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0.2014届 浙江省桐乡市高三教学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2 浏览数:121

一、单选题

1.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 显学 的原因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得出儒家思想在先秦一度成为 显学 的原因有(  )
①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②儒学本身的二重性结构
③孔子对自身学说的宣传 ④办学活动扩大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

2.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扼杀了商业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B.使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得不到正常的发育
C.是强调发展农业、手工业,限制商业的发展政策D.这一政策自战国开始出现后在有些朝代有过松动

3.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革命。下列关于80年代改革说法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农村包产到户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也在全国逐步废除B.外交上由中苏为主的双边外交向多边外交转变
C.城市也进行了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中心环节的改革D.邓小平着手对党和国家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进行改革

4.

(201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考)“……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是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以上省略内容应是(  )

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D.科学

5.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早期殖民活动,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主要有(  )
①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地主阶级的衰落
③推动了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强  ④造成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6.

受英国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一家制陶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使陶瓷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

A.16世纪后期B.17世纪后期C.18世纪后期D.19世纪后期

7.

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导致英国该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工业化进程的深入B.城市化的发展C.就业观念的变化D.非洲移民的大量涌入

8.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性市场雏形的形成
②新动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殖民主义活动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制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9.

下表是1750年~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各国及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表格提供的信息中可得出(  )

国家\年份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32%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A.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B.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疯狂的侵略C.中国工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D.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相当大的份额

10.

下表是俄罗斯尤里—列瓦达咨询分析中心就 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带来什么? 作的4次咨询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十几年来俄罗斯民众(  )

年份

1990

1997

2004

2006

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0%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6%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一直十分推崇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存在多元化看法
③对十月革命的看法起伏较大  ④对十月革命的正面评价呈上升趋势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1.

下列关于小说《红与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代表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时代B.代表法国封建贵族复辟势力及教会
C.真实再现了18世纪末法国社会的情况D.它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

二、材料阅读

12.

粮食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历史上各朝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和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 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 今一夫扶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我国粮食产量表:

年份

1959

1961

1978

1984

粮食总产量亿斤

3400

2950

6000

8000

人均约

500

440

580

800

材料三 ……在土地纲领上,应把重点移到雇农代表苏维埃.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单独组织贫苦农民代表苏雏埃.把各大田庄(其面积约100俄亩至300俄亩,根据当地条件和其他条件由地方机关决定),由雇农代表进行监督,由公家出资经营.

——《土地法令》

材料四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指出材料二中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8分)
(3)材料三是俄国在某一时期颁布的一份土地法令,它对这一时期有俄国革命有何意义?(4分)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指出罗斯福颁布上述新政措施的目的是什么?(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