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5.2014届 河南省南阳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4 浏览数:168

一、单选题

1.

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  )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C.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2.

中国古代对监察官任职资格有严格要求,如宋代就曾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否则不选。这些规定的直接意义是(  )

A.保证监察官的素质能担当重任B.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强化皇权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3.

《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议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晚唐诗人王建的诗: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对这些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六典》中已有关于夜市的记载B.文学作品对夜市的描写都不可靠C.记载失实,夜市在唐代不可能出现D.可说明唐代的市已有突破性发展

4.

1923年中共 三大 指出: 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B.以组织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C.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5.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 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 这说明当时(  )

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6.

1933年10月,罗斯福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

A.商品价格逐渐回落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D.使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

7.

斯大林曾说: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8.

1956年,让·德拉诺瓦执导的电影《巴黎圣母院》,改编自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巨著,其讲述了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和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之间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若要为《巴黎圣母院》设计与剧本风格一致的广告剧照,最理想的画家是(  )

A.米勒B.德拉克罗瓦C.塞尚D.毕加索

二、材料阅读

9.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西汉高祖7年规定, 民产子,复勿事二岁。 (《西汉会要》卷47)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除规定 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 外,又 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
——《东汉会要》卷28) 
唐太宗贞观元年正月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规定 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
——《唐大诏令集》卷110) 
清康熙51年规定,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元年又逐步实行 摊丁入亩 ,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材料二 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

年度

公元

口数

每口平均亩数

顺治12

1655

14033900

2763

康熙50

1711

24621321

2815

雍正12

1734

27355462

3254

乾隆18

1753

102750000

689

乾隆31

1766

208095796

356

——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绘制

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 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业史稿》

材料四 据谭其骧、邹逸麟的研究,秦汉实关中时期,由于黄土高原的大量开垦,黄河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平均为5.7次。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利用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因而河水决溢每百年平均只有1.3次。隋唐五代时期,土地利用方式是半农半牧,河水每百年决溢为10.3次。北宋至明清时期,黄土高原都大量开垦农耕,河水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增加到375次……

——张子珩《论生态环境对古代中国人口分布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的人口政策。为保证这一政策的落实,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中国古代文明形态,分析古代统治者采取这些政策措施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人口数量的变化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导致了哪些社会问题? (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3分)

10.

历史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作品也能反映历史。(12分)
请观察图11,结合所学知识对油画《宽容》进行历史解读。(要点应包括画面场景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油画的史学价值)

1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蒙古臣)别迭等言: 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耶律楚材言: 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万石,足以供给,何为无补哉! 乃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凡长贰悉用士人。……辛卯(1231年)秋,帝(窝阔台)至云中,十路咸进廪箱及金帛,陈入庭中。帝笑谓楚材曰: 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

——摘自《元史·耶律楚材传》

材料二 元世祖时,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 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摘自《元史·高智耀传》

中原汉族学者许衡给元世祖上疏说: 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使国家而居朔漠,则无事论此也。今日之治,非次奚宜?

——摘自《元史·许衡传》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蒙古建国之初争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概括双方的主要观点及依据。(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世祖采取了什么政策统治中原地区?有何历史意义?(7分)

1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正如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一样,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作用。组织我们自己的政府,乃是我们天赋的权利。当一个人如果考虑到世事的动荡时,他就会深深地相信,我们尽力以冷静审慎的态度来组织我们自己的政权形式,要比把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交给时间和机会去支配来得聪明和安全……

——潘恩《常识》

材料二 这份宣言(《人权宣言》)阐明了关于自由、财产和安全的基本原则——就人们的权利而论,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且始终如此。法律是公众的意志的表达。最后一个条款表明,资产阶级并没有失去对革命方向的控制: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在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 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用一个法国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它相当于旧制度的死亡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以潘恩为代表的北美民众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何在?(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这份宣言体现的 革命的基本要旨 有哪些? 旧制度 是指什么?据材料一、二,美、法革命在指导思想方面有什么共同点?(9分)

1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43年6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中国国民党政府表达了拟约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会谈的意愿。……11月2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表示当如约前往埃及与罗斯福、丘吉尔会晤。9日,罗斯福正式电邀蒋介石于2 1日抵达开罗。丘吉尔也致电蒋介石,表示将 藉此良机,不仅得以相互承认,并得以共同商讨如何早日克服共同之敌人,获得完全之胜利,以及相互保证同盟国间将来各方面之工作,以促进其安全和繁荣。

——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己比较明朗的情况下,美、英、中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 开罗会议 。《开罗宣言》庄严宣告,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在中国重庆、美国华盛顿、英国伦敦三地同时发表。这样,《开罗宣言》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中国代表据理力争),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实际上以国际协定的形式公布于世。

——载自新华网《战史今日12.1:开罗宣言发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等国对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所持的态度,并分析《开罗宣言》公布的历史意义。(9分)

1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李鸿章是中国近40年第一流紧要人物,在主持外交上,既无功,亦无罪,有外交手段,但英雄无用武之地;在主办洋务上,眼睛高于常人一等,但只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致失败。李鸿章固有责任,但各省督抚从未以兵饷相助,实际上是李鸿章一人战一国,虽败亦豪。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材料二 李鸿章把面对外国侵略者势力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地位说得如此地软弱无能,把外国侵略者的力量吹嘘得如此地不可抵御。他的这种害怕外国侵略者的心理,可以代表在慈禧太后统治时期的整个官僚集团中的主导思想。所谓 中兴 自强 ,都不过是自欺欺人之谈。李鸿章在外交上一意主降,忠实服从屈辱条约;军事上购买船炮洋枪,培养充足的对内武力镇压人民起义。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认为李鸿章失败的原因。材料一、二中,作者对李鸿章各持什么态度?并扼要概括其理由。(9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坚持的基本原则。(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