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6.2019—2020学年度北京市东城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43 浏览数:535

一、单选题

1.

在埃及考古发现中,在属于公元前4000—前3500年的这一时期内的一些墓穴里发现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号;在这个时期之末,涅迦达16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在涅迦达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画着一个象征王权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由此可以推断此时期的埃及(  )

A.部落战争频繁B.社会秩序稳定C.王权已经萌芽D.贫富分化严重

2.

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汉谟拉比法典》由某种文字书写而成并雕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流传至今。这种文字是 (  )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腓尼基文字D.甲骨文

3.

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B.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奥斯曼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廷帝国D.拜占廷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

4.

观察下图,对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所处历史时代基本相同   ②分别位于亚欧大陆两端   ③通过丝绸之路间接交流   ④建立平等友好外交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和创新,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史实符合这一叙述的是(  )

A.修建金字塔B.创建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C.创立基督教D.把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

6.

一般来说,封臣的义务就是侍奉,而封君的义务则是保护。封臣必须随时准备跟随封君进行军事远征,如果封君没了马骑,封臣必须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他;如果封君被囚禁,封臣必须把自己作为人质以换取他的获释。这表明(  )

A.封臣是封君的私有财产B.军事远征是封君封臣制度的前提C.封臣没有任何人身自由D.封君和封臣有严格的权力与义务

7.

阅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  ) 
①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征   ②古代各个文明不断扩展   ③古代各个文明完全独立发展   ④古代各个文明多分布在大河流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中的 是指(  )

A.新航路的开辟B.瓦特改良蒸汽机C.富尔顿发明汽船D.爱迪生发明电灯

9.

下图中航海路线与之对应信息正确的是 (  )

A.通过A航线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B.B航线沟通了欧洲和印度的联系C.通过C航线绕过好望角到达太平洋D.沿着D航线可以实现环球航行

10.

意大利哲学家米兰多拉指出: 这是人类最高级且最不可思议的幸福!他可以拥有他所选择的一切,成为任何他想成为的人。 由此判断米兰多拉推崇的是(  )

A.人文主义B.城邦自治C.因信称义D.君主专制

11.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 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 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12.

启蒙运动是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一次革命思潮,其促进社会改造的理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均有体现。下图中空白处应该填入的是 (  )

A.社会契约B.国家干预C.自由竞争D.浪漫主义

13.

英国当代哲学家约翰·格雷指出: 启蒙理性的最突出之处在于:它与知识增长和科学实践相一致,而这一发展步伐恰恰是现代理性主义与古代及中世纪理性主义的差异所在。 启蒙理性 具有突出之处是因为受到_______的影响(  )

A.宗教改革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科学革命

14.

某学生在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整理出的关键词如下图所示,由此判断他研究的是(  )

A.英国光荣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日本明治维新D.德意志的统一

15.

下列漫画原载英国《一周》杂志网站,是对当今某国的政治制度的生动描绘:一颗大树有三个树杈,其中一个树杈已被当前某个人所取代。这种政治制度是 (  )

A.议会代表制B.责任内阁制C.三权分立制度D.两党制

16.

有学者指出: 18世纪末的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这场革命是指(  )

A.英国革命B.法国大革命C.美国南北战争D.意大利的统一

17.

有学者指出: 明治维新是一场重大的历史剧变,不光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方面使日本走出了封建,迈向了近代资本主义,在社会文化方面更有质的变化。 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①殖产兴业   ②制定宪法   ③文明开化   ④王政复古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

下图为英国就业人口的比重变化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

A.英国的劳动就业人口不断增加B.英国已经成为 世界工厂 C.工业革命推动工业人口的增长D.殖民扩张增加了工业收入

19.

某班高一学生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题目为《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他梳理的目录如下,你认为合理的的是 (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图片资料。这一主题应是 (  )

A.拉美独立运动B.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C.国际工人运动D.亚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21.

某书写道: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由此推断该书应该是(  )

A.《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B.《资本论》C.《共产党宣言》D.《人权宣言》

22.

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如此说道 全欧洲的灯火就要熄灭,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见到它们重新点亮。 格雷此话一定程度上预见了(  )

A.世界性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大萧条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带来的毁灭性影响C.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狂潮的大动荡D.殖民地半殖民掀起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

23.

标志着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的事件是(  )

A.第一国际成立B.巴黎公社建立C.十月革命胜利D.新中国的成立

24.

列宁指出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 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 是指(  )

A.实行企业国有B.允许私人企业存在C.建立工农联盟D.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25.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因自己不同的民族特点表现了各自独特的类型。其中印度的独特类型是(  )

A.进行资产阶级武装革命B.发起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颁布宪法建立君主立宪D.通过改革走向现代化之路

26.

下列方框中文字为1942年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在于 (  ) 
①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②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③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④确立了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7.

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约,重新瓜分边界与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叙述的是(  )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   ③1945年成立联合国   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上述材料表明,二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A.稳定欧洲秩序B.谋求建立全球霸权C.维护两极格局D.确保原有势力范围

29.

1948年6月苏联切断了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美国派出大批飞机向柏林250万居民空运粮食及各种日用品,同时,对苏占区缺乏的钢、电力等实行封锁,该事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B.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C.彻底打破苏联威胁D.北约组织的迅速建立

30.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 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苏弱美强下苏联不得不妥协B.赫鲁晓夫主动放弃世界争霸C.美苏领导人都热爱世界和平D.美苏要尽力避免世界核大战

31.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形成了 万隆精神 ,其意义包括(  )
①促进日本经济发展   ②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有助于亚非人民团结反帝   ④利于形成不结盟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2.

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现象,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

时间

GNP年增长率

失业率

物价指数

年增长率

1968—1972

43%

32%

48%

19731975

24%

53%

94%

A.自由放任政策带来恶果B.国家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经济出现 滞胀 现象D.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

33.

下图是关于欧洲福利国家的漫画,作者认为欧洲福利制度的推行 (  )

A.降低了就业热情B.加剧了财政负担C.抑制了贫富分化D.维护了社会公平

34.

某班同学在开展美国史研究性学习时展示了以下三张图片,据此判断该学习主题是 (  )

A.美国黑人民权运动B.美国各阶级对立C.美国社会歧视妇女D.美国的社会运动

35.

苏联的经济建设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其共同点是(  )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C.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调节作用D.加大农业投入,给予企业自主权

36.

下图是《20世纪的世界》一书的目录,横线处的内容是 (  )

A.美苏的争霸B.欧洲的联合C.欧洲的争夺D.东欧的剧变

37.

二战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与之相关的有(  )
①印度和巴基斯坦建立共和国   ②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   ③古巴宣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④南斯拉夫实现社会主义自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8.

以下徽标属于全球性经济组织的是 (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9.

1985年,邓小平首次提出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的著名论断,对该论断分析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不可能再有任何战争B.每个国家都将共同走向发展和繁荣C.联合国确保了世界永久和平D.各国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需要和平

40.

下图为21世纪初联合国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的徽标。下方的人形代表社会公平、中间的曲线代表经济增长、上方的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构成一个地球形状。该徽标蕴含的理念是 (  )

A.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B.文化多样化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C.可持续发展与地球之间的密切关系D.国际合作与 一带一路 之间的关系

二、材料阅读

41.

史料与辨析(14分)
材料一 从莫斯科的退却开始了。……整天嘘气成冰,鼻孔和眼睫毛下吊着一根根冰柱,
想一下什么都很吃力,在这种可怖的寒冷中德国士兵战斗着——不再是为一种理想或为一种意识形态二战,不再是为祖国而战。他们什么也不问,盲目地作战,不想知道前途是什么。习惯与纪律使他们打下去;外加求生本能的闪现。当士兵的心灵已变麻木时,当他的力气、他的纪律和他的意志已经耗尽,他就倒在雪地里。如果他被人看到了,人们就踢他一脚,打他一掌,使他依稀地恍悟到他在世上还有未了之事,于是他就蹒跚地爬起来,摸索着前进。但是,如果他躺在他倒在的地方太久了,晚了,似乎被人遗忘了,他就躺在路旁,任凭风从他身上吹过,任凭随便什么东西一股脑往他身上盖。

——德国军官亨利希·哈佩关于莫斯科溃退的回忆(节录)(1941年12月)

材料二 昨天对夏威夷群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部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昨天,日本政府已发动了对马来亚的进攻。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香港。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关岛。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菲律宾群岛。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威克岛。今晨,日本军队进攻了中途岛。因此,日本在整个太平洋区域采取了突然的攻势。昨天和今天的事实不言自明。……但是,我们整个国家都将永远记住这次对于我们进攻的性质。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

——罗斯福要求对日宣战在国会的演说(1941年12月8日)

材料三 部队既无弹药,也无食物。保持接触的只剩六个师的单位。南方、北方和西方前线出现解体迹象。有效指挥已不可能。东北战线变化不大:一万八千名伤员未作任何包扎,又无任何药品;第四十四、七十六、一百、三百零五及三百八十四步兵师已被歼灭。由于三面都被强行突破,战线已被粉碎。防守据点和掩体只在城内还有;再守已无意义。崩溃是不可避免的。军队要求许可立即投降,以便保全全部的生命。
保卢斯

——德国第六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向德国最高统帅部请求投降的电报(1943年1月24日)

(1)判断三则材料的史料类型。(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三则史料在内容方面反映的共同趋势。(2分)
(3)简要辨析三则史料的特点与价值。(6分)

42.

经济与国际关系(14分)
材料一
16世纪后全球的联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是怎样加强的?(4分)
材料二

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表 
(2)材料二中上升曲线部分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在①和④中任选一个阶段,分析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及其原因。(6分)
材料三
(3)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的方式实现了杜鲁门主义,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三、开放性试题

43.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12分)
材料一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2分)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摘编自人民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 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 的。(3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1914年至1945年西欧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运用相关史实对该趋势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语句通顺)(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