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7.2021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7 浏览数:597

一、单选题

1.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记载,郑国子产对晋人说,西周时期 天子之地一圻(方千里),列国一同(方百里)”,而 今大国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 子产所说 今大国数圻 的原因可能是(  )
①周天子的再次分封   ②大国对周边荒地的开拓   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④大国通过战争兼并土地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

鲁国进攻邻国邾娄,当时的霸主晋文公进行干预,于是鲁昭公前往晋国解释,在边界被拒绝入境,碰壁而返。国君出访他国未能入境,只有因病而返是合 的解释,因此《春秋》将此事记成 公有疾,乃复 。据此可得出(  )
①《春秋》的相关记载未确切反映历史真实
春秋笔法 寓褒贬于 微言大义
③孔子修《春秋》突显出对礼制的维护
④鲁国企图对晋国的霸主地位进行挑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

成书于战国中期的《黄帝四经》是 黄老学 的代表作。下表为《黄帝四经》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  ) 

《道原》

是故上道高而不可察……万物莫之能令

《经法·道法》

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

《经法·君正》

省苛事,节赋敛,毋夺民时,治之安也

《十大经·观》

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养生

A.黄老学是以儒家为其内核的思想流派B.黄老学反对道家 清静无为 的主张C.黄老学为秦统一和以法治国奠定基础D.黄老学体现了对诸子百家的吸收融合

4.

秦始皇从统一的第二年起至去世前,十年间五次巡行全国,最长的第五次巡行费时七个月,四次到达碣石(今河北昌黎)离官,在琅琊台刻石上留下了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的颂词。秦始皇的出巡(  )

A.耗费民力,导致了秦的灭亡B.宣扬国威,巩固了统一局面C.深入民间,了解了民生疾苦D.御驾亲征,收复了东方失地

5.

汉初,宰相多由开国功臣担任,如萧何、陈平、曹参等,连皇帝都对他们非常尊敬,其他官吏更是恭谨从命。那时的宰相非有大过则不能轻易更换,萧何、曹参、陈平、灌婴、申屠嘉等都是终老相位的。这一现象说明(  )

A.皇帝怠惰政事,大权旁落B.宰相地位崇高,权力很大C.功臣专权,国家面临分裂D.宰相因功受职,相位世袭

6.

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在全国设立铁官49处,垄断铁器的生产与买卖。时人评论说: 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盐铁价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盐铁专营对农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B.铁官设立推动了铁农具的普遍使用C.农民的反抗迫使官府放弃盐铁官营D.官营手工业压制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7.

北魏在平定中原后,政府把人民迁移到平城周边并分给他们土地,实行 计口授田 ;太武帝时期推行劝课农桑的政策;孝文帝时期实行了均田制,将无主荒地分给农民耕作,农民得到土地后,向国家交纳赋税。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北魏豪强地主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B.发展农耕经济是北魏长期国策C.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得到满足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得以确立

8.

唐高祖起义至京师……唯制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余并蠲免之。 唐太宗又将原来绞刑的五十条改为 免死,断右趾 。后来制定《贞观律》,废除断趾的刑罚,免除一百多项死刑和徒刑的条款。由材料可知唐朝(  )

A.统治者用法务在宽简B.以法治为根本政治原则C.皇权以法律为其基础D.以徒刑取代肉刑和死刑

9.

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云: 夫恶危乱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至于措置之失,则所谓困天下以养乱也。唐之置兵,既外柄以授人,而末大本小。 鉴于唐朝的上述问题,北宋初年统治者(  )
①削弱地方的军队,充实禁军   ②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③实行将兵法,加强军队训练   ④地方赋税交由中央来掌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下图是一部史学著作《儒家统治的时代》的部分目录。这部著作的副标题应该是(  ) 

目录

5章  儒释道三教

振兴儒学

……

新儒学与佛教

……

转型中的儒学和佛教

6章  教育与科举考试

A.东汉的衰落B.南北朝的对立C.宋的转型D.元的统一

11.

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书,少有家族的叙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史体例的改变B.加强官员考核C.重文轻武的风气D.官员的平民化

12.

下图是1660—1840年全国人口数量变化图。对人口数量变化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 
①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②北方人口持续南迁   ③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   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3.

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不经内阁等机构,直达御前。皇帝特许一些官员通过奏折呈报机密事宜。奏折内容涉及政务利弊、吏治勤惰、官员及同僚品行、百姓生计等各方面事务,且不必完全核实,即可 风闻 上报。以上现象(  )

A.取消了内阁机构处理公文的职能B.强化了君主独断专行的权力C.造成了地方官员干预朝政的局面D.助长了官员弄虚作假的风气

14.

17—18世纪,西方出现很多汉语借词。

汉语借词

涵义

创造者

chinoiserie

中国风格

法国人

sharawaggi

中国的造园艺术

英国外交官

nankeen

中国出口的土布——.南京布

欧洲商人

kaolin

产于景德镇的制瓷原料高岭土

法国传教士

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西方语言文字以中国的汉文为基础B.当时政府重视对外宣传中国的文化C.中西文化的交流呈现单向度的特点D.中国文化和产品对欧洲具有吸引力

15.

鸦片战争前后,以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为理论基础的历史进化思想发展起来。龚自珍在《五经大义终始论》等文章中提出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晚清的知识分子(  )

A.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B.已经超越 中体西用 的思想束缚C.受到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D.开始质疑和批判儒家传统思想体系

16.

清代的京仓用于储存从南方运来的漕粮。但据晚清官员奏折:“ 逆匪 窜扰江省,今岁南粮恐输不易,京仓之米亟应计及。 这是因为(  )

A.太平天国运动阻断了南粮北运的通道B.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航运业的发展C.维新变法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D.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了高潮

17.

京师同义馆在初创时(1861年)即规定,学生每三年大考一次,由总理衙门核实甄别,优者授七、八、九品官级。上海广方言馆(1863年李鸿章奏设)也规定学生三年学成之后,优秀的学生,经督抚专折奏保,可调京考验授以官职。以上规定说明(  )

A.清廷宣布废除八股取士B.大、中、小学教育体系的确立C.洋务运动需要新式人才D.西学成为朝廷取士的核心标准

18.

下表为百日维新之前提出的各类变法方案。

时间

人物

变法要求

18971216

严修

《奏请设经济专科折》

1898117

荣禄

《参酌中外兵制设立武备特科》

1898127

严复

《拟上皇帝书》

1898128

康有为

《请大誓臣工开制度局革旧图新以存国祚折》

1898210

伍廷芳

《奏请变通成法折》

1898522

张謇

《农工商标本急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维新变法形势不断发展B.朝廷鼓励官民上书言事C.变法措施已在全国推行D.军事改革成为变法重点

19.

某网站在2010年曾就 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 进行了问卷调查。排名前四的城市依次为武汉、广州、南京、北京。观察下图,有关各城市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临时约法颁布之城B.②是同盟会的创立之城C.③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城D.④是民国建立定都之城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的革命道路探索。以下探索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召开   ②秋收起义   ③毛泽东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②①③④D.③②④①

21.

《全国苏维埃区域与红军扩大的总形势》中提到, 农民游击战争的区域已蔓延到十一省的范围,尤其以江西福建两湖两广六省的声势浩大。在这些省份中间,许多已经实行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贫农兵士耕种,建立了苏维埃政府的地方更多 。这表明(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全面展开B.城市武装斗争高潮到来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发展D.红军开始实施战略转移

22.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颁布的历史文件。

时间

名称

主要内容

1931920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驱逐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陆海空军滚出中国!

193581

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193729

《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

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

对以上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危机加剧,抗日反蒋成为全国各界共识B.红军长征结束,开始了中国革命斗争新局面
C.社会矛盾变化,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政策调整D.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材料阅读

23.

(10分)自古以来, 九州 就是中原区域的代称之一。
材料一
《尚书·禹贡》记载禹平治水土,划天下为九州(见下图)。20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学派认为中国古代并不曾有九州制度,因为夏、商两代都在中国的东部,直到周族才扩大了西边部分。春秋战国之世,齐国向东开拓,晋、赵、燕诸国向北开拓,泰国向西开拓,楚国向南开拓,才有方三千里的 中国 出现。因此,九州到了战国中期才有出现的可能,是具有大一统理想的作者依战国诸雄分野而托古假设出来的。

——摘编自陈剩勇《九州新解》

古本《禹贡九州山川之图》                          禹贡九州示意图 
材料二
考古学研究表明,公元前3000年间,黄河、长江流域进入中国文明的奠基期,公元前2000年间,以河南、关中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区先后建立凌驾于其他区系之上的中央王国,成为夏商周三代京畿之地。中央王国把中华两河流域文化圈进一步联结在周围。九州篇作者的视野所及正与中华两河流域文化圈相当,九州分野与备历史文化区大体一致。
九州反映的生态环境,如 降丘宅土 是商代以前黄河下游地区先民生活的特点; 岛夷卉服 是舟山岛民的风土记录。
夏有万邦 虽未能得到考古学证明,但考古学已证明商朝影响所及已达于 九州 。因此九州篇的蓝本很可能出自商朝史官之手,是商人对夏代的追记,最晚不迟于西周初年。

——摘编自邵望平《禹贡九州的考古学研究》

(l)依据材料一,简述顾颉刚关于 九州 的观点。(4分)
(2)结合材料二评论顾颉刚的上述观点。(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4.

南海一号 沉船考古(8分)
观察阅读以上的图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8分)(要求:多角度提取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5.

教化与基层管理(14分)
材料一
循吏 指奉公守法的官员,类似于 清官 。班固《汉书·循吏传》为西汉文翁、王成、黄霸、朱邑、龚遂、召信臣六位官员立传,下表依据《汉书·循吏传》列出了其中四人的事迹。

姓名

事迹

文翁

蜀郡守,通《春秋》,仁爱好教化。以郡县吏察举。在地方修建官学,教化民众。免除学生的徭役,安排他们做官。吏民立祠堂,岁时祭祀。

黄霸

颍川太守,少学律令,后从夏侯胜习《尚书》。及务耕桑,种树畜养,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龚遂

渤海太守,以明经为官,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召信臣

补毂阳长,以明经甲科为郎,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勤政为民,躬劝耕农,开通沟渎,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

材料二
明朝土地兼并严重,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被迫成为佃户或者流民, 沙县贼陈政景……纠清流贼蓝得隆等攻汀州城 。在武力镇压的同时,王阳明意识到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认为社会秩序的治理必须加强德治,从整顿民风、施以教化、唤醒良知入手,于是颁布了《南赣乡约》。王阳明在《南赣乡约》指出, 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 。从相关县志中可窥见其治理成效,如瑞金县 近被政教,甄陶稍识,礼度趋正 ,赣县 人心大约淳正,急公物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

——摘编自赵炎溪《王守仁的(南赣乡约)》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时期循吏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形成相关特点的原因。(8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王阳明颁布《南赣乡约》的原因及影响。(6分)

26.

晚清民国士人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8分)
刘大鹏,山西省太原县赤桥村人。生于咸丰七年(1857年),卒于1942年。他从光绪十七年(1891年)开始写日记直到临终。所遗日记编为《退想斋日记》,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五月二十八日:太谷(地名)之人以商务为重,凡聪颖子弟悉令为商,即读书之家亦皆如此,虽使书香断绝而亦不之惜,所以读书之士日少一日,甚至村无一读书者也。不仅太谷一邑为然,太原一郡大抵皆如此。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二十五日: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二十五日:科考既废,专务学堂。所学皆为夷。而凡守孔孟之道,不从新学者,目之日顽固。时势之变,至于如此,较之秦始皇焚书坑儒为尤甚也。
大清宣统五年(1913年)三月二十九日:贼臣袁世凯推倒本朝政府,幽困皇上于深宫,身充大总统,号令天下,改为民国……
大清宣统五年(1913年)四月初三日:上年五月被贼剪发半截,恨贼为乱难当,莫能食其肉而寝其皮,为此生之大憾。
说明刘大鹏日记所反映的晚清和民国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评价刘大鹏的政治立场。(8分)

27.

近代海关(16分)
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清朝海关官员不了解国际海关制度,缺乏管理能力,主要关注如何满足皇室的需要。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海关被迫停顿。1854年,英、法、美组成税务管理委员会, 帮办 上海海关税务,上海 洋关 建立,对洋船征税。原来的海关称为 常关 ,仅负责征收本地民船关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何桂清奏称:英国人李泰国任税务监督, 稽查偷漏 ,关税收入 加增三、四倍 。《天津条约》附约规定了聘请英国人任海关税务司的条款。1861年,清政府任命李泰国为总税务司,各口税务司的任免,取决于总税务司,清廷不得插手。此后英国人赫德任总税务司,洋关纷纷建立,除了征收关税,还总管通商口岸的港务、船政、引水气象等事务,同时兴办近代邮政,购置海军船炮,参与外事活动,资助同文馆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洋关接管通商口岸清政府控制的常关,以盐税和常关税作为赔款的担保。康有为指出: 虽无亡之形,而有亡之实矣。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840—1911)》

材料二
近代洋关图 
8427.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

——依据倪玉平《出入与异同:清代经济史论稿》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未能统一国内各方力量,各派势力为争取列强的支持,无条件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的所有条款。1924年,孙中山试图武力接管粤海关,英、美、汝、葡等国派出8艘军舰集结广州江面示威,孙中山被迫中止了这场斗争。1925—1926年,国民革命期间, 收回洋关管理权 的斗争波及全国,取得了一定成效,粤海关原税务司被调离广州,但税务司之位仍然由洋人继任。国民党政府执政后也无意取消洋人管理海关的做法,仍然聘用美国人担任洋关总税务司。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洋关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谢松《从粤海关一口通商到洋关终结的历史画像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解读晚清中国海关的变迁。(10分)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洋关在民国时期长期存在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