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30.2020—2021学年度广东省顺德区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32 浏览数:885

一、单选题

1.

考古发现,江苏宁镇地区早在 7000 年前就形成了以 骨耜 石斧 为组合的简易农具,如砍伐器、石斧、石锛、磨盘、磨棒等的出现,标志着宁镇地区史前农业进入 耜耕阶段 。据此可知(  )

A.考古发现能完整还原历史真相B.历史史实是考古论证的主要手段C.实物发掘是对史实的唯一补充D.考古成果是史学研究的重要依据

2.

据《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 公天下 ;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 家天下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

3.

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在反周势力强大的商奄故地;政治、军事经验十分丰富的姜尚被封在反周势力非常强大的夷人故地。这表明分封制(  )

A.扩大了周天子的直属区域B.是奖赏开国功臣的需要C.主要目的是监控少数民族D.意图建立王畿的 藩屏

4.

这一学派推崇自然法,否定人为法,反对滥杀。 这一学派 的代表人物的是(  )

A.孟子B.老子C.韩非子D.墨子

5.

孔子曾说: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据此可知,孔子(  )

A.肯定了人合理的欲望B.倡导君主仁政爱民C.革新了传统民本思想D.主张以礼教化平民

6.

据史料记载: 鬼谷子(战国时期楚国人)云: 郑人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 ”这可用于说明战国时期(  )

A.司南主要用于采玉业B.楚国人发明了司南C.司南已用于社会生活D.郑国玉石加工先进

7.

皇帝 名称取自 三皇 五帝 ,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之一 ,以 皇帝 之称代替了 之称号。 皇帝 称号反映了秦朝统治者旨在(  )

A.神化至高无上的君权B.强调皇位的世代沿袭C.宣扬彪炳千秋的业绩D.承袭传统帝王的称谓

8.

秦统一后,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历代王朝基本沿袭这种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行政区划进行治理的方式。我国较早形成了以大一统中央集权郡县制为主体的治理模式。据此可知,秦朝的这一做法(  )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扩大了秦朝统治疆域C.使我国古代政治文明领先世界D.根源于历史文化传统

9.

秦朝建立后,统治者崇尚法家学说;汉初,统治者信奉黄老之学;汉武帝统治时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确立了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这说明秦汉时期(  )

A.学术思想异常活跃B.主流思想与政治统治相关C.文化专制有所弱化D.尚未实现学术的高度统一

10.

秦朝律法规定,地方长吏调任新职,不能带走原来的属吏,不得重新任用不够条件或不称职而被撤职的官吏为官。这些规定(  )

A.有助于保证地方秩序的稳定B.推动了选官制度的有序调整C.杜绝了地方官场的腐败现象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

11.

下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 豪强地主田庄的粮仓 画像石。据此图可推知,当时(  ) 

A.与民休息 的政策成果显著B.存在地方势力膨胀的隐患C.农业生产技术取得重大进步D.个体农民承担繁重的赋役

12.

西汉《盐铁论·水旱》篇中写道: 故民得占租鼓铸,煮盐之时,盐与五谷同贾,器和利而中用。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 这反映出西汉盐铁专营(  )

A.提高了铁器铸造数量B.加重了百姓负担C.增加了政府田赋收入D.巩固了专制统治

13.

郭沫若曾说: 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而且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 这肯定了《史记》的(  )

A.伦理价值B.开创性C.文学价值D.客观性

14.

下图是西晋时期的人口迁移图。由此可推知,当时人口迁移(  )

A.促进了北方社会稳定B.巩固了西晋的中央集权C.使民族矛盾趋于缓和D.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

15.

东晋南朝时出现了一种质地优良的纸张——藤角纸,其中郯州(今浙江嵊州)和余杭的由拳村是藤角纸的著名产地。藤角纸的出现(  )

A.说明江浙区域经济特征明显B.推动了南北之间文化的交流C.反映出当地造纸技术的发展D.表明中国传统技艺世界领先

16.

右面为中国古代某政权迁都路线图。这次迁都旨在 (  )

A.接受汉民族的先进文化B.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C.加强对黄河流城的控制D.加快匈奴族的封建化

17.

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七年(587 年)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两科。炀帝大业二年(606 年)设 进士科 ,以试策取士。由此可知,隋朝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察举制B.科举制C.世袭制D.九品中正制

18.

《资治通鉴》载,隋文帝伐陈前, 送玺书暴(陈)帝二十恶;仍散写诏书三十万纸,遍谕江外 。据此推断,隋时雕版印刷术(  )

A.尚未得到推广使用B.推动了舆论宣传C.具有印量大的优势D.产生于北宋之后

19.

尽管唐太宗在即位之初 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 ,但是 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 ,未把天灾人祸归怨于最高政权。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唐太宗(  )

A.履行救灾富民责任B.通过 和亲 解除边患危机C.践行民本治国理念D.坚持宽简法务、慎用刑法

20.

现代学者指出唐朝租庸调制是建立于 均田制维持不坠 户籍清楚确实 两项基本条件之上。这说明唐朝租庸调制(  )

A.维系了均田制的实施B.推行的社会基础较薄弱C.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D.保障了户籍制度的稳定

21.

下表为公元 647 年唐王朝在漠北设置的部分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置 (  )

部落

机构

回纥部

瀚海都督府

多览葛

燕然都督府

仆骨

金微都督府

拔野古部

幽陵都督府

同罗部

龟林都督府

浑部

皋兰州

斛薛部

高阙州

奚结部

鸡鹿州

阿跌部

鸡田州

契苏部

榆溪州

A.扩大了唐朝的疆域统治B.表明唐朝加强了对漠北地区的控制C.增加了唐朝的赋税收入D.体现了唐朝对周边民族的直接管辖

22.

唐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对文成公主赞誉道: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说明文成公主入藏(  )

A.密切了汉藏的文化交流B.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治理C.增进了汉藏的贸易往来D.开创了古代中国和亲政策

23.

下表是关于宋朝参知政事的史学记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宋朝参知政事(  ) 

记载

出处

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

《续资治通鉴》

凡朝会奏事,例由宰相、参知政事,分日知印押班即带领、带班)”

《宋史 职官志》

A.分割了宰相的财政权B.是特殊时期设置的官职C.是为分割相权而增设D.专职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24.

梁启超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他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尊奉,成为 20 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其主要依据可能是王安石变法(  )

A.已经触及封建私有制B.实质上打击了地主官僚利益C.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众利益

25.

南宋时,人们题诗讽刺好养鹑鸽的赵构: 鹑鸽飞腾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功夫。何如养个南来雁,沙漠能传二帝书。 下列事件与这首诗相关联的是(  )

A.靖康之变 B.宋夏和议 C.辽宋和议 D.绍兴和议

26.

辽国真正的宰辅机关是北、南枢密院。有了北枢密院,皇帝得以把一切政令贯彻到二府以至各部族;南枢密院其下还有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及各职能部门。虽然枢密院有两个,但军政大权最终还是集于皇帝一身。这表明辽国(  )

A.皇权受到了很大限制B.北枢密院的权力高于南枢密院C.照搬宋朝的政治体制D.枢密院的设置体现了皇帝意志

27.

元世祖沿用金国行尚书省的旧例,在朝廷设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和征伐事务。比如,河东行省、北京行省、山东行省等,就是这一类型。这说明元初行省(  )

A.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B.违背了郡县制的精神C.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D.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28.

南宋时,绍兴 正月几望,为灯市,傍十数郡及海外商贾皆集,玉帛、珠犀、名香、珍药、组绣、髹藤之器,山积云委,眩耀人目 。这反映了南宋(  )

A.海外贸易比较发达B.绍兴商业发展繁荣C.政府重视商业发展D.传统节日受到重视

29.

元朝运河的开通和长途海运航线的开辟(见下图),在当时主要是为了(  ) 

A.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B.强化对南方的控制C.镇压沿河、沿海人民反抗D.将南方的财赋北运

30.

元代,为适应市井演唱的需要,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由此形成了(  )

A.汉调B.杂剧C.京剧D.昆曲

二、材料阅读

31.

战国时期,义利观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先义 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利少而义多,为之 。

——荀子

利之所在民归之 ,名之所彰士死之。

——韩非子

材料二
不农之征必多 ,市利之租必重
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 ,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 ,民不死上
治国能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商君书》

材料三
不义不处 ,非理不行 ,务兴天下之利 ,曲直周旋 ,利则止。

——墨子

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韩非子对 义利 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思想意图的共通之处。(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的思想主张。(6 分)
(3)结合商鞅变法有关史实,评析材料三所反映的义利观。(6 分)

32.

汉武帝、唐太宗均是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远大志向的皇帝,他即位以后 ,采取了一系列的拓疆活动:北击匈奴 , 收复北方许多失地;沟通西域 ,将西域纳入汉朝的控制之内;南平越族,设立许多新的郡县; 经略西南夷,设 立郡县 ,开辟交通 ,加强了各族 、各地区与中原王朝的联系与交流;出兵朝鲜,设立郡县。这些举措的实施 ,使汉 王朝的疆域空前扩大。

——摘编自石青《试析汉武帝的治疆政策》

材料二
在中国帝王之中,李世民可算是最具人身方面吸引力的一位。…… 他有恻隐之心而又好奇心重,不惧危难也不辞劳瘁。唐太宗摒弃旧时惯用的民族分化的做法 ,把 抚九族以仁 当作 君之体也

——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 ,概述汉武帝的拓疆举措。(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 抚九族以仁 的具体史实。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汉武帝和唐太宗治国举措的共同影响。(14 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