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13.2020—2021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9 浏览数:1980

一、单选题

1.

传说黄帝时代,民神杂糅,神可以自由的上天下地,人也可以通过天梯—— 昆仑山 往来于天地之间。之后颛顼时代发生了南正重 司天以属神 ,火正黎 司地以属民 绝地天通 事件。这一变化(  )

A.反映了社会神灵崇拜的多元化B.适应了政治权威萌芽的需要C.体现了人们认识自然能力提高D.意味着社会产生了阶级对立

2.

自从春秋时代王纲解纽,篡杀频仍,兼并盛起,夷狄横行,一般盟主用了 尊王 攘夷 的口号联合诸夏成为一个集团,禁抑篡弑……中国的雏形在那时方才出现。 材料意在说明春秋时期(  )

A.社会动荡不安B.民族交融不断加强C.郡县制已确立D.蕴含着统一的因素

3.

据《汉书》记载:汉代初年,关中发生大饥荒,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汉高祖刘邦体恤民情,曾下令饥民 就食蜀汉 ;汉武帝时, 山东被河灾 ,朝廷 下巴蜀粟以赈之 ;元鼎年间, 水潦移于江南 ,汉政府 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南 。这说明汉代(  )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蜀郡经济地位重要D.社会经济百废待兴

4.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每年考试,凡能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可为郎官。这一做法(  )

A.确立了儒学统治地位B.开创了科举考试的先河C.扩大了官员选拔渠道D.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时则武装为私兵。这一状况的存在(  )

A.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导致了阶级矛盾异常尖锐C.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成为国家分裂的社会基础

6.

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上述做法体现了(  )

A.尊祖敬宗的宗法观念B.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D.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7.

下图为我国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②④代表的朝代是 (  )

A.北齐、隋朝B.北周、西晋C.北周、隋朝D.北齐、唐朝

8.

唐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 中书门下 ,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政事堂的变迁说明(  )

A.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B.行政机构不断健全C.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异变D.相权扩大威胁皇权

9.

《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反映出唐律的主要特点是(  )

A.轻罪重刑B.礼法结合C.细密严苛D.条文清晰

10.

历代汉族统治者奉行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的思想,而唐太宗说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治,四海可使如一家 。材料主要说明唐朝(  )

A.民族歧视观念消除B.多元开放的外交理念C.尊崇儒学以德治国D.民族大一统意识增强

11.

北宋前期,科举考试的科目、内容重进士轻经生,进士重诗赋,诸科重贴经、墨义。北宋中期以后,则力求以义理代替记诵,重议论先于声律。这一变化(  )

A.禁锢了士人的思想B.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完备C.确立了理学的正统D.顺应了社会变革的需求

12.

徐光启说, 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 。进而认为, 惟市而后可以靖倭,惟市而后可以知倭,惟市而后可以制倭,惟市而后可以谋倭 。据此可知,他主张(  )

A.开放贸易制倭B.鼓励商业发展C.实行海禁政策D.打击海上走私

13.

《明史·职官志》记载, 洪武三年置惠民药局,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凡军民之贫病者,给之医药 ;《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 丁丑,命五城粥厂再展三月,遣太医官三十员分治饥民疾疫 。这说明明清时期(  )

A.政府主导社会保障B.医疗保障体系完善C.传统医学发展较快D.灾异贫病发生频繁

14.

下表为不同时期的中国治水活动分布情况统计,表中的数字表示的是水利工程(单位:项)数量。据表可知,古代水利建设 (  )

时期

北方

南方

全国

春秋战国

5

9

14

秦汉

48

9

57

国两晋南北朝

26

34

60

隋唐

120

160

280

五代辽宋夏金

106

974

1080

元明清

2072

3966

6038

A.南方起步较晚B.中央集权是制度保障C.推动农业发展D.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15.

下图为中国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选官制度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转移D.政治中心的变迁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有学者认为,秦汉官制具有如下特点:(1)从诸侯分立、各自为政到中央集权;(2)君权空前提高;(3)由官制简略到机构庞大;(4)宗法制发展;(5)政府插手经济管理;(6)管理民族事务专官的出现;(7)官俸、官服、官印有明确规定,等级森严;(8)官员选拔、考核制度的确立。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任选秦汉官制的三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依据。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公元779年,日本遣唐使布势清直被派往中国进行考察。公元781年回国前,他应邀旁听朝会,听到户部尚书向皇帝奏报,今年朝廷的财赋收入增加到一千三百五万六千七十贯(盐利不在此限),比前几年财赋收入增长显著,他感到非常震惊。会后,布势清直对唐朝实行的赋税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准备回国后向日本天皇汇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遣唐使布势清直拟定一篇汇报提纲。(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200字左右。)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至北宋时期, 中国 的概念在地理上是指 九州 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线,即所谓 天地之中 ,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 中国之人 主要是知 礼乐 服衣冠 、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

——摘编自郑炜《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元人 中国观 的要点是: 中国 的疆域是元人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 中国 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 中国 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 中国 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 行中国之道 的少数民族政权。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期的 中国观 ,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元代 中国观 的新变化。(6分)

四、开放性试题

19.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说,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强调治学的目的是要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人物

观点

徐光启

如历法、算法、火攻水法之类,皆探两仪之奥,资兵农之用,为永世利

黄宗羲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徐弘祖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顾炎武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