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75.2019—2020学年度北京市西城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43 浏览数:409

一、单选题

1.

以下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说法正确的是(  )

A.私有财产的出现B.社会分工的发展C.农业畜牧业产生D.阶级和国家产生

2.

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3.

如图左侧为公元前7到前6世纪的希腊雕刻,右侧为古代埃及公元前三千纪后期的雕刻,两者在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这可以说明 (  )

A.古希腊雕刻完全模仿古埃及B.古代雕刻艺术发展非常缓慢C.古希腊与古埃及的文化雷同D.早期文明之间存在一定交流

4.

依据如图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国是 (  )

A.法兰克王国B.奥斯曼帝国C.古罗马帝国D.俄罗斯帝国

5.

5世纪后期,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庄园与农奴制度   ③王权高于教权   ④主要封建国家形成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以下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城市完全独立于各地封建主   ③城市兴起促使西欧大学兴起   ④城市兴起有利于国王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8.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9.

如图是一件发现于坦桑尼亚的一座陵墓中的瓷器,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这件文物可以用于说明东非国家 (  )

A.广泛使用奴隶劳动B.手工业生产很发达C.与中国有贸易往来D.对外贸易范围广泛

10.

以下属于古代美洲地区文明代表的是(  )
①大津巴布韦   ②阿克苏姆文明   ③阿兹特克文明   ④印加文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1.

中国古代一部农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 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推断该农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

A.西汉B.唐朝C.南宋D.明朝

12.

有学者统计列出了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万~200万磅

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万~65万磅

70万~100万磅

A.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C.商业革命引发交易商品改变D.欧洲与亚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13.

欧洲在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下列能反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的一项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我是一个凡人,我只要尘世的幸福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14.

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一主张带来的实际效果是(  )

A.调整了人与教会的关系B.调整了人与上帝的关系C.调整了人与人的关系D.调整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15.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法。对如图中四个国家近代政治的发展进程,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国家统一B.②议会产生国家实际最高行政首脑C.③通过渐进的制度变革走向共和制D.④通过民主改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16.

以下所示材料是19世纪70年代某国宪法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国的政体是 (  )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A.直接民主制B.君主专制C.君主立宪制D.民主共和制

17.

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填入处最恰当的应是 (  )

A.火车B.瓦特C.成果D.工厂

18.

史论是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的评论,以下内容中属于史论的是(  )
①工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众消费品极大地丰富了市场。
②1851年伦敦的水晶宫展示了工业对人类的馈赠。这是一座用铁和玻璃构建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物,里面有树木、花园、喷泉以及世界各地的工业产品。
③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欣赏像英国纺织品、铁制品以及机器工具等工业产品。
④水晶宫的展览使参观者大为惊奇,对工业社会的成就赞不绝口。

A.①B.②C.③D.④

19.

如图是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示意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圈地运动的开展B.三角贸易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促进D.殖民体系的形成

20.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秘密的是(  )

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法兰西内战》D.《唯物史观》

21.

如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非洲的地图,图中很多国家的疆域很规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非洲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B.丛林和沙漠等天然屏障的阻隔C.列强瓜分进行 地图上作业 D.欧洲探险者深入非洲腹地探险

22.

(2011·湖南四市九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马克思说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上述言论反映马克思的观点是(  )
①肯定了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客观上的进步作用  ②认为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③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④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3.

随着西方国家不断殖民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  )

A.18世纪中后期B.18世纪末19世纪初C.19世纪中后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是(  )

A.都是由各国无产阶级领导B.以和平谈判的形式进行C.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D.斗争都取得了伟大胜利

25.

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但是很快又遭到推行 金元外交 大棒政策 的____经济侵略与武力干涉。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国家是(  )

A.法国B.美国C.英国D.德国

26.

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曾经指出: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的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扭转这种错误,苏俄政府决定实行(  )

A.余粮收集制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农业集体化D.新经济政策

27.

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苏联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工业化建设,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形成了后来被称为 苏联模式 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以下对 苏联模式 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③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④开创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模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

1926—1927年印尼发生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领导这次起义的是(  )

A.印尼民族党B.印尼农民阶级C.印尼民族资产阶级D.印尼共产党

2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北非和东非一些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拉丁美洲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特点有(  )
①地区上具有普遍性   ②参加者具有广泛性   ③运动具有不平衡性   ④ 民族自决 成为普遍诉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0.

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一系列新政策,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实行自由放任B.转向计划经济C.加大市场调节D.国家干预经济

31.

阅读下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简表,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

战场名称

起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91日—194558

苏德战场

1941622日—194558

太平洋战场

1941127日—194592

中国战场

1931918日—1945815

A.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B.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C.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各自孤立作战D.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

32.

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秩序的特点是(  )

A.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协调B.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C.避免了国家间的矛盾冲突D.实现了真正的自由贸易

33.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有25个国家出席。会议宣布根除殖民主义,实行和平共处原则和非集团原则,发展经济并进行经贸合作,呼吁美苏两国首脑举行谈判,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这表明(  )

A.亚非拉国家开始反抗殖民统治B.不结盟运动冲击美苏两极格局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D.不结盟运动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34.

以下统计表格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A.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B.福利国家 的影响C.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D.全球范围的频繁移民

35.

二战后,英国建立 从摇篮到坟墓 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国 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是(  )

A.消除贫富差距B.美化政府形象C.刺激社会消费D.缓和社会矛盾

36.

某学习小组依据下列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选项中符合其研究主题的是 (  )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B.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与改革C.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D.战后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下列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②阿尔及利亚独立   ③加纳独立   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③②D.②①④③

38.

发展中国家又称 第三世界 ,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取得独立后,对内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

A.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B.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C.反抗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D.继续进行反封建斗争

39.

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A.战争与和平B.合作与竞争C.和平与发展D.竞争与发展

4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以下属于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举措是(  )
①提出建设 一带一路 的合作倡议
②设立丝路基金
③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倡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阅读

41.

近代以来,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化。(14分)
材料一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 欧洲探险者 及其开辟出的 交通和交流网络 的主要史实。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年份

1890

1900

1910

1913

英国

145

171

185

195

德国

71

112

158

187

法国

36

47.9

55

62.5

奥匈帝国

19.7

29

40

49.4

俄国

10.9

30

41

54

意大利

4.5

5

9.6

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 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42.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12分)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阅读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把政府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并伴之以制衡制度,以防止其中任何一部分明显地高于其它部分。显而易见,这种启示源出于孟德斯鸠的思想。
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从孟德斯鸠书中采取了政府分权的理论,其作品里更穿插着孟德斯鸠书中的句子。

——摘编自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2)结合所学,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的哪些内容体现了孟德斯鸠的理论。
材料三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结合所学列举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三、开放性试题

43.

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14分)
材料一
(1)结合所学,描述材料一中地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其后果。
(2)20世纪30—40年代是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时代。模仿根据材料二所做的示例,从下面三则材料中任意选择一则,评述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3)有学者认为,两极体制既导致全球的动荡和不安,也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解体方式也与以往的国际格局不同。结合所学,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