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2019—2020学年度江西省抚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8 浏览数:229

一、单选题

1.

中国传统的宗教,无论是原始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还是三代秦汉时的祖先崇拜与天帝鬼神祭祀,乃至后来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无不以现世人生的生存与幸福为出发点和归宿。这说明中国宗教(  )

A.脱胎于自然崇拜B.反对追求来世C.受儒家思想影响D.富含人文精神

2.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 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

A.在理论上求同存异B.有相互融合的特点C.均为稳定统治服务D.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3.

宋代,在养亲法令的保障下,官员在履行养亲义务的过程中拥有较多的选择,他们可以迎侍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申请闲职来解决养亲问题,同时还可以辞官养亲。这说明宋代(  )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家庭伦理取代政治伦理C.儒家主导三教融合D.意识形态渗透官僚政治

4.

考据学在清代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其主要内容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入手,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考据学以其求实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对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作出了较大贡献。考据学的兴起体现了(  )

A.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反思B.对孔孟儒学的否定C.市民工商阶层的经济诉求D.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5.

(2009年1月佛山市高三质检10题)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的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却较少。造成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C.中国科学家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6.

行尽势未尽,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有类云蒸雾散,触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 下列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 

7.

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主要有《二十四孝图》《苏武牧羊图》《状元及第》《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市民阶层价值追求B.艺术的教化功能C.雕版印刷术的发展D.进步思想的影响

8.

中国古代家训灌输忠孝观念,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的引导宣传B.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C.自然经济的解体D.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9.

1901年前后,梁启超指出中国传统史学具有 只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等四弊,提出新史学应 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 等观点,在当时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这说明(  )

A.意识到唤醒民族意识的重要性B.史学研究新局面形成了C.生物进化思想引起了广泛关注D.清末新政推动思想变革

10.

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 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与材料表达思想相符的时代是(  )

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战争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11.

孙中山发表北上要旨:一是 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二是 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于建设 。据此判断,该 要旨 发表于(  )

A.1912年B.1915年C.1924年D.1926年

12.

(2008东海二模)伟人永垂不朽,伟人的精神永存。让我们找寻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思想成长历程 (  )
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②①③④D.② ④①③

13.

中体西用 托古改制 ,从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及其学说,他们希望找到既能发展资本主义,又能医治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这说明当时(  )

A.中国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相对多B.知识分子对西方认识逐渐深入C.资产阶级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15.

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 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 四大国 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 材料表明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

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B.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D.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

16.

表2为1949年后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部分)关于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表2

时间

高考参考生人数万人

高中毕业生人数万人

高校招生人数万人

录取比例

招生方式

备注

1958

219

265

1210

统一高考

高二学生亦可参考

1962

441

107

243

统一高考

有文化科名试,但只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3

153

推荐制

1977

573

27

47

统一高考

(注:空白项表示数据暂(  )

A.1958年招生人数超过毕业生数是 一五 计划的需要B.1962年录取率较低说明高等院校的教学秩序走向混乱
C.1973年招生方式变化是 倾错误在教育领域的反映D.1977年参考生人数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决策的结果

17.

古希腊戏剧按类型分为悲剧与喜剧两种。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命运的思考,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喜剧则是通过变形、夸张甚至荒诞的手法映射现实、批判政治。这表明古希腊戏剧(  )

A.蕴含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B.缺乏理性精神C.意在批判直接民主的弊端D.维护公民利益

18.

希腊人认为,城邦是 能使人认识到自身的精神、道德和智慧力量的唯一体制 ,是 通往幸福生活的唯一体制 。下列言论的内涵与此观点最吻合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奴隶是人 C.人是城邦的动物 D.人生而平等

19.

《椅中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于1514—1515年创作的艺术作品,传说画中圣母的原型是拉斐尔在梵蒂冈教堂偶然遇到的一位抱孩子的美丽母亲;有学者根据圣母相貌宣称,画中圣母正是拉斐尔的恋人芙纳蕾娜。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传说无法证明,第一种说法不足为信B.《椅中圣母》的原型仍需严谨考证C.芙纳蕾娜是画中圣母的原型D.综合考证即可确认历史的真相

20.

在近代欧洲的某个时代,乐观的情绪渐成主流。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成为座右铭,君主们普遍以 开明 自居。这个时代可能出现于(  )

A.智者运动影响下的希腊B.文艺复兴陶染下的英国C.宗教改革深化下的德国D.启蒙运动洗礼下的法国

21.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逐渐得到巩固,但这些国家的自身矛盾未能很好地缓和与协调,且更加尖锐和复杂。面对这种社会状况,欧洲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一些新的思想或风格,其中主要有(  )
①批判现实主义   ②浪漫主义   ③和平主义   ④马克思主义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2.

19世纪上半叶,法国一批画家关注自然风景、平常百姓,以追求真理的精神反对当时学院派所提出的 高雅 的绘画必须表现 高贵 人物的错误观念。对法国这些画家及其作品解读正确的是(  )

A.以工业革命的成果为主要题材B.反映了工业化带来的精神危机C.注重挖掘人物内在的思想情感D.描绘了工业革命下的现实生活

23.

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这项成就应该是(  )

A.伽利略的 自由落体定律 B.达尔文的 生物进化论 C.普朗克的 量子假说 D.施莱登的 植物细胞学说

24.

1970年,苏联学者评价英国甲壳虫乐队: 它有意识地纵容群众庸俗方面和低贱的本能;它冲破社会的束缚,创造出真正的抒情音乐及谴责那种依赖钱袋与财团的作品。 该学者认为英国甲壳虫乐队的作品(  )

A.表达了反主流的个性B.抒发了个人的浪漫情怀C.展现了民族乐派原则D.率先揭露了社会阴暗面

25.

法国画家卡米耶·毕沙罗擅长以补色体现景物的明暗变化,用原色做适当调整。以细碎的笔触体现光的颤动,造成模模糊糊的形象。与这一风格特点相似的作品是(  )

A.《格尔尼卡》B.《向日葵》C.《自由引导人民》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二、材料阅读

26.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魏晋时期,门阀大族颇重家风、家训,强调 雅有家风,政事规为 。唐代士人阶层编撰家训的风气日盛,如王方庆《王氏训诫》,柳砒《戒子孙》,唐太宗作《帝范》也可视为帝王之家的家训。家训内容多以 忠孝 教育为主, 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 。唐代家训开启中国古代 诗书传家 的文化传统,富贵、财产不再恒久, 读书便是随身宝,高官卿相在朝廷 成为人们的最高追求。

——金滢坤《中国童蒙文化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许多家境殷实的民间大家庭,因 累世同居 孝义持家 而受到最高统治者的旌表。如浙江浦江郑氏,在官方倡导下,经过多次修订、增删,最终完成《郑氏规范》,凡168条,在全国发行,成为明代社会教化的重要教本。《郑氏规范》内容庞杂,除倡导忠孝、积善、行德等传统伦理,还有《劝惩簿》,按月记录族人功过,规定 荒废学业、赌博无赖,鞭二十 既仕,赃墨枉法,死后不入祖宗祠堂

——施克灿《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家训的特点,并分析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家训相比,《郑氏规范》有哪些变化,并分析其影响。(9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时期

人物

内容

维新变法时期

康有为

梁启超

倡孔教与基督教抗衡,康有为组织圣教会,梁启超设立保教会,提出保国、保种、保教

辛亥革命时期

邓实、黄节

章太炎

成立国学保存会,提倡研究国学,保存国粹,提出了

种,爱国、存学口号

新文化运动时期

杜亚泉

梁漱溟

中西文化可调和互补,却不能彼此互代,肯定民族文化

独立的体系与价值

——据郑师渠《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整理

上表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于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 自私 自利 有生之初 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 大私 大利 侵吞 天下之人 自私 自利 。他反对 臣唯君命是从 ,主张臣者 为天下,非为君也;为 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强调 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他指出 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 基础 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 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 做 君者,法之原也 ……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说出 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的理由,并结合 16 至 17 世纪中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史实进一步说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