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0.2019—2020学年度天津市河北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42 浏览数:888

一、单选题

1.

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 宅兹中国 。目前,对这一记述最早的实物见证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见下图) (  )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何尊D.毛公鼎

2.

华夏 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被周边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是在(  )

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五代十国时期

3.

下面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的图片。这些货币的出现,不能推断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

A.农业的发展B.冶铸业的发展C.商业的发展D.各国间商业交流频繁

4.

战国时期,变法成为历史潮流。其中,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是(  )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秦穆公变法

5.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了自己的主张。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  )

A.B.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制度应随着时代变化有所改良

6.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其办学思想是(  )

A.学在官府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循序渐进

7.

战国时期,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 相生相胜 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其代表人物是(  )

A.孟子B.荀子C.墨子D.邹衍

8.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

A.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B.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C.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9.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材料描述的是(  )

A.秦亡教训B.汉承秦制C.文景之治D.大定之治

10.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董仲舒主张(  )

A.建立刺史制度B.颁布 推恩令 C.实行中外朝制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

《北史》载: 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 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孝文帝此项改革(  )

A.强迫官员放弃本民族习俗B.实现了北魏的富国强兵C.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D.大大加剧了民族间矛盾

12.

曲辕犁(如下图)是当时最先进的耕具。耕犁基本定型于(  )

A.春秋时期B.汉朝C.战国时期D.唐朝

13.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材料评述的是(  )

A.两税法B.租调制C.均田制D.租庸调制

14.

下面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图示表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突出特点是 (  )

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夺将帅权力D.分权以削弱地方权力

15.

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元朝设立的军政机构有(  )

A.北庭都护府B.宣政院C.西域都护府D.北庭都元帅府和宣慰司

16.

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一派影响最大。理学认为人生的目标应当是(  )

A.为生民立命B.存天理,灭人欲C.为天地立心D.秩然而各得其所

17.

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租住权是在(  )

A.台湾B.广州C.濠镜澳D.乌斯藏

18.

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今南沙群岛在清朝称为(  )

A.万里长沙B.千里石塘C.小琉球D.万里石塘

19.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  )

A.开设工场B.男耕女织C.设急递铺D.设立行会

20.

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而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中国近代史开端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B.鸦片战争C.《北京条约》的签订D.第二次鸦片战争

21.

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之一。他留心搜集外国事务和西人著述,撰成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瀛寰志略》D.《康輶纪行》

22.

“” 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 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文中“ ”处应为(  )

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台湾义勇军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3.

九七国耻 是指签订(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中日民四条约

2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规定(  )

A.实行总统制B.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废除不平等条约D.推翻封建帝制,实行共和政体

25.

1917年,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英招华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但凡战争所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法国军队总司令福煦也曾在给法国总理的信中写道:“(华工)是非常好的劳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这说明中国参加一战的显著特点是(  )

A.以工代战 B.文明出征
C.不参与战务D.民间自发华工在战场上紧急修复被炸毁的铁路

26.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下图所示变化,其原因包括 (  )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推动   ③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7.

《全球通史》中写道: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材料中的 这场运动 指的是(  )

A.洋务运动B.五四运动C.新文化运动D.一二·九运动

28.

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他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是(  )

A.《敬告青年》B.《文学改良刍议》C.《文学革命论》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9.

下面《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中,序号①和⑤的地名分别是 (  )

A.遵义瑞金B.瑞金会宁C.遵义安顺场D.瑞金吴起镇

30.

下图中 历史在这里拐弯 是指从此 (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C.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D.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31.

鲁南会战幸我最高领袖德威,将士用命,将日本帝国主义者素以常胜自豪之皇军摧毁于我装备劣势之部队,于世必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也。愿与我国人共勉之。 李宗仁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下列哪张照片上 (  )

32.

1943年,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订立新约。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苏德战争爆发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屈辱历史结束
C.太平洋战争爆发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3.

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34.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其中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海选 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5.

在一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  )

A.进行了土地改革B.进行了三大改造C.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召开了中共八大

36.

下列图示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能够与1959—1964年状况相对应的是 (  )

37.

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这说明中国(  )

A.开始结束屈辱外交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注重睦邻友好关系D.已经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38.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9.

在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重要共识的基础上,1993年4月,备受瞩目的 汪辜会谈 在新加坡举行。这一 重要共识 是(  )

A.认同《告台湾同胞书》B.认同 一国两制 C.实现直接 三通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0.

中共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将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阶段来安排。根据这一安排,到2035年我国将(  )

A.总体达到小康社会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材料阅读

41.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半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
材料二
黄仁宇先生曾经说: 中国历史中主要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为显著。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的 显著 的新变化。(6分)

42.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战胜利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国民党政权就覆亡了。学术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进行了长期探讨。一种观点强调,国民党的腐败是其迅速垮台的根本原因,表现在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在政治上陷于孤立;发动内战,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战后接收时大小官员聚敛钱财,人们失望等。有的专家强调,国民党在军事上指挥无能,上下脱节,军队内部派系林立,以邻为壑,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各个军事集团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这成为国民党垮台的主要原因。还有的观点强调,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崩溃是国民党在大陆败亡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现代卷》

(1)试分析史学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现象持有各种历史解释的原因。(4分)
(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