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7.2021届青海省海东市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青海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1090

一、单选题

1.

孔子将 知仁勇 称为 三达德 ;管子把礼、义、廉、耻称为 四维 ,即 国之四维 ;孟子提出 四德 思想,即仁、义、礼、智;董仲舒明确提出 仁义礼智信 五常 概念。这说明(  )

A.儒家思想提升了国家社会的道德水平B.五常 思想有其内在系统性的发展C.儒家思想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传播D.五常 促进了儒家仁政思想的形成

2.

汉代采用太初历,明确规定一回归年由二十四节气组成,其中十二个中气分配在十二个月中,如遇到闰年中有十三个月,无中气之月为闰月,这样安置闰月可使得中气或节气的日期与它的平均日期相差不足半个月。太初历的这一设置(  )

A.旨在纠正旧历法弊端B.彰显了王朝新气象C.巩固了 大一统 局面D.利于指导农业生产

3.

宋代商业文书的种类比较丰富,渗透商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关于租赁、借贷、雇佣等方面的文书出现,且每种文书还可以更详细地划分,如买卖契约就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分为活买卖契约和绝买卖契约,或者即时买卖契约、赊买卖契约和预买卖契约。这反映出宋代(  )

A.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B.政府对社会管理加强C.商业契约体系相对完备D.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4.

有学者指出,明成祖朱棣 以为(宦官)忠于己,即位后遂多所委任 ;明宣宗时期,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识字, 命大学士陈山教授之,后以词臣任之,凡奉旨收入宫人,选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 。据此可推知,明朝这一做法(  )

A.提高了宦官整体素质B.冲击了内阁的中枢地位C.弱化了君主专制体制D.导致了行政程序的紊乱

5.

陈庆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写道: 自鸦片一役,中国军政之腐败,既而已尽情暴露。因之对内一方,亦渐失其统治之能力。政府不知戒备,吏治日非。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B.天朝上国体制瓦解的可能性C.西方列强蜂拥侵华的突发性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曲折性

6.

维新时期的 今古文之争 展现为 学术之争,延为政争 的多歧进程,这一进程与《新学伪经考》中反映的 政学多歧 现象互为因果,非决然区分为学术与政治之别。这折射出当时(  )

A.学术争论服务于政治变革B.维新派固守儒家伦理道德C.思想自由逐渐得到了恢复D.学术思想与政治互为补充

7.

据统计,1950年1月,北京市党员总数迅速增加至15 228人(不包括中央单位和部队),其中,工厂、企业的党员为6081人,党政机关的党员为5094人,学校学员中的党员为2104人,街道、农村和其他单位的党员为1949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型政权建设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中央干部职能的转变D.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8.

下表为1978—1984年中国相关数据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

年份

1978

1980

1983

1984

农村社会总产值单位:亿元

203754

279212

412378

503379

粮食产量单位:亿斤

60953

64111

77455

81461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B.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

9.

古希腊人并不蔑视自己的欲望,认为人类的缺陷并非天性邪恶,自然的事物是没有邪恶的。……世俗和肉体的追求正是生活的诱人之处。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人(  )

A.寻求世间幸福B.探索自然奥秘C.忽视伦理道德D.推崇理性主义

10.

下表所示是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历史分期的说法。这可以用来说明法国 (  )

形容说法

时间

总统

保守的共和国

18711873

梯也尔任总统

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

18731879

麦克马洪任总统

共和派的共和国

1879年后

格雷维等人任总统

A.君主制度的覆灭B.民主政治的发展C.政体更替较频繁D.工业革命的完成

11.

戈尔巴乔夫曾回忆说: 经历(1985年)四月全会的转折将近一年后,我们发现改革政策遇到了巨大的阻碍,因而许多人将这一政策视作昙花一现的例行行动……我感到党内和管理阶层官僚在强烈抵制,上面轰轰烈烈,下面却寂静无声。 由此可知,当时戈尔巴乔夫(  )

A.强调苏联激进改革的必要性B.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对苏联改革前景持悲观态度D.力主调整苏联国家改革政策

12.

下图为漫画《西方国家与全球化》,漫画中 西方国家 坐在火烫的凳子上冒汗。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全球化缩小了南北发展差距B.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获益者C.全球化对西方国家造成冲击D.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英国西北部大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 年,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52%。年轻人纷纷外出求职,自由择偶组成小家庭的现象剧增,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的外观和格局、城市生活的内涵、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关系等,都发生了令人惊奇的、迅速改变。……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农民进城务工;进入大学的农民子女毕业后,许多人在城市找到了新的职业;由于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减少,第二、三产业则逐步发展,农村人口也有向乡镇、县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转移的趋势。因而,中小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逐步发展起来。当前,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有向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在全国范围内,从北到南还形成了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这些经济圈实际上也是一个城市群。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城市化对应着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过渡。

——摘编自王鸿生《中国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和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城市社会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英国相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19年,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各时段研究佳作迭出且新意十足。 国家治理、社会控制是现实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议题,折射到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亦是如此。 如《中国社会科学》在2019年第一期刊发的 历史视野中的国家治理 专题中,将古代的羁縻政策、族群关系、地方防御、文化控制等均列入其中。又如《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年第六期也以 中国经济史中的白银演化 为专题,关注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问题。

——摘编自林枫《古史研究呈现理论思考新样态》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或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征,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研究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
从明朝中叶开始,官吏制度腐朽不堪,空谈政治流毒甚广,整个文官系统走向瘫痪的边缘。万历元年(1573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上奏《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推行 考成法 。张居正在奏章中提出,全体官员将所办公务一律造册,制作出三本公务薄, 一本留在部院作为底本,另外两本分别送六科、内阁备案待查。公务薄所列大小事务根据轻重缓急,确定最终完成期限,然后根据实际完成情形逐一注销。每月进行一次考成,每半年汇报一次执行情况,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考核,朝廷依据考核的结果对官员进行升迁或降黜,褒奖或处罚。 考成法 在官员内部确立了层层监督的机制,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官员均被纳入到了绩效考核之中,官场从怠惰成风到战战兢兢,万历时期被罢黜的各级官吏两千余人,比明初多四十余倍。张居正也因此得罪了许多官员,以致身后遭受攻击, 考成法 终被废止。

——摘编自赵鹏《张居正的考成法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推行的 考成法 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推行 考成法 的积极作用。(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
1914—1918年的 大战 深植于帝国主义的土壤之中,发生在世界已经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的时代,战争双方以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为目标,因此该 大战 就具有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性和牵动全球的世界性,成为历史上的第一战。然而,这场战争的发展轨迹却完全超出了战争发动者的预料。大战爆发之初,各国的文官政府考虑的是如何及时应战,以避免削弱自己,坐大对手;军方则仍然设想通过一场拿破仑式的战争或普法战争等方式的战争,即靠一两次大的战役便见分晓。然而由于时代的不同,战争的进程完全走向战争发动者的愿望和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他们本以为这是单纯的军事较量,它却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长期消耗的总体战,从而使整个社会基础受到了空前的动摇与毁坏。

——摘编自徐蓝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超出战争发动者预料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超出战争发动者预料的原因。(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周学熙(1866—1947),中国近代北方工业之父。1901年,山东创办官立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周学熙年谱记载:余奉命后,订章程,聘教习,所有功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校风甚饬,重印中学正宗,又采各家所译西文格言及科学理化之论,成为西学要领一书,以授学子,使端趋向,而重实学。1903年,周学熙奉委为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对此项委任,周学熙的自我评价是 之后四年,工艺成绩斐然 。他制定了一张蓝图,如计划创办高等工业学堂、教育品制造所、劝工陈列所、实习工厂、造纸厂等;工厂附设日夜课补习所、仪器讲演会、工商研究所等;助办者有初等工业学堂、织染缝纫公司、玻璃厂等。他开设考工厂(商品博物馆),作为 鼓舞商情 的全民职业教育机构。他在年谱中写道:考工厂起到了一个 考察本国、外国产品,以激发工业家之观感 的作用。

——摘编自张峪铭《周学熙:一位民族实业家的教育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学熙投身教育事业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周学熙的教育活动。(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