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1854年,容闳作为第一个毕业于
“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
”(耶鲁大学)的中国人,回国后始终坚持
“当使后予之人以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的教育理想,推动幼童赴美留学计划的形成。1870年,容闳通过丁日昌向洋务运动领袖曾国藩提出了派遣学生赴美留学的计划。曾国藩当即表示同意,次年与李鸿章等联名上奏清廷并获准。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赴美留学。此后三年,四批幼童共120人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代公派留学生。……然而,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绝大多数幼童没能按计划完成学业(仅2人大学毕业)而被提前撤回。之后,洋务派主持设立的福建船政局开始向欧洲派遣留学生,以培养海军专门人才,增强海防力量。与此同时,他们提出
“造材异域
”,通过向法英等欧洲国家派遣留学生,求得其知识技术,进而达到
“自强
”的目的。……
甲午战争促使晚清留学教育结束了20多年的徘徊局面,以异常迅猛的态势展开。留学日本成为甲午战争后留学教育的开端,留日学生从1896年的13名迅速增加到1904年的2400余人、1906年的12000多名,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留日热潮的产生及其发展的原因十分复杂。一方面与清政府
“以敌为师
”、
“师日制日
”的留学政策有关,……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以
“倍敦友谊
”、
“代培人才
”为幌子,采取
“吸引
”中国留学生的政策,以达到逐步控制中国的目的。留日学生以读速成科和普通科为主,多学政法专业,习军事者也不少,学习理工科者较少。由于不少留日学生在新思想的影响下,成立了一些以
“排满反清
”为目标的革命组织,清政府开始调整留日政策,对留日人数和资格水平作出限制,1906年后,留日热潮逐渐消退。
——蒋凯 徐铁英《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留学浪潮席卷日本之际,美国国内已经有人为此而深感不安。在他们看来,中国向日本大量派遣留学生对美国是不利的,不过,由于
“美国在30年以前,已经做到把中国留学生潮流引向这一国家来,并使这一潮流扩大
”,所以
“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最巧妙的方式,而控制中国的发展,使用从知识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
”这种
“最圆满最巧妙的方式
”就是:
“为了扩张精神上的影响而花些钱
”。因为
“即使从物质意义上说 ……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 ,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战略利益方面的深思熟虑 ,美国国会即于1908年通过一项议案,决定将其在军旗下获得的部分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 ,作为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用于扩张精神上的影响。1911年,作为留美预科的清华学堂正式成立,从而又兴起了留美教育浪潮。
——张彩丽、刘瑞丽《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走向、学习内容及历史意义分析》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中国近代第一代公派留学生留学欧美的原因和20世纪初期留日热潮高涨的原因。与19世纪留学欧美相比,20世纪初的留日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14分)
(2)据材料二,分析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
“获得的部分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作为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
” 议案的时代背景。(4分)
(3)结合材料一、二,评价晚清时期的留学教育。(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