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73.2019—2020学年度辽宁省盘锦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33 浏览数:425

一、单选题

1.

中华民族素来非常重视族谱的纂修,目的是尊崇人伦,维系宗族。这种传统源于商周时期的(  )

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宗法制

2.

有学者评论说:“(它)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 该学者评论的是(  )

A.科举制B.郡国并行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

3.

有学者在研究古代中国某制度时提出:它兼具朝廷派出机构和地方官府两重性质,创了高层政区分寄式中央集权。该学者研究的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C.刺史制D.行省制

4.

中国古代的一个王朝推行 崇文抑武 强干弱枝 的国策,通过 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 派文臣任知州 设置通判 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个王朝是(  )

A.汉朝B.唐朝C.北宋D.明朝

5.

钱穆曾说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内阁出现在(  )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6.

南海一号 是一艘南宋时代的沉船。这艘船当时满载货物从我国的东南沿海港口出发,在前往东南亚、西亚等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途中沉没。据报道,截至2019年3月20日,出土文物已达14万余件,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在这些出土的文物中,会大量存在(  )
①瓷器   ②纸张   ③铁器   ④丝绸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7.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 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8.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9.

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宋代苏轼的诗句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就反映了这种特点。材料反映的是(  )

A.宫廷画B.文人画C.风俗画D.工笔画

10.

在近代某一条约签订时,列强要求赔款数额为4亿5千万两,用意是当时中国有4亿5千万人口,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 罚金 。材料中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

11.

《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 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该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B.结束了封建社会历史C.结束中国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12.

中国工农红军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坚定信念、坚强意志等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反映了红军创造 人间奇迹"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长征D.解放战争

13.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史实是(  )

A.制定全面抗战路线B.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C.建立了抗日根据地D.组建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

14.

朱自清在《这一天》中说: 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抗战胜利指日可待。 抗战胜利指日可待 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华民族实现了全民族团结抗战B.有国际力量的支持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D.日本是小国,资源匮乏

15.

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在于(  )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B.推翻了蒋介石在大陆的反动统治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6.

解放战争时期,与 1947年6月 晋冀鲁豫解放军 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

17.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颓势,他们以 自强 求富 为口号,发动了(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 新政 D.预备立宪

18.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此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  )

A.运输业B.轻工业C.重工业D.金融业

19.

1978年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  )

A.城市B.农村C.广大内地D.沿海地区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的状况在今天的上海已经不存在了。这主要是由于(  )

A.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建立B.沿海城市的开放C.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开辟D.浦东的开发开放

2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2)》一书中,作者形象地把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总结为:50年代是 一边倒 战略,60年代是 反对两霸 战略,70年代发展为 一条线 一大片 战略。其中,50年代的 一边倒 是指(  )

A.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B.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站在资本主义阵营一边D.以发展中国家为核心的外交

22.

以下盛世局面,按时序排列第三的是(  )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

23.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 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24.

德克·卜德在《中国物品西传考》中有过这样的评价: 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许多更知名人的恩惠更大。 蔡伦的 恩惠 主要体现在(  )

A.发明了最早的书写用纸B.完成了其毕生的心愿C.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D.完成了造纸术的西传

25.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评价某一史学著作云: 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该著作是(  )

A.《论语》B.《史记》C.《汉书》D.《九章算术》

26.

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  )

A.秦朝疆域辽阔B.秦朝统一货币C.秦朝统一文字D.秦朝统一度量衡

27.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 非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28.

习近平主席将上海和嘉兴称为中国共产党 梦想起航的地方 ,其历史原因当是(  )

A.青龙集镇的初设立B.新文化运动肇始C.全国代表大会首开D.工人阶级的摇篮

29.

清朝前期采取有利于巩固西北地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  )

A.设立宣政院B.实行金瓶掣签制度C.设立台湾府D.设立伊犁将军

30.

咸丰帝朱批 览奏曷胜愤怒 ,此地成为 国耻的图腾 。与此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八国联军攻占北京C.甲午战败割让台湾岛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二、材料阅读

31.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时期

宰相总人数

进士出身人数

其它出身及入仕途径

唐朝

武则天

73

11

举荐、行伍、门荫

唐玄宗

34

7

唐肃宗

16

4

五代

46

24

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

宋朝

北宋

72

63

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

南宋

63

48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宋朝严禁 行卷 (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考官的亲属如果参加考试另行组织,叫 别头试 。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 糊名 ,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誊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防止以字识人。

——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选拔官员的特点。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宋选官制度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作用。

32.

(10分)1919年、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那些在十几年前把欧美作为中国改革的榜样和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热切地期待着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然而,当和平缔造者们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时,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了。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1750年至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大事记——1949年(部分)

194809194901

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0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194904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19490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青年知识分子期待的 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 ,简述 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 而引发的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5分)
(2)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1949年发生的这些大事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用一句话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5分)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依据材料一指出 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