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84.2021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9 浏览数:417

一、单选题

1.

《史记》记载,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统治者都用占卜来决定军国大事。在多数情况下,国家大事是统治阶层商量好的,借用占卜术来传达 天意 有利于统一人心。这一做法从本质上是(  )

A.反映国家管理的随意性B.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C.统治者欺骗人民的手段D.敬天保民思想开始出现

2.

战国末期,荀子曾将当时的各种学说一一驳斥,认为,战国混乱的原因之一是 百家异说 ,要社会安定就要做到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这一主张(  )

A.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B.奠定了政治变革理论基础C.顺应了政治发展潮流D.消弭了各家学派思想隔阂

3.

孟子将小农经济描述为,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百亩之田,还有五亩之宅地可以种桑养蚕,饲养鸡豚犬羊之属;江陵凤凰山出土汉简记载了18户小农家庭,户均人口72人,户均土地24亩,最多的一户也只有土地54亩。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儒家理想严重脱离社会实际B.汉代农业生产技术获得发展C.传统自然经济形态发生异化D.人多地少导致小农处境恶化

4.

赵宣,东汉人。他在墓道里守丧二十多年,以此闻名天下。时任州官陈蕃问起大孝子守孝期间的起居生活,却得知他在此期间生了五个子女,于是大怒:你个龌龊东西,给我治罪。假孝子锒铛入狱。这一事实说明(  )

A.选官标准为其提供了机会B.赵宣做假孝子纯为博虚名C.汉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完善D.汉代选官制度有其合理性

5.

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即位后,令天下郡国仿效文翁兴学,以 五经 为主要教科书。郡国学教授经学的目的在于(  )

A.为实行考试选官奠定人才基础B.继承西汉传统的治国策略C.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D.禁绝儒学外其他各家学说

6.

下图是唐朝绘画《胡服美人图》,这一绘画体现了 (  )

A.唐朝妇女审美影响深远B.唐朝社会开放包容的特点C.唐朝妇女十分崇尚胡服D.唐朝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准

7.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说, 论画以似形,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该材料(  )

A.作为宋词,很受宋代市民欢迎B.主张诗画 一律 ,影响后世的文人画
C.作为画品,倡导 以形写神 D.总结绘画理论,使宫廷画院更活跃

8.

北宋在唐代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基础上,分设路、州、县三级行政机构。路是中央派遣机构,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分别负责财政税收、司法审查、军事,他们对州拥有监督的职责。这一变化(  )

A.清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的要求C.有利于保持政局的稳定D.消除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9.

明初的中书省综理机务,六部和行中书省都是中书省的下属机构。后朱元璋在地方上把行省改为上承下宣的布政使司,以去掉中书省对地方的统属关系;在中央成立通政司,使四方奏疏可不经中书省而上达。朱元璋这些措施意在(  )

A.提高地方自主性B.加强君主专制C.使民情上通下达D.废除丞相制度

10.

顾炎武提出 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这可以用来说明其(  )

A.反对儒学,主张工商皆本B.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主张C.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D.批判陆王心学,肯定朱子理学

11.

1858年6月,《天津条约》签订后,法军全权代表葛罗直言不讳地说: 中国皇帝是在枪炮威胁下接受这些条件的,其中有些对于他本人和他的庞大帝国都是屈辱的、致命的,这些条件只有在暴力之下才能实行。 由此可知(  )

A.清政府的抵抗意识全部丧失B.中外之间必然再次爆发战争C.《天津条约》对中国危害最大D.中外之间已没有和谈的可能

12.

外资航运业是最早侵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受到顽固派阻挠时,理直气壮地说: 然以中国内洋任人横行,独不令华商展足耶! 这反映出,近代早期(  )

A.洋务运动以抵制外国侵略为根本目的B.洋务活动首先在航运领域取得成果C.列强侵略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难以获得发展

13.

1895—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之初,遇到招股集资困难。状元身份及与张之洞、刘坤一等朝廷大员的关系,使他得到 官机折价入股 的优待,甚至得到地方官员将公款拨存大生纱厂等特殊优惠。这表明,十九世纪末大生纱厂的创办(  )

A.采用了官督商办的洋务模式B.取决于清朝地方官员的支持C.利用了政府政策调整的机遇D.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14.

1901年2月21日,清政府接受了列强要求处死的十二名官员名单,即载漪、载澜、载勋、英年、赵舒翘、毓贤、启秀、徐承煜、徐桐、刚毅、李秉衡、董福祥。到4月,列强要求严惩的地方官员,共达142人之多。这反映出(  )

A.清政府的半殖民化程度加深B.列强完全左右了清政府C.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变D.义和团运动被联合镇压

15.

1905年,中国发生波及全国的 抵制美货 运动。在有关抵制运动的报刊上多有 女界 活动的报道,其中频繁出现 女界 女士 女权 女子之责 等词。这主要反映出,20世纪初的中国(  )

A.美货难以进入中国市场B.女性群体社会影响增强C.妇女成为维权斗争主力D.报刊宣传促进妇女解放

16.

马勇在《百年巨变——乱世晚清和民国乱象》一书中指出,重新建构的中华民族确实没有遵从孙中山的设计,而是沿着晚清十年君主立宪的路往前走,各省咨议局改为省议会,各省都督改为省长;中央资政院改为国会。作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打开了通往民主政治之门B.加速了中国君主立宪的步伐C.消除了君主专制制度阴影D.冲击了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

17.

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潮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有地主阶级改革派的 开眼看世界 思潮,农民革命派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洋务派的 自强 求富 变革意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的 舶来品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尝试,激进民主主义者的 科学与民主 并行。这些思潮和主张(  )

A.借鉴了西学思想的内涵B.传承了传统的文化意识C.体现了时代变迁的特征D.反映了学习方向的改变

18.

1920年陈独秀指出, 同盟会的三民主义,后来变成了一民主义,焉有不倒的道理?……匆匆忙忙挂上了共和招牌,十分冒昧可笑。 材料反映出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历史使命的根源在于(  )

A.三民主义理论本身并不成熟B.民生主义理论不适应中国的现实C.社会主义才是中国革命方向D.辛亥革命以来没有落实民主主义

19.

下表是1938年到抗战结束之际,中国部分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这一表格反映了 (  )

时间

棉纱

面粉

1933

34547

1938

470万吨

900

25万包

1513万袋

1942

96000

488万袋

1943

6617万吨

117万包

1944

13361

A.战争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B.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民生的关注C.经济为战争服务的时代特色D.军事工业满足了对日作战需要

20.

1940年下半年,华北日军兵力达到47万,并集中了傀儡政权中能投入战场的全部军队。日军还采用了 保甲制 ,设立无人区,进行极为野蛮残暴的 三光政策 ,甚至使用违反国际法的生化武器。华北日军的这些举措(  )

A.表明敌后战场已严重威胁沦陷区统治B.是应对正面战场不利局势的反映C.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必然产物D.表明国共军队游击战争成效显著

21.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 五一 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号召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民主阶层的代表人物的热烈响应。这一号召(  )

A.第一次提出要建立民主联合政府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原则C.奠定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基础D.表明了新中国建立的时机成熟

22.

1952年,我国高校实行院系调整,中央人民政府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进行全盘调整,全国理、工科教授有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之前已经存在的综合性大学均有大规模调整。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B.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C.为全民高等教育做准备D.适当平衡文理科系的发展

23.

1952年,毛泽东同志估计过渡时期,大约需要十八年,即三年恢复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加上三个五年计划。据此可知(  )

A.党对经济建设的探索脱离实际B.苏联的经验影响国家建设决策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要结合国情D.我国迫切建立社会主义的愿望

24.

1984年,邓小平会见香港人士时说: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 他意在强调,祖国统一(  )

A.只能通过和平方式完成B.属于中华民族内部事务C.必须立足现实顺势而行D.取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

25.

1987年8月5日,国务院发布《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采取鼓励个体工商业发展、加强管理、逐步引导的做法。同天的《人民日报》发表报道: 变单一经营为集体个体双规并进,宁波乡镇企业结构出现新格局。 这表明,此时中国(  )

A.经济体制改革源于人民实践B.政府致力于消除城乡经济差异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市场经济促进所有制结构调整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决定了皇权既排斥相权而又离不开相权的发挥作用。两者的关系在唐代达到了融合。然而在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荡后,这种融合被打破。宋代对相权分割比较严重,中书省与枢密院统称两府,分管行政与军事。门下、尚书两省不再预闻政府最高政令。宋代最高决策权在皇帝,而不在宰相,皇帝不仅有同意权,而且有参加意见之权。并且宋代谏官由皇帝亲擢,而且独立于政府,并无长官,因而成为监察以宰相为代表的政府的机构。这些事实都说明宋代专制主义在提升,相权在衰落。
材料二
废除宰相严重违背了自秦以来这种官僚帝制的客观规律。官僚帝制的关键环节在于官僚体系与皇权之间的平衡,以及官僚体制的有效性。宰相制是维系这种平衡和有效性的核心环节。毕竟宰相是政府的领袖,全国政令皆由他处理。废相打破了这种平衡,由宰相分担的事务悉数压在了皇帝身上。因此,废相后势必要寻求某种制度补偿性替代。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畸变的不良政治下很难产生良好的制度绩效。……官僚帝制社会的内在逻辑被打破,制度的低效率越来越明显。明清时期,中华帝国逐渐走向衰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停滞社会的必然结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皇权和相权在 唐代达到了融合 和宋代 这种融合被打破 的理解。(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 官僚帝制的客观规律 被打破后的制度性补偿。(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皇权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并存的制度结构。(5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康熙初年社会安定之后,清廷继承明末工商改革措施,基本完成了国家对工商业由直接控制向官督商办、间接控制的转变,但仍然实行限制民间商业资本使其发展不至超出控制范围的政策,因而清前期的进步思想家继续进行抗争。如王源主张使商人 附于缙绅 之列,在中央设立 大司均 ,由商人代表主管国家商业经济工作;主张以资本税和利润税代替苛捐杂税。蓝鼎元主张扩大海外贸易,活跃沿海地区经济,增加就业和税收。这些思想不但是对传统重本抑末观念的彻底否定,而且已初步具有近代经济的意识,反轻(商)重(农)论从此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

——摘编自李绍强《中国古代工商管理思想的变迁》

材料二
虽然没有出国经历,但担任过洋行买办、长期从事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郑观应曾撰文指出: 中国以农立国,外洋以商立国。农之利,本也,商之利,末也,此尽人而能言之也。古之时,小民各安生业,老死不相往来,故粟布交易而止矣。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进步思想家的经济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经济思想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6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四月的一份内部电报中提出: 如果美国及英国能断绝和国民党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美国政府当时对新中国抱着敌视态度,不仅自己不肯承认,还竭力阻挠其他西方国家承认新中国。在经济往来上,美国政府对新中国也实行严格的贸易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急于要求这些国家承认,如果期待得到他们的经济援助,势必屈从他们的要求,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因此,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他们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进行建交谈判。若是条件尚不成熟,宁可把它放在下一步再说。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卡特总统上台后,于1978年4月宣布: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概念,同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同年7月,中美建交谈判在北京开始。年底,双方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宣布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访美。然而,美国很快又炮制出一个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实质上仍然把台湾视为一个国家。对此,中国政府进行了坚决斗争。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关两国领导人为稳定双边关系,促进友好交流,进行了多次互访。

——摘编自李安增、李先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中央对中美建交的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应对中美关系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现代科技发展成果简表 

年份

科学家

科技成就

意义

1964

邓稼先等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1965

钮经义等

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1970

钱学森等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73

陈景润

发表了哥德巴赫猜想详细证明论文,并修改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

取得了世界上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好成果最接近于“1+1,在世界数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陈氏定理

1973

袁隆平

杂交水稻

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

1979

王选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为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道路,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83

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

中国第一台每秒运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标志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1991

秦山核电站

中国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

2006

青藏铁路通车运营

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07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12

辽宁舰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载人潜水器蛟龙

突破7000米的最大设计深度

2013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截至201411

——摘编自《中国科技发展70年(1949—2019)》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核心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紧扣材料,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言简意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