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5.2021届河南省八市高三上学期百强名校领军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7 浏览数:510

一、单选题

1.

《礼记·王制》记载周初: 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 而俊士受学七年考试合格称 小成 ,九年考试合格称 大成,成绩优异者可通过司马推荐 进士 。材料表明(  )

A.西周选士制由惟亲向推贤转变B.世卿世禄制度面临崩溃的局面C.宗法制度受选官制变化的冲击D.早在西周时已存在考试选才制

2.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之制,但对封国而言,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命权。在军事上地方郡国虽有郡国兵,但 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 。这一措施(  )

A.有利于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B.试图通过推恩削弱王国势力C.有效防止了地方势力的膨胀D.是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表现

3.

下表是部分历史文献对 司隶校尉 职的记载,从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结论是(  ) 

《汉书》第十九卷

司隶校尉,周官刘昭注曰:周无司隶,岂即司寇乎

汉·《百官公卿表》

司隶校尉武帝征和四年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大奸滑

唐·杜佑《通典》

司隶校尉掌五隶之法,

《后汉书·宣秉传》

建武元年,拜宣秉御史中丞。光武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明年,迁司隶校尉

蔡质《汉仪》

司隶校尉职在典京师,外部诸郡,无所不纠。封候、外戚、三公以下无尊卑

A.司隶校尉一职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B.维护地方治安是司隶校尉的唯一职责C.两汉时司隶校尉的职权地位有所提升D.两汉时期司隶校尉位列三公地位崇高

4.

《通鉴》记载:“(南朝)府州部内论事,皆签前直所论之事,置典签以主之,宋(南朝)世诸子多幼,时主皆以亲近左右为典签,……虽长王临藩,素族出镇,典签皆出纳教布,协其枢要,刺史不得专其职位。出任典签者又多为寒门素族。 据材料可知典签官的出现(  )

A.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门阀政治B.使中枢行政机构发生了变化C.使行政官僚之间矛盾更尖锐D.左右了南朝地方政局的发展

5.

隋唐以三省六部为政务中枢,并集汉魏以来中枢政制变化之大成,较之秦汉三公九卿制度,无论就其组织机构,还是运行机制和行政效率,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与秦汉体制相比,隋唐三省体制的最显著特征是(  )

A.实现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有效制约B.三权分立有利于决策并限制了皇权C.政务程序规范决策与执行机构分职D.权力相对分散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6.

宋人梅尧臣在其诗中描述过这样一种现象, 山园茶盛四五月,江南窃贩如豺狼,顽凶少壮冒岭险,夜行作队如刀枪。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箭经箱为盗囊,津头更卒虽捕获,官司直惜儒衣裳。却来城中谈孔品,言语便欲非尧……”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  )

A.宋代的走私活动十分猖獗B.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威胁C.宋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D.宋朝的营商环境相对宽松

7.

据《清实录》记载:雍正元年正月,奉上谕: 从前皇考之时,凡上三旗大臣侍卫官员人等,俱不许在诸王门下行走,即诸王属下人,非该属处亦不许私相往……嗣后如有私相行走之人,一经查出, 即行参劾。如不纠参,经联查出,定将该管大臣一并从重治。 这一上谕(  )

A.标志着君主专制已经达到顶峰B.旨在防范诸王维护君主的权威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治权的管控D.说明皇权已经遭致严重的挑战

8.

据统计,从1871—1873年,中国进口的棉布价值32013727元,棉纱37791担;1891—1893年,中国进口棉布价值4911705元,棉纱704877担,到1890年汇聚于上海的外洋棉纺织品达三千万关两以上。这历史现象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C.导致家庭手工业中纺织、织耕的分离D.诱发了列强在华投资开矿设厂的欲望

9.

晚清以来,商人群体不断壮大,商人将自己的经商与国家富强相联系,认为 商业无论巨细,皆与国家有密切之关系 ,并由此生发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自豪感,有人甚至认为经商的人具有 天下最有活泼的精神,最有发达的能力 。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

A.政府正式放弃重农抑商的国策B.晚清以来中国的商业十分繁荣C.商人的社会地位已经显著提高D.社会转型时期商人群体的觉醒

10.

薛福成晚年曾提出 工体商用 的思想,他认为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 。郑观应也认为应 以工翼商 若有商无工,纵令地不爱宝,十八省物产日丰,徒弃已利以资彼用而已 。材料表明(  )

A.爱国实业家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B.实业救国思想已成为社会的共识C.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实业的重要性D.甲午战争推动商业立国思想发展

11.

梁启超认为: 中国数千年来,常处于独立之势,谓之天下,而后谓之国也,……盖视吾国之外,无他国焉。自甲午一役,我师败绩,割地赔款,创巨痛深。于是谋保国之策者,所在多有。昔者不自知其为国,今见败于他国,乃始自知为国也。 材料旨在说明(  )

A.梁启超的爱国主义具有理性色彩B.甲午战争推动了国家意识的觉醒C.维新派较早认识到民族独立的意义D.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12.

1908年,江南新式学堂在招生方面有这样一种宣传, 学校初设时,亦尝贴广告于通街。招人就学。乃特之许以,初无鬼线报至之人。校重不得已,则择其家有子弟而其力又足使之就学者,亲律教许以有破学费。然犹应者十一,拒者十之九 。这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体西用的思想根深蒂固B.科举制度的影响不易根除C.中国人对新体制的不信任D.教育的近代化转型艰难

13.

1900年—1918年年国内共出版的期刊杂志共有七八百种之多,其中1911年12月以前出版的就有157种:如果就地区而言,上海出版的有60种(占38%),国内其他城市出版的有44种(占28%)而在国内出版的104种之中,上海又要占一半以上(约58%)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

A.革命党人主要通过报刊舆论进进行革命动员B.辛亥革命的舆论阵地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C.上海已成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中心D.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出版业得到飞速发展

14.

1954年9月23日,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不断强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并要求一切国营企业和和建设单位必须全面地完成和争取超额完成国家的计划,贯彻经济核算制,建立严格的节约制度,力求降低成本。周恩来的这一要求(  )

A.目的是进行国民经济恢复B.为国民经济调整作了准备C.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D.是为了遏制铺张浪费现象

15.

梭伦改革的最大着眼点是政治改革。他首先开展了人口调查,并以调查为依据,制定了个人权利与其所拥有的不动产成正比的政策。这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A.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担任公职B.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政治特权C.雅典公民的参政权得到空前的扩大D.使雅典的民主政治最终确立了起来

16.

罗威尔指出:1688年政变使詹姆士失去了王位,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他自己的掌握之中,可是它虽然这样做,却没有严重地削减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特征。材料旨在说明(  )

A.光荣革命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B.君主立宪制政体已在英国确立C.英国国王已处于统而不治地位D.民主政治尚需进一步发展完善

17.

1787年美国宪法对最高法院的法官委任作如下规定:法官候选人经总统提名,参议院任命后,任期终身,且工资只增不减。美国宪法对最高法院法官任职的规定(  )

A.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B.有利于司法独立公正C.突出了三权分立原则D.彰显美国的法治原则

18.

欧洲历史上的某一时期 黄金和白银被赋予了无与伦比的神秘感。用金线织成的布匹和壁毯在光照下熠熠生辉,黄金和白银让雕像写油画大放光芒,金银制成的徽章、珠宝和餐具述说着贵族与生俱来的美德。 这一历史现象(  )

A.刺激了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B.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C.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9.

下表是德意志地区铁路里程发展状况表,据此可知德国铁路的发展 (  )
德国铁路里程(1850~1869) 

年份

铁路里程公里

年份

铁路里程公里

年份

铁路里程公里

1850

1851

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5856

6143

6605

7147

7571

7826

8613

1857

1858

1859

1860

1861

1862

1863

8991

9650

10593

11089

11497

12048

12651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3114

13900

14787

15679

16316

17215

A.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发展最快B.有助于德意志境内统一市场的形成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D.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0.

保尔·芒图在论述工业革金时说址: 这种旧的经济组织组经内部的演进而逐渐改变,但仍保存其旧习所维持的形式,毛纺工业太保守了,太受到特权和偏见的压制,所以不能通过自身的技术革新来完成变革。因此,毛纺工业的重大变革需要外来的刺激。 材料意在强调(  )

A.工场制度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B.地理大发现推动工业革命的到来C.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市场的推动D.重商主义是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21.

自发秩序思想在经济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 这一思想认为,人的理性具有重大的局限,它并不能为我们设计出有效的社会制度和良好的经济秩序。相反,在恰当规则约束下,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并进行自发的经济活动,就可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促成社会制度、经济秩序的生成。该思想(  )

A.推动了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到来B.强调政府干预和自由市场的结合C.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D.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2.

1949年,当美国人面对着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即将结束时,开始将注意力从中国转向了昔日的对手,日本成为美国东亚政治的核心,并且代替了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心地位。美国政策的这一转变(  )

A.成为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关键因素B.客观上推动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C.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使美国放弃了战后改造日本的政策

23.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这样报道: 失业者的日子并不好过,但他们确实还能设法比一些有工作的最穷邻居拿回较多的钱……就业后的收入要纳税, 但从失业救济金中得来的收入却不需纳税。 材料意在强调(  )

A.英国税收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B.失业救济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C.社会保障制度要兼顾公平公正D.福利制度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

24.

前美国驻苏联外交代办凯南在1947年指出 共产主义的活动并不是西欧困境的根源,西欧的困境来源于战争对西欧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破坏。东西欧的分裂使欧洲的困境来更加恶化,相应地欧洲的恢复也更加困难。 据此美国政府(  )

A.成立北约组织强化对西欧各国控制B.实施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C.提出杜鲁门主义遏制东欧共产主义D.调和法德的矛盾推动欧洲走向联合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题。(25分)
材料一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奴隶社会的殷商时代就一直继承下来。作为中央集权的国家。为了保证这种集权的巩固。有必要通过官营手工业来控制经济命脉。所以,加强盐、铁、酒的官营和各种有关国计民生产品的生产控制就成了一项传统的基本国策。所以,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手工业机构,并具有中国历史特色。从春秋战国起,官用手工业就在手工业生产中居于绝对的优势,如楚国的官营手工业就几乎控制了所有的重要生产行业和部门,而民间手工业只是它的补充。西汉时, 三服官作工各数干,一岁费数钜万。蜀广汉主金银,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费五千,东西织室市然。 官营手工业者长期没有人身自由,这是 工商食宫 奴隶制残余在封建手工业中长期影响的结果。秦汉时代官管手工业者的基本成分是毫无人身自由的奴婢、刑徒和百工。六朝时,官营手工业者身份地位虽通过征调制确立了手工业工匠身份略高于奴婢、刑徒,但政府对他们的控制更加强了。政府对他们的统计是以家为单位的,其户籍是世袭而不能随意移动的。南朝后期帝王随意将工匠赐予臣下,其命运之悲惨可以想见。

——摘编自王素琴《试论中国与英法封建官营手工业的不同地位和影响》

材料二
英法没有从古代继承下来的官营手工业。古罗马奴隶制官营手工业在蛮族入侵者铁蹄的践踏下,随着封建制的建立而衰落了。在封建初期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土地等级分封,使王权衰微,国王处于无权地位。既无庞大的官像机器,也无常备军。这就没有建立庞大的官营手工业的需要和可能。作为封建政权的基层组织是庄园。庄园既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又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它既生产城市需要的各种食物,也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少量手工业商品。所以,要说英法也有官营手工业的话,它是原始的、是萌芽性的。在英法这种官营手工业中,工匠拥有自己的独立经济,这些工匠的生存条件的好坏与封建的经济状况毫不相干,而不像奴隶那样与封建主利益攸关。由此而决定了他们的生产目的只能是壮大自己的独立经济,以求摆脱人身依附的境况,从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英法封建晚期,政府主要通过法规和专制权来控制和影响手工业的发展。如对一些传统的手工业行业,都是通过一般性的工业法来控制的,但效果不佳。近代以来,英法都将扶植和控制新兴工业视为国策,其中专利权是一项重要措施。事实上政府对专利者具体采取的生产方式多不加干预,总的来说,政府对手工业的控制力度是不强的,措施也比较简单。致使许多新兴工业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逃脱了政府的控制。

——摘编自王素琴《试论中国与英法封建官营手工业的不同地位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英法的封建官营手工业的不同之处,并指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12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封建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给英法社会带来的影响。(5 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尤其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问题,学术界发生过极大的分歧。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完全是由外来的因素决定的,如果没有外国势力的渗透,中国就不可能走向近代。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到了明清时期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到清中期以后已发展非常缓慢,可以说已经停滞不前,此即所谓中国社会发展 停滞论 。另有学者认为,中国早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至清代,中国已进入了商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摘编自仲伟民《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

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可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可赞同可反对,也可提出新观点。论述要求史实准确,更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是英国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社会风尚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维多利亚时代,财富的分配始终不均,贫富对比十分明显。
贵族是社会的上层,土地仍是重要的财富,贵族在政治上也占上风,文化方面贵族的影响也十分大,英国社会有一种向上看的风气,下层模仿中层,中层追随上层,贵族的价值起表率作用,而维多利亚女王则是这种表率的典范。在维多利亚时代,中等阶级一直呈上升趋势,他们的队伍始终在扩大,他们也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家中有较好的摆设,有艺术品点缀其间,而且都有女仆。这个时期也是妇女地位最低的一个时期,当然,这也是当时整个西方世界都面临的问题。1851年,英国在水晶宫举行了第一届世博会,它的富庶使新老世界为之瞩目。总之,维多利亚时代在经济上高度繁荣,文化上辉煌灿烂,它的确是英国历史上值得称颂的一个时代。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民国与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元、明诸朝一样,都是社会风尚大变革的时期,而民国较之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更深刻彻底。在中国历史上,上层阶级大规模有意识地改良风俗,除旧布新,而且达到明显效果的,应是在民初时期。可以说, 中国风俗史的古代与现代之划分,是以这一时期为标志的。此后,中国风俗的现代意味才逐渐增浓,并不断得到强化。民国风俗的现代化,一方面是无情地革除残害人性的封建陋俗,一方面是大量国外习俗的直接植入。如此,出现了民族性与国际化时尚并存的局面,二者的逐步融合恰恰是民国风俗现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万建中《民国风俗演进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多利亚时代风尚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社会风尚大变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