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2.2019—2020学年度山东省德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8 浏览数:391

一、单选题

1.

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 射中王肩 。这表明当时(  )

A.分封等级秩序遭到破坏B.宗法体系彻底瓦解C.传统隶属关系完全消亡D.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2.

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总数在70万人以上。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推动咸阳经济发展B.实现社会资源均衡分配C.维护皇帝独尊地位D.管控地方巩固秦朝统治

3.

对于汉代刺史制度,顾炎武曾指出: 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 这种做法(  )

A.根除了地方腐败现象B.有助于削弱相权C.影响了地方行政效率D.有利于清吏治

4.

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 宋朝的这一政治体制旨在(  )

A.防范武将专权B.有效分权制衡C.加强君主专制D.优化基层管理

5.

清朝初期,实行贵族共议大事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中 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之后,改变了这一局面的措施是(  )

A.设军机处B.设立内阁C.废除丞相D.权分六部

6.

清朝皇帝册封蒙古王公、西藏喇嘛和新疆少数民族的首领,每年在承德接见他们,形成满洲大汗的游牧朝廷;关内十八省,则是满族皇帝统治的中国。这反映出清代(  )

A.尚停留在原始部落联盟状态B.中央无力控制少数民族地区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D.满汉矛盾 的尖锐与激化

7.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这说明(  )

A.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做不到客观公正B.研究视角的差异造成历史结论的不同C.历史研究材料的匮乏带来认知局限D.历史解释是脱离客观实际的主观臆断

8.

孙中山评价太平天国时说: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A.领导者的贪污腐化B.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C.没有建立独立政权D.未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

9.

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与这次战争相关的史实是 (  )

A.列强开始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B.外国经济势力从此深入中国的内地C.苏州、杭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D.清政府完全沦为 洋人的朝廷

10.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时期的 爱国主义 具有 民族独立 民主主义 国家统一 等多重含义。这反映出该时期的 爱国主义 (  )

A.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B.显现出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C.缺乏深远的借鉴意义D.是对中国传统家国观念的继承

11.

下列主张节选自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的一则宣言。据此判断,该宣言发表于 (  )

人民所感受战争,贫困,贪官,土匪,苛税,杀戮,踩踊等一切的痛苦,都是由帝 国主义勾结军阀侵略中国的结果,中国的人民如果要求得自己的生存,只有团结起来,把军阀和帝国主义打倒之后,建设人民的统一的政府,才能达到目的。

A.1919年B.1926年C.1931年D.1937年

12.

某学者评价中共历史上某次会议: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千莫斯科的指挥棒。 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13.

1942年4月23日,蒋介石通过宋美龄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如是我观》一文,提出取消外国在华的种种特权。这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积极响应。其历史背景是(  )

A.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B.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C.中国抗日战争转入反攻阶段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了根本性转折

14.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 城乡必须兼顾,但是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

A.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B.民主革命基本胜利C.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消灭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5.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后,山东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活动。6月15日到9月上旬,有1336.5万余人听取宣传报告并参加讨论,共提出修改、补充意见达134332条。这反映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C.民众参政意识的高涨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16.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这篇文告没有使用 解放台湾 的旧有提法,而是郑重宣告以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意味着(  )

A.放弃了 武力统一 的政策B.对台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C.一国两制 得到成功运用D.全面开放了与台湾的联系

17.

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

A.致力于加强与周边邻国合作B.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D.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18.

雅典绝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且不得连选连任。据统计,雅典大多数公民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当议事会议员的机会,出任审判员的机会更多。这意味着(  )

A.雅典公民具有了较多的参政机会B.雅典民主制度缺乏稳定性C.雅典的司法独立有了制度的保障D.雅典官员选拔具有随意性

19.

1701年,英国《嗣位法》除了有关王位继承的规定外,还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千国王而是属于议会;国王所做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枢密院成员签署。这些规定表明(  )

A.国王与议会之间形成双向制约B.英国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C.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不断完善D.国王不能再任命政府官员

20.

《独立宣言》写道: 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 其思想原则与1787年宪法中一致的是(  )

A.人民主权原则B.联邦制原则C.三权分立原则D.两党制原则

21.

后人评价十月革命时说: 列宁对革命的执着,使这片土地勇敢地承担起为人类开拓新航道的历史重任 。以下对十月革命 开拓新航道 理解正确的是(  )

A.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促使俄国退出了一战D.开辟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22.

下列选项中,史实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史实

结论

A

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得以改变

B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

中国重回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C

美国提出十四点和平计划

国联成立后初期被美国操控

D

1933年希特勒上台组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3.

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 让我们把这一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 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 这一条约指的是(  )

A.《慕尼黑协定》B.《苏日中立条约》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D.《大西洋宪章》

2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主要机构的会员国数量大幅增加,联合国大会的作用显著提高,美国代表指责这是 多数暴政 ,甚至宣称愿意看到联合国会址从美国搬走。这反映出(  )

A.美国放弃对联合国的控制B.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走到了终点C.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D.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了霸权政治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自唐太宗以后,进士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日益崇重,所以世人趋之若鹜。进士科竞争相当激烈,一旦及第,就是一件十分荣耀风光的大喜事,有如鲤鱼跃龙门,故云 一登龙门,则身份十倍 。从中宗神龙(705年—707年)以后,形成了曲江宴会、杏园探花、雁塔题名的风尚。当新科进士泛舟于曲江之上宴饮之时,请宫中教坊派乐队演奏助兴,长安城士女百姓争相观看,万人空巷,有时皇帝也登临曲江南岸的楼台观看,成为唐代京城的一大景观。唐高宗时进士加试诗赋以后,许多应考举子皆诵当代的诗赋,很少去读《六经》、《三史》之类的典籍,加上允许考生投牒自举,形成了 露才扬己"的觅举风尚。

——节选自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据材料说明唐代进士科的社会影响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12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罗家伦《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4日)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即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比较三组史料,分别说明其在研究五四运动中的史料价值。(6分)
(2)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被誉为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材料一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为此他下令编写了《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作为法学教科书,并且规定其具有法律效力。该书体系内容大致为:
总则:法律的基本原则、渊源、结构、效力
人法:权利主体(人格法、监护法)
物法:财产权利 物权(所有权、物权的取得方式)、继承、债(契约、侵权)
诉讼:权利的保护

——摘编自徐红新《论查士丁尼<法学阶梯>的体系结构及其影响》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于1804年3月颁布,它由总则(关于法律的公布、效力及其运用)和三编(分别为 、财产及对所有权的各种限制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构成。
《法典》把资产阶级的胜利成果从法律上固定了下来。比如: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同等的民事权利; 个人得自由支配属其所有的财产"。在第三编中对自由买卖、等价交换作了具体的规定。第一七一O条规定:凡劳动力雇佣者可与出卖劳力者商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支付一定报酬的契约。
《法典》在法国民众和法国之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欧洲和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制订自己的法典时往往以《法典》为范本。

——摘编自李元明《论拿破仑法典》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学阶梯》颁布的目的,并结合材料二说明《法学阶梯》与《拿破仑法典》的相似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初的时代背景,分析《拿破仑法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美国情报部门分析,只要俄国参战,日本就会投降,对此美国政府十分清楚,因此从纯军事角度考虑,投掷原子弹并非必要,美国之所以在苏联即将参战前夕匆匆忙忙扔下两颗原子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在苏联参战之前结束太平洋战争,抵消由于苏联参战造成的影响,阻止苏联在远东扩张势力,使美国在这一地区处于支配地位。原子武 器出现后,打破了美苏均势,美国利用独家掌握的原子弹耀武扬威,对苏联实行强硬对抗 政策,这就必然恶化美苏关系,导致冷战的爆发,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的, 轰炸广岛以来,外交上的每一次交锋都笼罩上了原子能的魔影 。原子弹的出现成为冷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白建才《试论核武器在冷战发生、发展和结束中的作用》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冷战的观点。(要求 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