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2.2019—2020学年度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等多校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35 浏览数:390

一、单选题

1.

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 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 世界之最 :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 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  )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

2.

托马斯·卡伦德写道: 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 。材料反映的是(  )

A.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文明C.不列颠文明D.阿拉伯文明

3.

最早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它共有22个字母,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化,成为古代西亚、埃及、印度、欧洲地区的字母文字的源头。这种字母文字是(  )

A.埃及字母B.腓尼基字母C.拉丁字母D.阿拉伯字母

4.

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提出 众生平等 , 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宗教是(  )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5.

某地区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一一子爵一一男爵一一骑士的等级体系。在 这种体系下, 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可能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 这一现象出现在(  )

A.古代希腊B.近代俄国C.古代印度D.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6.

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阿拉伯人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关于阿拉伯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政教合一的苏丹制度统治全国B.发明了 “0到9”的数字计数法
C.《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D.创立了自给自足的庄园与农奴经济体制

7.

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的,关于季风和洋流的知识丰富,航海中使用星盘定位,这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必备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条件,然而海上的艰难险阻并不曾减少半分,牺牲仍是巨大的。 首个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8.

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后 商业革命 方兴未艾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D.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

9.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师们把人文主义当做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 ,蔑视 神 ,提倡 人权 ,否定 神权 。造成这种现象的经济根源是(  )

A.反对教会宣扬的神权封建思想B.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天主教教会的专制统治

10.

有学者指出 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反映了英国革命(  )

A.剥夺了国王一切权力B.确立了议会主权C.推动了两党制的形成D.首相拥有立法权

11.

北美殖民地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独立从而诞生了美利坚合众国。在国家的政治体制设计上,美国开国元勋们依据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三权分立的原则下,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B.总统必须服从国会、国会通过的法案需经总统批准
C.最高法院可以随时否决总统的行政命令D.国会拥有司法解释权,可以否决最高法院的判定结果

12.

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分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是(  )

A.改变了生产方式B.提高了运输能力C.促进了城市发展D.加剧了环境污染

13.

(19世纪末) 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

A.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洲农业文明快速进步B.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C.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洲交通落后的面貌D.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14.

既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又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著作是(  )

A.《资本论》B.《共产党宣言》C.《国富论》D.《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5.

《剑桥战争史》中写道, 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他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该材料反映了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实力的劣势B.社会矛盾的尖锐C.军事生产的膨胀D.军事战略的失误

16.

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 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 但现在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上述材料表明(  )

A.经济危机造成了大量失业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C.经济危机加深了社会危机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17.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情况: 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律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状况出现在斯大林时期B.该政策的目的是巩固苏维埃政权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D.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18.

英国不想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A.《凡尔赛和约》的签订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C.《大西洋宪章》的发布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

二战结束后,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长期对峙,进入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 冷战 开始的标志是(  )

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20.

1947年,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 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所说的 厄运时代 是指(  )

A.受英国的殖民统治B.持续的国内战争C.印巴战争D.东南亚金融危机

21.

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这种情况源于(  )

A.美国是战后世界超级大国B.关贸总协定 的签署C.布雷顿森林体系 确立D.战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22.

2020年5月以来,美国因为警察暴力执法致使一名黑人死亡从而引发了席卷全美的暴力抗议活动,让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再次暴露在全世界面前。上个世纪60年代也有一场规模庞大的黑人民权运动,迫使美国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为非法。上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是(  )

A.帕克斯B.马丁 ·路德·金C.林肯D.大卫·史蒂夫

23.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冷战 时期己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B.美苏两极格局己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 一超多强 局面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24.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建立,1993年欧盟建立,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这些现象表明了(  )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B.世界形势的总体趋势走向缓和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二、多选题

25.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国家曾经创造了不同于东方各国的政治体制一一民主制。关于雅典民主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外邦人和奴隶不享有公民权利B.雅典所有男子都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C.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D.公民家庭出身的女子享有公民同等权利

26.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曾经和古老的亚洲、欧洲人一样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以下不属于古代美洲文明的是(  )

A.印加文明B.津巴布韦文明C.阿兹特克文明D.玛雅文明

27.

新航路开辟拉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也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下面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B.促进了各个地区的物种交流C.直接引发了欧洲的工业革命D.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8.

文艺复兴以来,西欧人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16世纪初期,德国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使得西欧在天主教外形成了基督教的三大新教派,分别是(  )

A.路德派B.加尔文派C.东正教D.英国国教

29.

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主要表现在(  )

A.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D.促进了先进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

三、单选题

30.

二战之前的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实施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苏联建立起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对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

A.使苏联短期内实现了工业化B.二战后斯大林模式实现了苏联的可持续发展
C.导致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导致苏联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四、多选题

31.

二战结束后,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调整,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得战后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以下措施属于国家干预的包括(  )

A.加大公共事业开支以增加就业B.实行货币贬值刺激出口C.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调控D.提高服务业就业比率,调整产业结构

32.

以下科技成果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包括(  )

A.原子能的开发利用B.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C.发电机和电报D.蒸汽机与内燃机

33.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由于各国以邻为壑,导致世界经济秩序一片混乱,各国矛盾逐渐尖锐。二战后,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资本主义各国加强了在金融、投芝和贸易领域的国际协调,创建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以维护国际经济秩序。下列属于二战后创建的国际经济组织的是(  )

34.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 以下因素不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包括(  )

A.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严重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能够迅速推动生产D.恐怖主义、网络危机、生态危机

五、材料阅读

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探险队1492年起航之前,不仅是美洲大陆不为外界所知,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也了解甚少.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釆集的白银;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紛紛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传到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除了白银,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摘编白祈闻晚报《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地球》

材料二
从16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来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 哥伦布大交换 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海上贸易的特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