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8.2020—2021学年度山东省滨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9 浏览数:327

一、单选题

1.

(2020·天一大联考 顶尖计划 高三第二次考试·24)有学者说,西周的 德政 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由神(天道)向人(人事)的一次重大转化,开启了中国古代 由天道以推人事 的思维路径。由此可知,这次 转化 (  )

A.使王权摆脱了神权束缚B.萌发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强化了王权的世俗地位D.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实施

2.

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  )

时期

概况

高祖,太宗时期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高宗、武后时期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玄宗时期

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3.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

A.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B.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C.都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D.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

4.

宋代张载提出: 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 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设立 义仓 义学 义冢 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

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5.

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 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 由此,中国共产党(  )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 倾错误的危害性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6.

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并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这主要表明(  )

A.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是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的继承B.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
C.制度的创新都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利因子D.南京国民政府比较重视公务员制度建设

7.

邓小平指出: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主要反映了(  )

A.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要性B.要彻底破除个人崇拜 的思想C.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紧迫性D.扩大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艰巨性

8.

1977至1979年,中央高层频繁出访,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如副总理谷牧访欧,法德等国表示愿同中国发展关系;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重视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B.注重发展与欧洲国家友好关系C.营造改革开放良好外部环境D.努力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9.

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的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

A.改订新约运动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民族经济发展D.北伐战争爆发

10.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11.

(2020·天一大联考 顶尖计划 高三第二次考试·32)伯利克里当政后,废除了雅典执政官诸如财产资格限制等一些限制性因素,通过抽签形式将所有官职(十将军除外)向所有公民开放,选民中签即视为当选。这一举措(  )

A.不利于提高国家管理效能B.增加了雅典公民的数量C.导致了雅典官员队伍臃肿D.为贫民参政提供了机会

12.

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  )

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

13.

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 通才 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14.

下图是二战后美元的世界流通示意图(箭头表示流动方向)从中获取的最准确信息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较为稳定B.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霸权主义C.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中心单一化D.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

15.

罗马法学家吉拉尔力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他从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

历史

罗马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多有《十二表法》的记载,且常引用其律文

法律

《十二表法》的内容适合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农村公社解体后的自然经济社会,而不适合于公元前二世纪末手工业和商业已有了相当发展的罗马共和国时代

语言学

《十二表法》条文所用的文字,都是当时的古拉丁文,和公元前二世纪以前所习用的拉丁文,其体裁大不相同

吉拉尔的求证过程表明(  )

A.综合多种历史叙述是确认历史事实的方法B.从当时社会发展状况来判断历史真实与否
C.运用不同形式的史料相互印证更具说服力D.文学作品中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记录最为可信

二、材料阅读

16.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社会治理是其职能之一。在我国古代和近现代史上,与西方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国体和政体,其政治发展道路也有独特性,我校高二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索研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 国人 居于城内, 野人 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 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美国国会是美国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摘选自《美国国家概况》

材料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于每年第一季度举行,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
材料四
在中国一百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中,蕴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众多特色和优势,如价值维度和科学维度的统一,是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初心和使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之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等等。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发掘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和优势,将有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特点并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会的构成体现了什么原则?简析其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3分)
(4)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的认识。(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唐代

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两宋

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宋代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

元朝

官学化是元代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

明朝

明初一百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至成化后,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明代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

清朝

清代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渡《中国书院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8.

(2021·浙江 七彩阳光 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返校联考·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思想内容丰富,其中关于天下国际责任观的表述,大家熟悉的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等。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天朝上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生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社会主义国家、最大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六种国家身份。根据国家身份决定对外战略和国际责任原则,中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国际责任观(见下表)。
国家身份与国际责任: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部分)

国家身份

国际责任内容

国际责任表现

天朝上国

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

国家

维持朝贡体系责任

国家救亡图存

维持越南等国主权,抗日战争、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

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材料二
中国政府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积极、负责任的行为,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此后,中国正式提出要做 负责任大国 。21世纪以来中国在维护亚洲安全、全球问题治理等方面更积极地树立这一形象。今天的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重要责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所瞩目。因此,中国寻求复兴之路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与思考如何对人类社会以更大的贡献。

——以上材料据吴兵《从天下责任负责任大国》整理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是梁启超对顾炎武什么思想的归纳?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在表中①、②处各写出一项史实。(4分)
(2)阅读材料二,以中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和21世纪以来维护亚洲安全的成就,阐述 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 ,一句话概括近年中国的 探索与思考 。(6分)

19.

如表是世界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发展变化大事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时间

大事

1816

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

19世纪70年代以后

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效仿实行金本位制。

一战后

金本位制难以为继,除英联邦国家与英镑形成固定的比价关系外,许多国家都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

19447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运而生。规定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19718

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

197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定》,全球经济进入了浮动汇率制时代。

2009

中国开始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5

中国倡导的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成立。

——摘编自盛斌、黎峰的《世界格局变迁中的金融体系变革》

采用一个新的尺度,对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