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以万隆为参照,第三世界正成为战后推进国际主义普遍政治的一种独特力量来源,并由此蕴含阻挡全球冷战扩展以及恢复国际和平合作秩序与规范的新可能路径。
“万隆精神
”固然表达了第三世界国际主义、进步的世界秩序观理想,但同时也将自身奠基在第三世界国家与人民实在的命运共同体基础上,以回应冷战氛围下第三世界相同的现实情境与需求为出发点、,而为其国际主义的秩序观认同确立了事实上的领域根基。
——据李智星《冷战的多种终结、万隆和第三世界国际主义》
材料二 国际主义联合的出现,构成了20世纪,(下半叶)民族独立与反霸权运动有别于19世纪的重要特性并真正将这一运动导向了一个新的、试图建立平等的国际新秩序的方向。换句话说,与那种西方中心的、试图通过自上而下制度设计而达成的
“世界和平
”构想不同,来自第三世界的反抗政治实践,通过不断的抗争与联合的形式,自下而上地保卫并推进了《联合国宪章》中所保证的平等权利,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国际会议协商而自上而下制定的那种新世界平等理想,不断遭到来自强权政治与实力政治的挑战。
——据【英】殷之光《国际主义:从第三世界独立历史出发的世界秩序叙事》
材料三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在平等互利 基础上的集体对话框架,谋求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目标;意识到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世界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稳定因素和巨大的南北贫富差距,和平与发展问題并未完全解决……强调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洽、经济新秩序,才能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便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国际决策进程。
——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2000年10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50—70年代能体现第三世界国际主义的重大历史事件。(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三世界国际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重大影响。(6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世纪之交世界历史发展的哪些趋势?(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