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3.重庆市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预测卷(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9 浏览数:1202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指出,在张居正之后, 一个个阁臣在舆论的攻击中神情懊丧……(阁臣)无人敢担当……没有了内阁的中枢支柱,明代便在后张居正时代迷失了方向,不可能将政治与社会引向正确的发展轨道 。该学者意在强调晚明时期(  )

A.阁臣懒政导致内阁衰败B.阁权式微加速王朝衰亡C.中枢权力机构荡然无存D.内阁严重冲击皇权专制

2.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春耕多一遍,秋收多一石 稀三箩,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种地不下粪,等于瞎胡混 。上述农谚主要反映了(  )

A.古代农业生产要掌握节气变化B.小农经济存在脆弱性和落后性C.传统农业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D.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3.

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表明岳飞(  )

A.认为人应该树立起自己的尊严B.强调人应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C.深受 经世致用 思想的影响D.对程朱所倡修身养性非常推崇

4.

东汉以后,壁画渐由京师宫廷普及到地方官府和学校,壁画取材广泛,其中涉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的描绘,多是先贤圣母、孝子烈女、义士侠客。这说明(  )

A.壁画开始与道德教化结合B.壁画已经丧失装饰功能C.绘画深受社会价值观影响D.地方豪强主导艺术审美

5.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常以 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 为由,下达 严行封禁,永远封禁 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材料不能说明(  )

A.开矿被政府垄断并限制B.开矿聚集闹事影响社会稳定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谋取矿利是政府封禁原因之一

6.

明代从洪武至成化时期(1368—1487年),当国家财政和国家救济发生困难时,明朝政府向 富人 寻求帮助,并授予 义民 冠带荣身 等荣誉称号,以及给予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作为奖励或交换。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弛B.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C.社会价值标准发生了变化D.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7.

1919年6月,天津总商会于罢市之后理直气壮地致电北京政府: 外交失败,以致各地骚然,沪镇等埠相继罢市,民气蒸腾已达极点,中央不惩罚卖国贼,不保护爱国学生,视民气如草芥,甘愿违反民意,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 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  )

A.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不得人心B.学生运动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C.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D.无产阶级的斗争逐步走向联合

8.

《南京条约》第十二条规定:“……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鼓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后来在《英军退还舟山条约》中又规定:英国退还舟山后 大清皇帝永不以舟山等岛给与他国 。从中可以得出(  )

A.英国对舟山及鼓浪屿两地有觊觎之心B.英军可在舟山群岛和鼓浪屿两地永驻C.清政府用国际法谈判维护了国家主权D.该条约标志着闭关政策开始走向瓦解

9.

《申报》曾报道说: 武昌起义爆发后,普通一般人民未必个个赞成革命军,却无一人反对革命。 民众闻革命军胜利则喜。闻官军大胜,官军克复则惨然以忧色。 该描述(  )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辛亥革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C.《申报》的报道公正无私D.《申报》同情革命军

10.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 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铲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而毋宁说是以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取代了旧的控制形式 。 作者认为宗教改革(  )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B.没有摧毁天主教会的权威C.强化了对世俗生活的干预D.阻碍人文主义向纵深发展

11.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发展状况表:

项目

时间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4000

20100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法国大革命推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B.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的发展C.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D.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12.

50年代联邦德国外交上坚持联邦德国在国际上代表整个德国,拒不承认二战后的欧洲边界和民主德国,除苏联外不与任何同民主德国建交的国家建立和保持外交关系。但1969年勃兰特出任总理后,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民主德国,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这种外交政策的改变(  )

A.实现了西欧国家团结与合作B.体现了联邦德国实力的增强C.反映了美苏冷战形势的缓和D.表明了其外交重心立足东方

13.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希特勒微笑地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仪式,但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场,迎战德军。 材料从侧面反映苏联(  )

A.战时共产主义成效显著B.工业化建设的成就突出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现D.二战后的改革成就辉煌

14.

下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某一年的欧洲形势图。以下所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这一年之前的是(  )

A.英法策划慕尼黑阴谋B.英法苏构建欧洲集体安全落空C.英法推行 不干涉 政策D.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5.

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指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或者大会决议,由联合国所从事的、向冲突 地区派遣不具有强制力的军事人员以恢复和维持和平的行动。从1948年6月到2001年7月,联合国先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55次维和行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

A.避免了地区冲突对国际和平造成的威胁B.防止了西方某些大国推行强权政治C.是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重要机制之一D.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发展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战国策》和《汉书》中,古人就提出了 爱国 爱国如家 的观点。在古代社会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四位一体的。在人们心目中,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君主的忱乐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国家和君主是一回事。古代爱国主义者要求建立的统一国家,只能是以皇帝为代表的一统天下。面对统治者的腐朽没落和破碎的山河,面对外来侵略势力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古代爱国主义者不惜以身家性命报效国家,来获取个人的功名利禄。沿着古代爱国主义者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岳飞的 三十功名尘与土 ,陆游的 当年万里觅封候 千年史策耻无名 ,辛弃疾的 赢得生前身后名 志士虚有少壮年

——摘编自顾杰善《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

材料二 1899年2月,梁启超发表《爱国论》,认为 爱国心之薄弱,实为积弱之最大根源 ,欲唤起国人的爱国心以救国家,反对专制君权而兴民权,指出: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该文也是近代论爱国的第一篇文章。梁启超在文中强调,爱国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伦理。他说: 国家为近世史新产 夫国家者,一国人之公产也 ,它与被专制君主视为一人私产的传统国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摘编自郑师渠《梁启超的爱国论》

材料三 谭嗣同谴责那些自苦其身、以剥削农民为务的老财主,说他们 宁使粟红贯朽,珍异腐败,终不以分于人 。这种结果是愈俭则愈陋,民智不兴,物产凋敝(《仁学》)。认为兴办新式工商业,采用先进技术,产品日多,财富日丰,那种 人人俭而人人贫 的局面就结束了。严复《原富》按语: 今使一国之民,举孜孜于求富,即富矣,又不愿为享用之隆,则亦敝民而已。……是故理富之术,在一国之母财(积累)支费(消费),相酌剂为盈虚。

——刘含若《中国古代消费思想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爱国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相比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意义。(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两人的消费观。(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下表是出现于晚清的谜语,根据表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观点鲜明)(14分)

谜面

谜底

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

海军

成汤国旗

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14分)
材料一 1999年,在第一轮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表(2001年) 

——黄甫全《新中国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澳门培正中学课程计划(200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澳门在初中阶段课程设置方面与内地有哪些相似之处,并分析其原因。(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咖啡馆在18世纪的英国达到鼎盛。咖啡馆作为文明而廉价的公共消费空间,被称为 便士大学 。咖啡馆为招徕顾客而订购时下流行的报刊供人免费阅览,馆内布局方便顾客畅谈。咖啡馆作为信息交换和流通的理想场所,逐渐成为商界人士的经常光顾之地。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出现了不少 专业化 咖啡馆,促使专业领域信息更便捷流通。一些无权无势却又对公共事务感兴趣,乐于在咖啡馆中议论时政的人,被喻为 咖啡馆政治家 。无论是新闻话题还是政治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在咖啡馆自由交流,不必太担心受到责难。

——摘编自何习尧、冯蜀冀《公共领域机制的英国咖啡馆和法国沙龙比较研究》

材料二 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18~19世纪,茶馆不仅遍布城乡,而且种类多样:有文人雅士居多的 清茶馆 ;有设在郊外、设备简陋的 野茶馆 ;有既卖茶又兼经营点心、茶食或酒类的茶馆;有兼营说书和演唱的书茶馆;还有设在乡镇,名为茶馆实为赌场的茶馆。这一时期,遍布城乡的茶馆不仅是平民饮茶之地,同时又是群众听戏、赌徒赌博的重要场所,是商人、掮客、手艺人探听市价、谈生意找生活的集散地。清代茶馆特别发达,这和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茶馆在发展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闵宗殿《茶馆历史杂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咖啡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代茶馆和英国咖啡馆的异同。(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共空间发展的作用。(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