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3.2019—2020学年度天津市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7 浏览数:577

一、单选题

1.

研习历史文物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和评判史事能力的体现。下图有助于我们研究的历史时期是 (  )

A.旧石器时期B.新石器时期C.部落联盟时期D.夏商周时期

2.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3.

下表中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历史结论

A

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夏朝可能出现牛耕

B

西周时期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

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C

良渚文化遗址发掘出玉器及祭坛和神庙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

D

《周易》中记载神农氏教天下耕作

周代出现刀耕火种

A.AB.BC.CD.D

4.

某遗址 距今(2019年)7000—5000年 位于长江下游 发现稻谷和稻壳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

5.

中华文明探源 工程近期发表成果:在距今5000年前,中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 古国时代 。能支撑这一结论的应是(  )

A.文献记载B.文化遗存C.神话传说D.科学推断

6.

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 (  )

A.旧石器时代B.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C.早期国家产生D.王位世袭制产生

7.

2017年4月, 中华创世神话 研究推进会在沪举行。下列最可能被列为研讨主题的是(  )

A.炎黄的传说B.姜寨聚落C.二里头宫殿D.殷墟甲骨

8.

下列遗址最能体现从 公天下 家天下 转折的是(  )

A.姜寨遗址B.二里头遗址C.殷墟遗址D.秦兵马俑坑

9.

夏商周断代工程 认定夏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

A.公元前21世纪前期B.公元前21世纪后期C.公元前20世纪前期D.公元前20世纪后期

10.

中国邮政曾发行《殷墟》特种邮票一套3枚(如下图)可推测邮票中三件文物都出土于(  )

A.河南B.河北C.山西D.陕西

11.

族谱是一种重要的史料,它记载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与族谱相关的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礼乐制

12.

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

A.强化了各地的风俗B.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C.导致了西周的分裂D.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

13.

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国宝 大克鼎 。作为史料,它可佐证 (  )

A.商周牧野之战B.西周分封世袭C.春秋礼崩乐坏D.战国军功授爵

14.

杨宽在《战国史》中写道:“ 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这(  )

A.推动了思想上的 百家争鸣 B.有利于早期国家形成C.推动土地私有制出现D.导致诸侯争霸

15.

在孔子看来,要纠正春秋时代的社会弊端,最可靠的手段是(  )

A.道法自然,无为而治B.礼法兼治,王霸并用C.以民为本,推行仁政D.恢复周礼,倡导仁义

16.

(2019·浙江 七彩阳光 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18)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段话反映思想家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B.小国寡民C.朴素的辩证法D.崇尚自然

17.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  )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

18.

史学家钱穆先生将战国到秦定义为 历史之大变 ,此种定义的主要视角是(  )

A.思想文化B.社会政治C.民族关系D.生活方式

19.

铁器使用、地主与自耕农、列国变法……以及百家争鸣、礼崩乐坏这些新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  )

A.君主开明B.政治统一C.思想繁荣D.社会转型

20.

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是(  )

A.夏启B.商汤C.周武王D.秦始皇

21.

有史学家说: 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 这表明郡县制(  )

A.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B.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D.有利于 大一统 国家的形成

22.

下图是藏于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秦砖,上刻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飲人、践此万岁 其中 海内皆臣 反映的信息主要是(  ) 

A.国家统一,皇帝集权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交通发达,水陆并用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23.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4.

伐无道,诛暴秦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并最终将 伟大 的秦朝变成了 历史 ,最后率兵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25.

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之争刘邦取胜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实现了改朝换代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C.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D.推动社会转型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封建亲戚 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1)指出材料一图一与图二分别处于哪个时期?结合材料二和图一的信息,说明姬姓诸侯国对西周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
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2)依据材料三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变化导致的后果。
材料四

商鞅变法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

(3)说出从图二到图三发生的变化,材料四与这一变化有何关联?

27.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
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在亲属和公子之间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掉云(历史学家)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 新型国家
(2)依据材料二,借助表格内容提示,概括战国 新型国家 的主要特征。

内容

时期

春秋及以前

战国

治理国家

分权治理

官员产生

贵族世袭

地方管理

分封诸侯

设置郡县

材料三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材料四
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

老子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是,即仁者爱人;提出为政以德;

孟子:提出仁政道德标准;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

庄子:主张人应顺应自然的本性;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倡导变法革新的思想。

(3)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三中选取任意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四中选择对应的史实加以印证。

学派

观点

史实

示例:道家

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