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3254.2014届 广东省潮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1
浏览数:160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
“
芒芒禹迹,划为九州
”
(《左传》襄公四年);
“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
(《左传》昭公六年)
“
鲧作城郭
”
(《世本·作篇》)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A.阶级的产生
B.早期国家诞生
C.王的出现
D.世袭制的确立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钱穆说:
“
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
‘
崇尚文治的政府
’
,即士人政府。
”
“
士人政府
”
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 )
A.儒学功利化
B.儒学思辩化
C.儒学理论化
D.儒学宗教化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
”
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个部分,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孙中山说:
“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其朝野贤豪,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土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
“
一劳永逸之计
”
思想主旨的是( )
A.
“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B.
“
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
C.
“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D.
“
敢有垄断以置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谐剧是四川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下图谐剧片段讽刺的是( )
A.晚清时期的君主专制
B.民国初年的军阀
C.国民政府的内战独裁政策
D.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l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它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
A.五四运动时期
B.大革命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下列有关古希腊
“
城邦
”
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民主制是城邦政治的基本特征
B.城邦即
“
城市国家
”
C.城邦一般由一个城市及周边村落构成
D.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小国寡民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
“
增加财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
”
。这一思想( )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B.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
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
D.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
“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起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
。这一番话反映了( )
A.
“
冷战
”
出现
B.两个阵营开始对立
C.两极格局开始形成
D.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简答题
10.
历史学家马克垚先生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说:
“
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 (资本主义文明)以
“
生存威胁
”
迫使其他文明(无论是强势文明还是弱势文明)不得不仿效它,20世纪上半期,有着自己文化与传统的亚非拉国家,在沿着原有轨迹缓慢行进的同时,又受西方资本主义更强烈的冲击。(26分)
请回答问题:
(1)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取得长足发展。请说出其在自然科学、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5分)
(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使全世界其他地区不得不注意甚至仿效,推动生气勃勃的新欧洲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8分)
(3)鸦片战争之后,面对
“
千古未遇之变局
”
,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
西学东渐
”
蔚然成风。请回答,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中,在不同阶段,
“
西学
”
内容各自有何侧重核心?西学的传播,对中国社会造成怎样影响?(9分)
(4)在强调文明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今天,结合马克垚先生的观点,谈谈你对世界不同类型文明的认识? (4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三、材料阅读
11.
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力量。哈佛大学教授约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
——约瑟夫·奈著《权力的未来》
(1)结合唐宋的相关史实,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6分)
(2)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
“
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
在探索社会制度方面的实践及其效果。(6分)
(3)现代中国在政府主导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的努力有哪些?(8分)
(4)进入21世纪,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我国和平崛起的宏观国际背景有哪些?(6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