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1.2021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10月总复习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0 浏览数:658

一、单选题

1.

中国神话传说认为中原部落领袖黄帝的正妃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图1是2016年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距今5300年左右)出土的我国最早骨质蚕雕艺术品一牙雕蚕,其形状类似家蚕吐丝。这件艺术品的出土,可以证明当时(  ) 
图1

A.嫘祖始蚕 之说确有其事B.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世界C.中国的农桑文明已经起步D.社会分工已经非常精细

2.

《礼记》中记载,太公望受封于齐,去世后归葬于周,世人皆称太公望 礼不忘其本 ,之后的五代齐国国君皆如此。但从第六代开始,齐国因君死后葬在齐国。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  )

A.社会等级秩序遭到颠覆B.天子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C.政权面临严重统治危机D.同姓亲族间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3.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30岁以下的官吏必须学会并使用汉语;而北魏之后的汉族政权北齐建立后, 鲜卑语复盛……谓之国语 ,士大夫 知鲜卑语、胡书 成为擢升的重要条件。据此可知,二者均有利于(  )

A.加速民族交融进程B.缓和激化的民族矛盾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D.官吏考选制度合理化

4.

隋文帝建立的朝政机构,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当时 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 。由此可知,隋文帝时期(  )

A.三省职责明确分工合作B.出现了三省制的雏形C.三省尚未有效制约皇权D.三省的职权并不平衡

5.

宋代立国之初曾规定:宗室子弟不许参加科举考试,只能在宗室学校就学,学成后成绩优异者也只能授予虚衔,不能任实职,更不得填补地方官缺。这些规定意在(  )

A.解决地方权力的威胁B.保证皇权和朝局的稳定C.维护科举制度公正性D.杜绝王孙贵胄进入仕途

6.

表1是清代中前期全国耕地情况变化表。据此分析,当时(  ) 
表1 

年代

全国耕地万顷

人均耕地

1734

82035

750

1753

67758

369

1784

70094

245

1812

72708

218

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加强B.人口增长速度加快C.全国耕地面积持续下降D.粮食问题十分突出

7.

随着近代胶济铁路的贯通,山东耕牛竟 每日输出有200余头之多 。时任省长屈映光强令耕牛每月外销数量不得逾过1000头。这反映出(  )

A.山东地区的小农经济已经解体B.农业近代化减少了对耕牛需求C.两种不同经济形式的矛盾冲突D.近代交通的发展促进社会变革

8.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训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据此判断,此宣言发出时中国的国内局势是(  )

A.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B.日本迅速灭亡中国计划破灭C.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9.

图2是1961年由福建省机械工业厅科学研究院颁发的一张《车工转农民证明书》。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图2

A.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突出B.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兴起D.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

10.

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国共产党发展关系的四原则: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该原则的出台旨在(  )

A.为发展赢得稳定的外部环境B.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稳定C.缓和同苏联的意识形态冲突D.加强同西方世界的沟通合作

11.

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的节日大量涌现,关于节日的规定、规范、风俗习惯和立法也逐渐增多,这些节日的总体特征就是要求城邦公民集体参加。由此可知,古希腊(  )

A.旨在培养公民的城邦意识B.意在丰富古希腊文化生活C.重视对各种节日统一管理D.文化繁荣催生了民主政治

12.

美国建国之初,汉密尔顿提出建立 国家银行计划 ,杰弗逊强烈反对,提出宪法的基础在于, 所有未授子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留给各州行使,或保留给人民行使之(第12条修正案)”由此可见,杰弗逊旨在(  )

A.扩大各州政府权力B.维护现有邦联制度C.限制中央政府权力D.扩大国会政治权力

13.

法国1875年宪法给子总统很大行政权,但它又规定: 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之副署 。这反映出近代法国(  )

A.宪法中存在自相矛盾的弊端B.民主政治斗争的复杂性C.内阁在法律上地位高于总统D.总统的权力具有灵活性

14.

某人评价苏联经济体制说: 很少大人物如斯大林那样明显地是他们生存之时间与地点的产物。他的经验不是每个人的人生经验,而是在一次大战里丧失三四百万人命、以后又经四国干涉和三年内战的集体经验。 据此分析,作者认为(  )

A.斯大林是同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B.斯大林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C.斯大林模式是该国历史的合理现象D.斯大林模式维护了国家的安全稳定

15.

在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传统产业快速衰落;新兴从业人员的收入快速增长,而传统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下降甚至面临失业。这表明,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

A.带来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B.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C.导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D.使产业结构调整更加合理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费信曾随郑和四下西洋,将沿途所见所闻写成《星槎胜览》一书。)凡在公馀之暇,采辑诸番风俗、人物、土产之异,集成事序,咏其诗篇。
花面国,其处与苏门答剌国接境。远迤山地,田足稻禾。气候不常,风俗尚厚。男女大小皆以黑汁刺面,为花兽之……
锡兰山国,其国地广人稠,货物各聚,亚于爪哇。海边有一盘石,上印足迹,长三尺许,常有水不干,称为先世释迦佛从翠蓝屿来登此岸,足蹑其迹,至今为圣迹也。山下有寺,称为释迦佛涅盘真身,在寺侧卧尚存,亦有舍利子在其寝处……琉球国,其酋长尊礼,不科民下,人皆效法。酿甘蔗为酒,煮海为盐。能习读中国书,好古画、铜器,作诗效唐体。地产沙金、硫黄、黄腊。货用珍珠、玛瑙、磁碗之属……

——节选自费信《星槎胜览》

材料二
图3是《坤舆万国全图》,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于17世纪初共同绘制。
图3 

——南京博物院馆藏明万历宫廷彩色摹绘本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星槎胜览》和《坤舆万国全图》的史料价值。(12分)

17.

(10分)表2是中国城市化率统计表(-300左右—20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2 

时期

年代

城市化率%

战国

-300

159

西汉

2

175

745

208

南宋

1200年左右

22

1820

69

1893

77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106

1957

154

1978

179

1983

216

2010

475

——据《中国统计年鉴》和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整理

从中提取一个或一段时间的数据信息,并分析其产生或变化的原因。(10分)

18.

(10分)2020年9月,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开放,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随即 命令美国的空海部队给子朝鲜政府部队以掩护及支持 ,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中国台湾海峡。10月7日,美军越过 三八线 ,并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附近。10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0年10月到1951年7月,交战双方进行了五次大的战役,美国试图继续向朝鲜增兵,但已力不从心。杜鲁门回忆说 我从来没有使自己忘记,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宫里。 1951年6月,美军建议停战和谈。谈判开始时,美方盛气凌人,在连续发动的军事进攻遭到强力回击之后,美方被迫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1953年7月,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摘编自高嵩峰、王小雪《抗美援朝战争始末及历史评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签署停战协定的原因。(5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朝鲜半岛停战的影响。(5分)

19.

图4和图5分别反映了近现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工业成就。(12分)
图4 
图5 

——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和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提取地图信息,指出这两个时期我国工业成就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2分)

20.

《泰晤士报》是英国一份全国发行的综合性日报,它的诞生与发展历程,既(11分)
是一部近代传媒发展史,也是一部社会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泰晤士报》诞生于1785年元旦,创始人是约翰。沃尔特。他职掌时期,该报最先将新闻视角延伸至英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这为《泰晤士报》在政界和金融界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几乎没有另外一张报纸能在质量或经济上与之抗衡。
到1803年沃尔特儿子小沃尔特接手《泰晤士报》时,该报完全割断和政府的联系,在内容、技术等多个领域进行改革,《泰晤士报》成了当时英国首屈一指的大报。
1847年,约翰.沃尔特接任他的父亲成为报纸的第三任发行人。《泰晤士报》的言论始终保持着独立。然而1850年前后,廉价的"便士报 《每日电讯报》和《每日邮报》等的迅速崛起,对《泰晤士报》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巨大威胁。
1908年,北岩报团取得了《泰晤士报》的所有权,对该报加以革新,使之进入第二个鼎盛期。
1981年,新闻集团的鲁伯特。默多克收购了《泰晤士报》。他做了较大规模的改革,主要包括对新的采访和传播技术的采用以及引入了更加高效的管理系统,采用当时电脑排版和激光照排印刷技术……社会新闻、体育、音乐等内容也明显增加,目的在于适应青少年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

——摘自搜狗百科《泰晤士报》

结合《泰晤士报》发展历程,说明《泰晤士报》是一部 社会发展史 。(11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