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1.2021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崇左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700

一、单选题

1.

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  )

A.官僚制度已经形成B.分封制度促进政权建设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礼乐制度影响社会生活

2.

据记载: 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八十二部。 这一局面(  )

A.表明隋代专制统治削弱B.有利于传统文化多元化C.导致儒学占据统治地位D.促使中华文化广泛外传

3.

元世祖时期,政府将北方一些农户为生产互助而自发组成的 锄社 加以推广,并规定: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长由 高年晓农事者 担任;一边立本牌,上书某社某人, 社长以时点视劝诫 ;社中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 两社助之 。这说明 锄社 (  )

A.管理职能多样化B.是游牧经济的真实体现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D.是全国性耕作互助组织

4.

康熙帝曾发布 容教令 ,认为西洋传教士 仰蒜圣化 劳绩甚多 无违法之事 ,其传教活动 不必禁止 。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说明(  )

A.西方文化已被完全接受B.康熙帝思想保守落后C.政治利益决定文化政策D.康熙帝实行文化专制

5.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认识到, 洋面水战,系英夷长技 必须 另制坚厚战船,以资制胜 。主张建立 船炮水军 以为海疆久远之谋 。这反映了(  )

A.海防和塞防之争已有定论B.统治者放弃了天朝上国思想C.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萌芽D.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6.

下面是民国初年一学者笔下描述的 中国 西方 的一些特征的对比。这些对比(  ) 

中国

西方

专制独裁、野蛮

民主、文明

非理性愚昧

理性、开明

迷信、死气沉沉

科学、活跃

虚弱、黑暗

强壮、光明

以家族为本位、以感情为本位

以个人为本位、以法治为本位

A.真实再现了中西方社会状况B.引起工人运动高涨C.直接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爆发D.具有绝对化的倾向

7.

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 割据 一词,如: 暴动割据 农民割据 农村割据 割据局面 割据地带 割据区域 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A.反思城市中心道路B.被迫实行战略转移C.固守原有革命道路D.主张工人和农民结盟

8.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6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些措施都(  )

A.推动生产资料所有制变化B.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C.践行了过渡时期总路线D.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9.

十二铜表法规定, 如果一个人欺诈他人财物,则需付双倍赔款 。这说明罗马法(  )

A.维护公平正义B.保护社会契约C.注重诚信理念D.主张抑强扶弱

10.

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约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  )

A.欧洲深受中国科技影响B.科学与技术实现紧密结合C.政治运动推动经济发展D.社会需求助力科技活跃

11.

1871年德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3.9%。1910年德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40%,城镇人口占60%。导致德国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阶级矛盾尖锐B.工业革命推动德国农村改革C.德国工业发展迟缓D.市场统一推动德国城镇化

12.

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整个 冷战 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象样的牛仔裤。这表明(  )

A.西方阵营的封锁导致苏联技术落后B.美苏冷战扩展到经济领域C.苏联经济体制制约了经济均衡发展D.苏联经济改革未取得成效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实验区有1000多处。这些团体和机构,性质不一,情况复杂,然而随着工作的进展,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问题的关注由点到面,基本上都包含政治改革、文化教育、科技改良和推广、卫生保健、组织合作社、移风易俗、自卫保安等内容,最终成效不大。

——摘编自彭大鹏《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简要回顾》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在《农业调整法》通过时,农业部长华莱士表示,美国 自由的个人主义时代 已经结束, 唯一可以达成长期生产控制的方法,乃是农民们自己组织起来,联合起来进行努力。 他还动用政府力量,引导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之间签订 市场协议 ,使他们在最低限度价格、供求总量等方面达成协议。后来,在他的活动下又争取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农业信货法》《农场抵押法》《农作物贷款法》等法律,以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支持。他还建立农业 常平仓 制度,即政府储备粮食以调节粮价。从1932年至1939年,英国农业基本恢复起来,农民的处境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摘编自王丽、张婵等《论罗斯福的<农业调整法>及农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背景,并概括其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2年至1939年美国农业好转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振兴的认识。(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所谓得失,即根据其实际利舞弊而判定。而所谓利弊,则指其在当时所发生的实际影响而觉出。因此要讲某一代的制度得失,必须知道在此制度实施时期之有关各方意见之反映。这些意见,才是评判该项制度之利弊得失的真凭据与真意见。此种意见,我将称之曰 历史意见 。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 时代意见 。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 景云 。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寡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 自此始有节度之号 。同年,改变以前朝朝廷临时遗使分 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宫兼任,代表朝 到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 风俗一变 。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 开元盛世 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积极意义。(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由于地缘政治的冲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开战。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决定在诺门坎一带发动进攻。作为下步侵略苏联远东地区的跳板,进而实现蓄谋已久的 北进计划 。日 骑兵部队在坦克、装甲本、地面兵、航空兵配合下,向外蒙第24国境警备队发起进攻。日本陆航的5架轻型轰炸机向蒙军投下64颗炸弹,并用机枪低空扫射,造成蒙军约50人伤亡。在日 军协同进攻下。蒙军被迫放弃哈拉哈河西岸。……5月21日,蒙军发动反攻,共调集了精兵4个团、装甲汽车2个营、炮兵2个连。驻扎在乌兰巴托的苏联红军第5特别司令部在得到日军出动了飞机、装甲车辆参战的情报后,也派出了包括工兵、坦克部队在内的苏军帮助蒙军作战。苏蒙军紧密配合,很快便夺回了此前被日军占领的阵地。……双方最终于9月16日停火,苏蒙军以60000人伤亡的代价歼灭60000日军。诺门坎战役虽然只是在亚洲爆发的局部战争,但该战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巨大。

——摘编自《诺门坎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诺门坎战役爆发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诺门坎战役对二战的意义。(6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于成龙(1617—1684),明崇祯十二年中 副榜贡生 ,清顺治十八年进入官场,历任广西罗城知县、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州府同知、湖广武昌知府、湖广黄州知府、湖广下江防道、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
广西任县令期间,每天召吏民来 从容问所苦 ,宣谕朝廷慰抚之意。康熙六年,提升于成龙任四川合州知府。到任后,立即着手整顿经济,招集百姓开垦荒芜土地,由当地官府贷给种子和耕牛。迅速恢复生产。康熙十三年再调任武昌知府,配合朝廷参加平定三藩之乱。他以 招抚 为方针,查清事件原委后,发出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协从百姓归家,事态很快趋于缓和。 福建 任内,在他主持之下,解除千余名百姓 通海 罪名,使其免遭屠戮而获释。此外,还纠正官僚、势豪贿通学政、科考中舞弊之风。
于成龙日常食用极为简陋, 日食粗粝 佐以青菜 。他面对江南习俗侈丽,讲究吃穿玩乐的风气,率先示范,大力倡导节俭。
于成龙为官以廉能著称,平生三次被举为 卓异 ,被康熙皇帝誉为 天下廉吏第一 古今廉吏第一 。卒后谥为 清端 。深受广大百姓爱戴和朝野人士敬重。其事迹在后世广为传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于成龙的主要政绩。(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于成龙的从政经历对后世官员有何启示。(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