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8.2019—2020学年度江西省鹰潭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8 浏览数:312

一、单选题

1.

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其封地是商代重要的东夷属国奄国所在地,这里的民众,既有商朝遗民,也有伯禽所带的周人,还有原来的奄国人。由此可见(  )

A.分封制下的诸侯独立性强B.王族是分封制的主要对象C.周初分封有利于民族融合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

洪武十年(1377年)七月,朱元璋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 喉舌之司 ,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稍夺中书省的 关白 之权,十一年三月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 关白 中书省。这表明(  )

A.明初中央地方矛盾尖锐B.君主专制渐趋加强态势C.朱元璋已经废除了丞相D.明朝权臣擅政现象普遍

3.

雅典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和管理权,选举政府官员、决定战和、制定和修改法律、决定财政开支,包揽了一切政事。这主要体现了(  )

A.主权在民原则B.轮番而治原则C.法律至上原则D.权力制衡原则

4.

下图是英国议会、内阁(首相)、英王之间的宪政关系图,据此对英国宪政理解正确的是(  )

A.作为虚君的国王是无任何权力的B.内阁不必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C.首相可以通过议会来掌握立法权D.议会所有议员都是由英王任命的

5.

下图是近代中国某时期《神州日报》刊发的一幅政治漫画《拔除羽翼》,据此判断,这幅漫画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哪一时期的国情(  )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80年代D.20世纪初

6.

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580多万人、冀中有4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B.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腐败C.共产党善于革命的宣传D.三大战役取得决定胜利

7.

1871年3月,巴黎公社公社采取一项措施:没收逃亡厂主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对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实行监督。这表明(  )

A.巴黎公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公社政权具有无产阶级性质C.资本主义私有制被彻底废除D.无产阶级完全控制法国政权

8.

香港自回归祖国之日起,20多年实践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要把准治港正确方向,确保 一国两制 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在贯彻 一国两制 方针上做到全面准确。关于 一国两制 的说法准确的是(  )

A.一国两制 构想是针对香港问题提的B.两制 是指实行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C.一国 是实行 两制 的前提和基础D.一国 下的 两制 并没有主次之分

9.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79年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变化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建国初与我国建交的主要是亚非新兴独立国B.1955—1969年与我建交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
C.70年代建交高潮主要是由于中美建交的影响D.建交国数量变化是外交方针不断调整的结果

10.

美国学者亨廷顿1993年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书中对世界未来走向描述如下图,由此可见(  ) 

A.冷战结束后新的世界大战难以避免B.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C.亨廷顿科学指出了冲突根源是文明D.多极化格局已经成为新的世界格局

11.

据史料记载:宋徽宗以后,农民的土地占有数量渐渐减少, 上户折为中户,中户变为下户 ,非税户比数逐年上升,税户数量大量减少, 有丁无田 的情况愈发严重。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少数民族战争的失利B.宋王朝土地政策的调整C.宋朝大规模瘟疫的频发D.北宋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12.

乾隆时,广东佛山镇是广东的铁器制造中心,从事冶铁制造的有十万家,数十万人, 四方商贾萃于斯,四方之贫民亦萃于斯。挟资以贾者什一,徒手而求食者则什九也 。由此可见(  )

A.雇佣劳动在当地是比较普遍的B.清朝手工业技术有了长足进步C.民营手工业已超过官营手工业D.佛山镇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中心

13.

据资料记载: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世纪内,西欧的黄金数量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上涨2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4.5倍。西欧物价上涨对西欧的主要影响是(  )

A.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价格革命B.导致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C.使普通百姓的生活日益贫困D.推动西欧向资本主义的转型

14.

下表是近代英国一个阶段税收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 

1712

1814

土地税

2152000

7900000

关税

1481000

14400000

国产税国内制造品交的税

1855000

27500000

A.英国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B.英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心C.英国经济结构有重大变化D.土地税增速慢说明农业衰退

15.

下表是根据徐中约先生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的晚清1892—1902年的新增厂矿数量及其资本的额度,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向纵深领域的拓展B.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侵略C.中国进一步卷入了世界市场D.清政府因财政压力政策调整

16.

下图是1953年华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幅版刻画《把青春献给祖国》,刻画了两位严冬中在野外作业的女地质勘探队员。据此可知(  ) 

A.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逐步展开B.妇女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主力军C.国家工业落后状况得到了改变D.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局面未改变

17.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 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条件 。这表明(  )

A.我国已经放弃计划经济体制B.市场的作用逐渐得到的认可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共识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18.

上海竹枝词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9世纪80年代《申报》曾经登载竹枝词: 传神端不借丹青,有术能教镜照行。赢得玉人怜玉貌,争摹小影挂云屏。 该竹枝词描绘的是哪一新鲜事物(  )

A.西洋油画B.电影机C.电视机D.照相机

19.

美国国会1932年1月16日立法通过成立复兴金融公司,胡佛1月22日签署生效,提供5亿美元(后曾至33亿美元)资金用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这表明(  )

A.胡佛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胡佛政府采取有限的干预政策C.金融复兴是经济复兴的中心点D.胡佛的措施有效应对了大危机

20.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 联邦政府成立了国家复兴管理署,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 公平竞争法规 ,……,工人有组织和通过他们所自己选择的代表进行集体谈判工资的权利。不得限制工人以不参加公会作为受雇条件。雇主应该遵守总统批准的有关工资、工时的规定。 该规定应属于下列哪一个法案(  )

A.《全国工业复兴法》B.《全国劳工关系法》C.《社会保险法》D.《公平劳动标准法》

21.

1981年里根上台后削减个人所得税率,由原来的70%削减为50%,1986年以后进一步降到28%;资本利得税税率从28%降到20%,企业所得税率则从46%下调到33%。里根减税措施表明(  )

A.美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C.美国逐渐发展出一种 混合经济 D.自由市场模式已取代政府干预模式

22.

外国资本家在苏联租让工矿企业的投资1927年9月为5200万卢布,1928年10月增到5770万卢布。这说明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西方资本完全控制苏联工业B.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C.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外国资本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23.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GDP总量以1975年为例由1964年相当于美国总量的58%提高到了67%;但是也出现了很奇特的现象:苏联的导弹可以打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苏联的电视机却频频爆炸;苏联的军事可以推平欧洲,而苏联的粮食却需要大量进口。这主要表明(  )

A.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B.勃氏的改革并未根本突破体制束缚C.美苏争霸中苏联依然处于防守态势D.当时苏联总体军事力量超过了美国

2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 

25.

近些年来,七国集团经济长期低迷,而中国超过10%、印度超过7%、俄罗斯超过6%,金砖国家整体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七国集团国家2.6%的平均增长率及4.1%左右的全球平均增长率,全球经济呈现 南高北低 的走势。由此可见(  )

A.经济全球化势头的突飞猛进B.发达国家经济优势不复存在C.新兴经济体呈群体崛起态势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二、材料阅读

26.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城市化是现代国家发展无法逾越的一道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时期,如何推进城市化?或许可以从历史中寻找一些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战国至南北朝时期。此时期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因素的制约,南方除少数大城市的发展水平逐渐接近北方外,黄淮流域的城市数量与发展水平仍居当时全国的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即从隋唐至清末时期,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除江南已成为城市发展、分布的重点地区和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不断增多,城市的工商业职能进一步加强、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作用日益明显。

——摘编自戴均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史》

材料二 古埃及文化,两河流域文化兴起了西方最早一批城市的。到中世纪城市的时候,城市进一步发展,但更多还是城堡为重要表现形式。18世纪中叶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人口的急剧增加;国家殖民财富的快速积聚;新兴力量的影响,贵族在地区间的流动;社会经济领域和城市规划结构的巨大变革,城堡向城市的发生变化。产业革命让农民失去土地转化为城市人口,出现现在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化进一步推动着城市现代化发展。

——摘编自刘易斯·芒福德?著《城市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转型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转型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西方城市发展转型的影响。(9分)
(3)谈谈东西方城市发展的历程给我国现在城市化的启示。(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口述史是近年兴起的历史研究方向,《记者生活30年:亲历民国重大事件》是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陶菊隐前半生的口述历史。本书以纪实的风格、生动的笔法,记述了一九一一年至一九四一年间的政治百态,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以下是按时间顺序的传记部分摘录:
《辛亥参军一瞥》、《湖南宣布 自治 的六年》、《孙中山改道北伐》、《刘玉春血战汀泗桥,吴佩孚兵败走河南》、《台儿庄上好月色》、《白色恐怖下迁居》。

——摘编自陶菊隐《记者生活30年:亲历民国重大事件》

请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传记对应近代民国某一重大事件展开历史叙述和评价。(要求:传记与重大历史事件对应准确,历史叙述史实清晰、叙述通顺、评价合理、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8.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随着两 格局的结束,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到来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在1864年到1876年间,还间或有过出超,自1876年以后历年都是入超。1885年以后,进口棉纺织品的比重超过鸦片,占据中国进口首位。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还是农产品,在出口货物中,茶叶仍然占据首位,但是由于日本茶和印度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它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编著的《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6月2日发布的《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首个真正的 全球化疫情 ,人类历史上首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为疫情打上鲜明的全球化烙印。

——摘自新华社北京2020年6月2日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对中国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