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9.2019—2020学年度江西省上饶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7 浏览数:310

一、单选题

1.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上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  )

A.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B.政权与神权已相互分离C.官僚政治体系基本形成D.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2.

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 管仲非仁者与 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辅佐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之功,并感叹: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这表明(  )

A.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B.各派学说不断发展革新C.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D.文化融合趋势逐渐增强

3.

如图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政治制度,从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是 (  )

A.官僚队伍不断壮大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古代制度趋于完善

4.

如表为唐代诗歌中有关社会经济的记述。据此可以推知 (  )

记述

出处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杜荀鹤《送友游吴越》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事买蓑归“。

皮日休《西塞山泊渔家》

结缆排鱼网,连樯并米船商船

杜甫《舟中》

A.农业生产走向商品化B.民问草市出现了繁荣C.农业生产日趋专业化D.重农政策得到了落实

5.

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波兰利格尼兹城,波兰军队见一 怪物 腾空而起,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恶臭难闻,不等看清楚,蒙古铁骑已经冲杀上来。波兰历史学家记载此战时称波军败于 妖术 。此 妖术 (  )

A.在汉末的中国已有应用B.最早记载于《天工开物》C.有利于文学发展世俗化D.经由陆路外传至阿拉伯

6.

明后期,在商品经济特别发达的江南地区城镇的丝织业等行业里,出现了商人把大量资金投入丝织业生产的新动向。这一 新动向 (  )

A.使江南城镇发展居明朝之首B.打断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C.促使中国丝织产品走向世界D.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

7.

清代才子袁枚反对理学家灭情复性的主张,正视人欲,提出诗歌创作需将性情合一,提倡直抒真情,反对各种条框的约束以及 粉饰蹈袭 。这反映了当时(  )

A.文学理性化的发展趋势B.传统理论体系受到冲击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批判D.封建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8.

毛经文在《妥协也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以近代英美史为例》指出: 英美民主宪政发展史充分证明,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或一味地让步,它往往是一种基于解决问题的务实与通权达变的智慧。 下列文件中体现 妥协智慧 的是(  )

A.《人权宣言》B.《德意志帝国宪法》C.《独立宣言》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9.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拘禁债务人, 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 该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

A.注重维护贵族利益B.强调保护私有财产C.具有人文关怀色彩D.倾向照顾弱势群体

10.

中世纪的绘画只能围绕着《圣经》的故事来表现,耶稣、圣母、天使和圣徒的姿态、表情都是固定的。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窗口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宗教绘画技法的改变B.绘画摆脱了宗教题材C.绘画揭示了自然人性D.科学方法融入了艺术

11.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在一篇关于白银的论文中指出,它 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B.白银成为世界市场运转的媒介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葡萄牙人垄断了美洲白银航线

12.

牛顿学说通过18世纪法国自然科学家得到深化,但在启蒙思想家那里却走向 牛顿主义 于是,启蒙运动的科学就是 牛顿的 ,其哲学就是 牛顿主义 的哲学 。 材料反映出牛顿(  )

A.科学精神影响启蒙思想B.在诸多领域获得了成就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D.否定了中世纪科学成果

13.

有学者认为: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壮大,关于信仰的公共论战也随之结束,巫术与占星学消亡不见,人们不再轻信天堂与地狱实际存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启蒙运动描绘了 理想王国 蓝图B.启蒙思想家倡导建立民主政体C.宗教改革后的欧洲宗教走向消亡D.自然科学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14.

下表是吴承明《近代国内市场商品量的估计》,单位:亿两(规元)这反映出(  ) 

1870

1890

1908

1920

1936

A国内生产商品

968

1032

1802

5761

10901

B进口洋货

071

142

497

849

1116

C市场商品量A+B

1039

1174

2298

6610

12017

A.外国商品始终未能打开中国市场B.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D.商品经济逐步成为中国经济主体

15.

个人主义 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但 个人主义 思想刚在中国产生时,容易被理解为与 爱国 主张相对立,因此,时常被诟病为 自私自利 的同义词。新文化运动时期 个人的解放 个人的发现 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B.有利于维护民主政权C.促使民主观念在华兴起D.解放了中国民众思想

16.

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 以太说 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这一做法(  )

A.是以西方思想变革中国传统文化B.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基础D.目的是为变法寻找合理依据

17.

1924 年8月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指出 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 这表明孙中山(  )

A.严重脱离了中国现实国情B.改变了国民党的阶级立场C.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D.完美结合了中西政治制度

18.

毛泽东的某文献如下论述: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 毕其功于一役 ,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该文献应该发表于(  )

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19.

薛君度在《中国外交新论》一书中写道: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没有实现彻底的中立和不结盟的资本,因为自立的前提是自强。 这可以用来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  )

A.外交方针与具体国情不符B.推行 一边倒 政策是势之必然C.急需改变和调整外交政策D.中立更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

20.

(201 9·山东潍坊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5)1950年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教育部提出对人才培养应 专、快、多 ,即培养的人才技术专业、培养速度快、培养人才多;要求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从 通才教育 转变为 专才教育 。这种转变(  )

A.扩大了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B.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C.体现了文教事业 大跃进 D.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1.

二战后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主调是自由贸易。2000年以来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大幅增长。随后美国采取各种措施来打压中国,如单边发动贸易制裁、施压人民币升值等措施,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贸易摩擦。这反映了(  )

A.中美盟友关系开始逐渐动摇B.美国对弱小国家的霸权思维C.美国由对华友好变为对华孤立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22.

The Roosevelt New Deal (罗斯福新政)是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解决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而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又被称为 三R 新政。其中有一项 救济、减少和预防未来失业 的政策。这一政策是 三R”中的哪一项政策(  )

A.RecoveryB.ReliefC.ReformD.Revival

23.

1920年11月苏俄政府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该法令颁布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或集团向苏俄提出租赁申请,签订了135项租让合同,承租人投资总额为4800万金卢布。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  )

A.苏俄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来发展经济B.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承认C.政府推行的战争政策造成了经济困难D.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难局面

24.

19 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夏尔·波德莱尔曾定义某一文学流派: 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创作风格相符的是(  )

A.《母亲》B.《悲惨世界》C.《等待戈多》D.《安娜·卡列尼娜》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梁启超于世纪之交,基于中国多民族的历史特点与世界发展大潮,将中国历史上公羊学派进步的民族观与西方近代的民族、民族主义理论相融合,比较系统地探析和阐发了自己对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看法,……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贯穿着现代的变革意识和发展意识,针对民族危难加深的严峻现实,他率先提出合汉满蒙回苗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思想,对中国民族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再论梁启超的民族观》

材料二 20 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则用 民族主义 来向人们传达当时中国思想界所遭受的外来压……在 保国 保种 的呼声中,严复的《天演论》传递出一种世界民族之间相互竞争的族群理念。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系列长文《新民说》明确主张: 故今日欲抵挡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以挽浩劫而拯生灵,唯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

——摘编自《二十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观念》

材料三 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在批判王朝国家过程之中所产生的近代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前所未有的政治内容。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 民族观 的特点并分析维新派 民族观 观念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三、开放性试题

26.

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日益联系为一个整体,各个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改变着世界。(12分)
地理大发现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工业革命 白银 运用以上五个词语,以 发展与联系 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①连贯中西,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进士已经成为宋代文官的主体。读书应试、追求科举功名已经成为唐宋以来大多数古代读书人自发的行动。经历唐末五代的长期战乱,赵宋朝廷更无力、亦无心发展官学。官学不仅无法从数量上满足求学者的需要,而且宋代官学实际上并未很好地履行其教育职能。北宋的最高统治者认识到了书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朝廷面临的士无求学之所的尴尬局面,于是通过赐书、赐额等方式,将其纳入到官方的监管之下。可以说从宋代开始,书院自身已经进行了调整,即从单纯追求学术研究与传播的办学模式向追求学术研究与传播和为科举服务并行的办学模式转变。

——摘编自李兵、李文艺《对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科举化原因的思考》

材料二 宋朝是书院发展的兴盛时期,数量多、规模大、组织严密和制度完善是空前的。南宋许多著名理学家都热心于书院教育,如朱熹先后主持修复了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书院为有志于学术的士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书院与家庭教育、蒙养教育等民间教育组织形式,是构成宋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时美芳《略谈宋的教育改革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