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时期
概况
高祖,太宗时期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高宗、武后时期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玄宗时期
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下图是二战后美元的世界流通示意图(箭头表示流动方向)从中获取的最准确信息是( )
历史
罗马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多有《十二(铜)表法》的记载,且常引用其律文
法律
《十二(铜)表法》的内容适合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农村公社解体后的自然经济社会,而不适合于公元前二世纪末手工业和商业已有了相当发展的罗马共和国时代
语言学
《十二(铜)表法》条文所用的文字,都是当时的古拉丁文,和公元前二世纪以前所习用的拉丁文,其体裁大不相同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摘选自《美国国家概况》
三、开放性试题
唐代
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两宋
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宋代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
元朝
官学化是元代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
明朝
明初一百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至成化后,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明代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
清朝
清代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渡《中国书院史》等
四、材料阅读
国家身份
国际责任内容
国际责任表现
天朝上国
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①
半殖民地半封建
国家
维持朝贡体系责任
国家救亡图存
维持越南等国主权,抗日战争、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
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②
——以上材料据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整理
时间
大事
1816年
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
19世纪70年代以后
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效仿实行金本位制。
一战后
金本位制难以为继,除英联邦国家与英镑形成固定的比价关系外,许多国家都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
1944年7月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运而生。规定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1971年8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
1976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定》,全球经济进入了浮动汇率制时代。
2009年
中国开始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5年
中国倡导的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成立。
——摘编自盛斌、黎峰的《世界格局变迁中的金融体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