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同阶段,中共的工作重心、革命策略体现了明显的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930年12月下旬至1931年9月中旬,红军在江西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三次
“围剿
”,歼敌数以万计,将赣西南与闽西根据地联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4个县、区,拥有数十万人口和5万名主力红军的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进入到1932年,随着红军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展,到该年秋天,中央苏区的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到1933年秋天,中央苏区更进入到鼎盛时期。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一1937)》
材料二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抗战爆发后,为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日,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停止实行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的政策。1937年8月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各地在减租减息后出现了开荒生产、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根据地的军队和民兵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1937—1945)》
材料三
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毛泽东提出
“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
“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
”。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0—1933年中央苏区革命形势走向鼎盛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提出
“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
”的历史背景。(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