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8.2019—2020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33 浏览数:632

一、单选题

1.

在西周,已见不到有大巫掌管政治大权的事,有关丧葬、祭祀、占卜及文化、教育诸事,在《周礼》中属掌礼机构管理,巫在这一机构中的地位是较低的,史官的地位则有很大提高。这表明当时(  )

A.官僚政治逐渐得到确立B.君主专制削弱政治的神学色彩C.国家治理的专业性提升D.礼乐制度促进重史传统的形成

2.

如表是西汉不同时期存在的诸侯王。西汉分封的诸侯王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  )

公元前202年时存在的诸侯王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茶、韩王信、衡山王吴芮

公元前195年时存在的诸侯王

齐王刘肥、楚王刘交、吴王刘濞、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淮阳王刘友、梁王刘恢、赵王刘如意、燕王刘建

A.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B.确保皇权传承稳固C.实践郡国并行的治国方略D.扩大王朝统治疆域

3.

元朝时,专用以传递紧急文书的邮驿叫急递铺。每十里或十五里设一铺,每铺设置铺丁五人。铺丁一昼夜行四百里,加急则为五百里,徒步奔驰,辗转传递军政机要文书。急递铺的设立(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不利于地方的自主发展C.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D.保证了政务信息的畅通

4.

唐朝科举制开设科目繁多,除秀才、明经、进士等,还涉及军事、历史、数学、法律等领域。到了宋朝中期,科举科目仅剩进士一科,专注于考查儒家经义。明清时期,考试科目与内容基本沿用旧制,思想不能超出程朱理学,形式限制为八股文。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发展(  )

A.加速社会阶层流动B.强化封建君主专制C.推动社会公平公正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5.

和珅是清朝少有的 真宰相 ,其权力名副其实;他既是内阁首席大学士,位列文官之首,有 宰相 之名;又领班军机大臣,承命御前,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是最重要的实权官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代依旧存在宰相制度B.军机大臣品级高于内阁大学士C.清朝中央机构分权制衡D.军机处掌握实权成为权力中枢

6.

《宋史》中有 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的记载;北宋熙宁二年(1069),由于宋神宗露出专断的苗头,富弼直接批评皇帝: 内外之事,多出陛下亲批,恐喜怒任情,善恶无准,此乃致乱之道。 由此可知宋代(  )

A.决策机制发生异变B.君民共治得以实现C.文官政治逐渐形成D.权力结构有所制衡

7.

少年杀死恶龙后,坐在宝座上休息,他看着洞中数不尽的金银珠宝,双眼发红,身上渐渐长出了鳞……”。该场景和太平天国运动很相似,依据之一是(  )

A.其治国方案带有革命性和空想性B.定都天京后恢复了尊卑等级制度C.前期代表农民阶级后期代表资产阶级利益D.只是提出推翻封建王朝而没有提出反侵略

8.

甲午战争期间,《纽约世界报》记者克里曼揭露日本旅顺大屠杀事实后,日本政府勾结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报社,大量发表有利于日本的文章,质疑克里曼的报道。清政府和媒体却在屠杀事件中集体保持沉默。这一差异本质上反映了(  )

A.日美在侵华问题上相互勾结B.中日近代化程度差距巨大C.清政府消极避战的军事策略D.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9.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撰文写道: 二十年前,闻西学而骇者比比然也,及言变法者起,则不骇西学而骇变法矣;十年以前,闻变法而骇者比比然也……及言民权者起,则不骇变法而骇民权矣;一二年前,闻民权而骇者比比然也,及言革命者起,则不骇民权而骇革命矣。今日……骇革命不骇民权者,百而得一焉。 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加剧B.有识之士深入群众的不断宣传C.民权和革命成为社会的共识D.民众的思想认识不断发生变化

10.

1900—1911年期间,某些知识分子在《民报》等报刊中,虽然常把英国、美国等称为文明先进国,但在他们意识中,法国明显具有特殊地位,不时把法国冠以诸如 文明中心 、文明领袖等溢美之词,对法国的描述常怀着另样的激情。这说明这些知识分子(  )

A.试图寻求探索新的救国途径B.认为法国大革命更加彻底C.认同法国体制适宜文明发展D.深受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11.

1919年5月,英国驻华公使与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陈篆举行会谈时,不断询问何时重启 西藏问题 的谈判,陈篆答复 因青岛问题,已引起国人对领土问题注意,西藏事务,恐难办理。 此后北洋当局以 政府无权变更领土 一再拒绝了英人的无理要求。这表明(  )

A.五四运动促使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五四运动决定政府外交决策C.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进一步发展D.北洋政府外交政策的近代化

12.

20世纪40年代,有人认为辛亥革命低烈度,不彻底,甚至以此否定革命。曾有辛亥革命的亲历者批评道: 在今日视之,或议当时同志,毫无反帝国主义思想,实则距时代三十余年,不审当时情事,率议前人是非,未有当也。 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并没有打击帝国主义势力B.只有亲历革命才能正确认识革命C.辛亥革命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D.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应持时空观念

13.

如表是不同时期《大公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评论。这种评论的变化反映了(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国共关系与时代主题紧密相连C.人民希望建立联合政府D.苏俄是影响国共合作的关键

14.

1949年3月,党的报告中指出: 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将要使人民解放军全部地转化为工作队,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估计到。 这说明(  )

A.土地改革实施的迫切需要B.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变C.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D.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

15.

伯里克利曾连续32年当选十将军,其中14年连续担任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他善于通过诱导式的演讲引导公民大会通过自己的政策建议。在他的领导下,雅典臻于极盛。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雅典政治(  )

A.民主运行机制失灵B.沦为政治家争权夺利的工具C.本质上是个人专制D.公民民主与精英政治相结合

16.

罗马法早期采取 子女身份从母 的原则确定其自由身份,出生时母亲是自由人(包括解放自由人)的,子女就是自由人;出生时母亲是奴隶的,子女也就是奴隶。帝国时期逐渐改为,凡胎儿自怀孕至出生,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的,纵使生母于分娩时仍为奴隶,出生的婴儿即为自由人。这一变化反映出罗马(  )

A.法律体系逐渐成熟B.注重维护公民自由C.奴隶制度逐渐瓦解D.法学观念更加理性

17.

1702年到1714年在位的安妮女王生性犹豫,遇事很难做出决断。内阁大臣们遇事时往往由主要阁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这表明英国(  )

A.内阁与君主权力斗争激烈B.国王开始统而不治C.形成了内阁集体负责原则D.责任内阁逐步形成

18.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对进口货物或出口货物征收任何税款,但为了执行该州的检查法律而有绝对的必要时,不在此限;任何州对于进出口货物所征的税,其净收益应归合众国国库使用。 这些法律条文体现了(  )

A.三权分立B.联邦体制C.民主共和D.国会至上

19.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内阁的组成,一般是由总统提名一个议会多数党领袖成为总理,然后由总理提供一份阁员名单交由总统任命。由于党派众多,一个政党几乎无法组阁,几乎都是多党联合组阁。这一现象(  )

A.导致法国内阁更迭频繁B.体现总统对议会的制约C.表明总统行政权的扩张D.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20.

马克思谈到: 罗伯特·欧文不仅在理论上鼓吹限制工作日的必要性,而且实际上在他自己的工厂内实行了十小时工作日。这种主张……被讥笑为共产主义的空想。现在,第一个空想成了工厂法,第二个空想成了一切 工厂法 中的正式用语。 这说明(  )

A.空想社会主义有一定合理性B.欧文引导了工厂法的制定C.马克思误解了空想社会主义D.空想社会主义具有科学性

21.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改组,克伦斯基被推上总统宝座,俄国报刊鼓吹的 克伦斯基攻势 在德军的反击下大败,这败坏了克伦斯基 救世主 的形象,人们开始贬称他为 沙皇亚历山大四世 ,因为他的名字也是 亚历山大 。由此可知,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俄国沙皇的专制逐渐恢复B.民众已经抛弃了临时政府C.俄国在一战战败退出战争D.四月提纲 顺应当时需求

22.

2020年5月28日,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 法典 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表决通过。而在66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部宪法也同样意义非凡。以上法律均体现的原则有(  )

A.议会至上和自由主义原则B.民主集中和人民主权原则C.三权分立和法律至上原则D.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23.

习近平指出, 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独享的自治B.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爱国统一战线发展

24.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讲话指出: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其意在(  )

A.营造改革开放良好社会氛围B.极力突破传统思想观念束缚C.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25.

一国两制 实践在香港澳门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同时, 一国两制 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有的甚至严重挑战 一国两制 原则底线。 一国两制 的前提和底线是(  )

A.保证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B.维持特别行政区的现行法律不变C.坚持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保障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26.

1960年,中共中央确定了 努力主动地在外交上开创新的局面 的方针。1963年到1964年,周恩来总理出访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等非洲十国,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增进了中非友谊和互信,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据此可知,当时中国的外交(  )

A.具有较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B.重视发展与不结盟国家的关系C.为打破外交困局进行政策调整D.致力于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7.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 一边倒 ,60年代 反两霸 ,70年代 一条线 ,80年代后 全方位 。其中 全方位 的含义是(  )

A.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B.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D.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28.

美国独立之初将欧洲视为美国文化上的对立面,政治上奉行远离欧洲纷争和排斥欧洲影响的孤立主义。一战后,美国精英逐渐开始突出美欧文化的同源性和一致性,强调美欧休戚与共。二战后马歇尔计划名义上是帮助欧洲经济重建,但通过资本、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将欧洲纳入美国的全球经济体系。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  )

A.表明美国与欧洲文化本质上是相通的B.意在与欧洲争夺世界政治和文化霸权C.标志着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全球主义D.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发展战略的需要

29.

1952年,法国学者阿尔弗雷德·索维在《观察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 第三世界 。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第一世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第二世界,其余的国家为第三世界。该学者对世界的划分(  )

A.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B.带有比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C.与毛泽东 三个世界 的理论相同D.背离了当时世界的政治形势

30.

1946年9月,杜鲁门助理克利福德起草了一份报告《苏联与美国的关系》。该报告全面地分析了美苏关系,系统地阐述了对苏方针,认为苏联企图在铁幕的中东部建立一个政治上屈服于苏联的保护地区,而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制止苏联进一步的扩张。这一报告(  )

A.使美苏同盟关系开始破裂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C.反映了美对苏的遏制意图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材料阅读

3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分)少数民族改革是中国古代改革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材料一
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元昊建立西夏国。元昊执政前的官制较为简单,元昊执政后更加健全。他设立文武班,在文武班中有蕃学和汉学,选蕃、汉官僚子弟进入蕃学。元昊重视蕃学,汉学被置于次要地位。设 总理庶务 的尚书令,设十六司,分理六曹,于是 官制渐备 。健全军事指挥系统,设立十二个地方军区,由中央任命党项贵族管理。建立侍卫军,由豪族领主亲属组成,由元昊亲自掌管。元昊命人创制了西夏文字——蕃文,它借鉴了汉字的造字方法,又有本民族特点。元昊还修建了秦家、汉延等新的水利工程,修复了一些古渠,后世称为昊王渠。
材料二
公元1161年,金朝的第五位皇帝金世宗开始改革,对内,集中兵力扑灭各族人民起义。对外,打退宋朝抗金复国的进攻。他纠正了海陵王统治时期的一些弊政,完善科举制度,创立女真进士科,在京城设立女真国子学、地方设女真府学。大批任用非皇室的女真人、汉人、契丹人参与执政。他还在改革中提倡保持田猎、击球、骑射等女真传统,提倡学习女真文、讲女真语。

——以上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昊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世宗改革的背景,并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与西夏、金朝两位皇帝改革的异同点。

3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分)
材料
1982年,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英国与阿根廷爆发了马岛战争。马岛距英本土1.3万公里,决定了必须实施以海上力量为主的武装力量动员和交通运输动员,而英空中力量非常有限,展开了积极的外交动员。战前,英始终摆出 希望和平谈判解决问题 的姿态, 即使外交奋斗失败,其努力的过程也足以向世界证明英国是被迫使用武力的 。针对阿根廷 将马岛归还自己 的主张,英认为岛上居民绝大部分是英国人后裔,多次援引联合国 所有的人民都拥有自决的权利 的原则。阿占领马岛后,英要求联合国 宣布阿根廷为侵略者 ,安理会经过辩论要求 撤出所有的阿根廷军队 。同时致电欧共体各国,希望对阿根廷实行禁运。很快如西德政府宣布停止发运为阿根廷建造的4艘护卫舰,等于关上了阿根廷军火库的大门。

——王卫东、仲永龙《马岛战争中英国外交动员的做法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马岛战争中外交动员宣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动员取得的效果。

3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华佗(约公元145~208年),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 建安三神医
华佗自幼刻苦功读,习诵《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华佗成长的过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外,盛产药材的家乡也给他以不少的影响。谯县出产多种药材,如 毫芍 毫菊 ,早已闻名天下。再加水陆交通较为发达,所以谯县自古就是一个药材的集散中心。华佗生活的时代,战乱频繁,疾病流行,这也触发了他学医救治世人的理念。
《后汉书》有云: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沛相陈跬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精于方药,处剂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称量,针灸不过数处。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语普曰: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摘编自范晔《后汉书·华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佗从医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佗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