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5.2019—2020学年度山东省泰安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34 浏览数:327

一、单选题

1.

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和阶级产生,最终国家形成,人类文明产生。人类文明产生之初呈现的基本特点是(  )

A.同一地点扩散,多元一体B.基本独立发展,明显多元C.都是大河文明,中央集权D.都是城市国家,商业发达

2.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以下三幅图片,请判断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  )

A.中华文化的吸引力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D.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3.

这是一套独特的仪式,即臣服礼。封臣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 阁下,我是您的人了。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这一仪式在11世纪普遍存在于(  )

A.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西欧各封建王国D.日本

4.

封建庄园制度盛行是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特征之一。下列对庄园制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是市民B.大学主宰了庄园中人们的精神生活
C.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立了种姓制度D.城市的兴起对封建庄园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5.

下列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中,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B.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奥斯曼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

6.

在古代美洲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玛雅文明曾被誉为 美洲的希腊 。这主要因为玛雅文明(  )

A.与希腊文明有相同的内容B.与希腊文明有相似的历史地位C.最早被欧洲希腊人发现D.与希腊文明一样,以商贸见长

7.

《全球通史》一书认为: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材料论述的是(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D.早期殖民扩张的意义

8.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 扫清海路
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9.

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航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C.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这体现了(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传统B.上帝绝对的精神权威C.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D.主权在民 的原则

11.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 清理了场地 ,那么启蒙运动则是 大兴土木 。这里 大兴土木 是指(  )

A.彻底解除人的精神枷锁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C.大力张扬人的个性D.构建未来社会的政治思想

12.

17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开始确立,18世纪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英国发展成为 世界工厂 。这说明英国(  )

A.君主立宪政体适应了英国政体的发展需要B.代议制确立是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C.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广泛而深远D.迅速崛起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13.

有史学家认为: 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 这一观点表明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B.以城市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C.根除了专制复辟的危险D.斗争更激烈革命性更彻底

14.

19世纪中期,爆发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重大事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奴隶制的废除B.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C.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15.

下图是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吨)示意图,该图表明英国 (  )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B.生铁产量增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C.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D.生铁的海外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16.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17.

下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为 (  )

A.《资本论》发表B.法国大革命爆发C.巴黎公社成立D.新中国的成立

18.

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列强在非洲侵占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领土和人口的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国家

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

人口

英国

370

5700

法国

360

3650

德国

100

1470

比利时

90

3000

葡萄牙

80

900

A.西方各国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商品输出B.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C.德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侵占领土最多D.葡萄牙在柏林会议上提出了 有效占领 原则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被称为 亚洲的觉醒 ,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 新的时代特征 主要表现在(  )

A.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B.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C.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D.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20.

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

A.普法战争时期双方的针锋相对B.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C.列强争夺商品市场过程中的冲突与斗争D.两大集团形成后其内部的利益冲突消除

21.

有学者指出: 1917年革命表明,如果国内存在尖锐的社会问题,不应一味寻求妥协,否则更激进的力量将会采取外科的方法进行治疗。 材料中 外科的方法 是指(  )

A.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B.列宁主义为革命指明方向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D.1918年苏维埃俄国退出一战

22.

1921年,苏俄的私人资本总共为1.5亿卢布,1923年初增至3.5亿卢布;从1922年到1925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从856个增至1786个。这说明当时的苏俄(  )

A.私有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度D.轻工业成为发展的重心

23.

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卡德纳斯改革B.印尼民族大起义C.华夫脱运动D.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

24.

下表是1922—1938年的部分大事年表,该表反映的主题是 (  )

时间

事件

1922

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1931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1933

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

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

1938

德国吞并奥地利

A.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B.经济大危机的后果及影响C.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25.

1947年2月,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国会发表演讲时说: 目前世界上只剩下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而苏联是富于侵略性的一方,美国需要采取措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这也是在保卫美国,保卫自由。 为此,美国采取的政治措施是(  )

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成立欧共体

26.

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4%。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

A.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B.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C.消除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D.冲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27.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欧和苏联普遍进行了改革,但最终却出现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都没有(  )

A.调节好阵营内部的矛盾B.解决劳动者积极性问题C.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D.处理好政府与群众的矛盾

28.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非洲年 。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这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持续发展C.非洲全面实现了现代化D.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29.

2019年11月5—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发表题为《开放合作,命运与共》的主旨演讲。同一时期,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 中国的营商环境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材料表明(  )

A.中国积极努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B.中国崛起并主导了国际贸易体系C.进口贸易量增加说明中国已是发达国家D.中国已成功突破了国际贸易壁垒

30.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 一带一路 合作倡议,举办了两届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5年,中国倡议的 亚投行 成立。此外,中国还主持召开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国际会议。这体现了中国全球治理体系的理念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B.中国和平崛起主导了国际事务C.当今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D.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国内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在当时雅典40多万人口中,只有(?)万人享有公民权,其中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占公民总数的1/6左右,其余9/10的居民,包括奴隶、外邦人和占人口一半的妇女,都被剥夺了民主权利,该观点认为雅典民主仅仅是奴隶主阶级的少数人民主。

——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材料二 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制和联邦制开创了世界一先例,它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独立、统一和经济发展。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处在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的广大黑人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南北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 雅典民主仅仅是奴隶主阶级的少数人民主 这一观点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开创的三权分立制与联邦制分别是如何运行的?(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和人权局限性的表现。(4分)

32.

14—16世纪,伴随着 世界的发现 人的发现 ,世界步入近代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三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四 启蒙运动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人类事务的原则:人类是善良的.至少是可以完善提高的,他们可以通过教育变得更加完善,人的理性是获得真理的钥匙,而依赖盲目信仰或者拒绝容忍多样性的宗教是错误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4分)
(2)指出材料二、三、四所述的三次运动的核心思想分别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三次运动产生的共同原因及共同影响。(7分)

33.

科技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激起类似同心圆的波浪效应,在大西洋两岸一波接一波地向大陆纵深推进,在欧洲大陆是从比利时、法国、德意志、瑞士、意大利、俄国等国展开,在北美大陆也是从东北部逐渐向西部、南部扩展。工业革命的高潮普遍发生在1848年革命之后,革命的教训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迫使各国政府纷纷调整政策,消除经济发展的障碍,大力发展经济,欧陆主要国家之间签订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它推动了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 后工业社会 知识社会 信息社会 新工业社会 ,把这一次科技革命称为 第三次浪潮 ……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美工业革命扩展的突出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 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8分)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 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二 1943~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 雅尔塔体系 。在这一体系下以美、苏两国为代表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同时又展开了激烈的对抗,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材料三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时序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凡尔赛体系的认识。(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标志,并对雅尔塔体系进行简要评价。(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