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5.2020—2021学年度湖北省宜城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曾都一中、南漳一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2 浏览数:681

一、单选题

1.

距今约5000年,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在长江下游的文化遗址,2019年7月6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址是(  )

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C.良渚文化D.河姆渡文化

2.

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 

A.青铜兵器B.铁制农具C.祖先牌位D.皇帝宝座

3.

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 联邦 邦联 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材料中所提的政权结构的表现形式是指(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4.

表1信息出自于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该表反映出(  ) 
表1 

时期

时间起止

诸侯国数量变化

战争爆发频率

战争爆发次数年平均

没有战争的年份

春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1232

203

1859

90

战国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271

150

1527

105

A.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5.

在襄阳市高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杨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管理经验: 班级管理如烹小鲜,要无为而治;同时还有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懂得仁爱。 他的管理理念中蕴含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学派的主张?(  )

A.儒家 法家B.道家 兵家C.道家 儒家D.墨家 儒家

6.

《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荀子论证的是(  )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7.

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 诸夏共祖 说或 五帝同源 说成为主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变法运动的推动B.宗法观念的增强C.民族交融的加强D.百家争鸣的推动

8.

金克木在《风流汉武两千年》中认为: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运转机制,加上了软件。以下机制不属于汉武帝加装 软件 的是(  )

A.十三部州刺史B.司隶校尉C.中朝制度D.监御史

9.

《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 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 大一统 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思想
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D.该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10.

俗语 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秦朝时期B.两汉之际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

11.

西晋傅咸说: 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12.

《三国志》载: 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B.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C.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

13.

假设在下图所示中央机构所在的朝代,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14.

钱穆说: 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 据此可知,科举制(  )

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D.抑制了世族门阀势力

15.

(2013·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普通校)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 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

A.孟浩然B.杜甫C.李白D.王维

16.

中国古代,统治者励精图治,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其中在12世纪出现的封建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大定之治D.康乾盛世

17.

北宋建立后,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武将专权的历史教训,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派文臣做知州和通判B.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C.强干弱枝 D.保留节度使的军政大权

18.

以下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 (  )

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汉代的刺史制D.元朝的行省制

19.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是下列哪个时期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  )

A.三国时期B.宋C.隋D.元

二、材料阅读

20.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孔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孟子曰: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荀子曰: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材料二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出现了大量的私田,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希望享有周天子那样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平王东迁后……王畿之地只有方圆一二百里,而且日益减少;与此同时,王室军队不如诸侯,只有三军、两军或不足一军。史书记载: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孟子、荀子的共同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这些思想主张在当时的政治地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百家争鸣 的原因及影响。(6分)

21.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10分)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都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王子今著《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在经济上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的措施对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何历史意义?(4分)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

——《白居易集》卷2《重赋》

材料二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三 今之散青苗钱(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的贷款)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十分之四)之息。

——司马光《司马光集》卷6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其历史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王安石针对 兵农 的改革措施各一项。(4分)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赋税改革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相同弊端。(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