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7.2021届陕西省汉中市一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9 浏览数:775

一、单选题

1.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他说,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的自觉,要有 治大国如烹小鲜 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治大国如烹小鲜 这一引用与下列哪项主旨相似(  )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D.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

2.

汉高祖在关中择举 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 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 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这表明汉代统治者(  )

A.尊儒学为治国思想B.注重教化以加强社会治理C.举孝廉以选拔官员D.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

3.

下表为唐代天宝年间和北宋初年全国户数统计表。表中呈现的变化 (  )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唐天宝年间

545%

455%

北宋初年

401%

599%

A.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B.推动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C.说明北宋初年北方战争频繁D.导致宋代政治中心南移

4.

宋代理学家都积极地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治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等。不能做官时,理学家大多也不努力于仕途,追求个人功名利禄,而是退而聚学化民。他们的做法(  )

A.有利于理学的思辨化B.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C.有利于教育体制革新D.迎合了市民阶层需要

5.

明朝前期,朝廷通过严密的户籍管理对平民实施严格约束,以丁户为基本编制单位,不得随意迁徙和择业。明朝中叶以后,官府加强了对土地的控制而放松了对丁户的控制。这一变化(  )

A.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B.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C.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

6.

清朝时期很多贡院内都有至公堂这一建筑,至公堂的设立主要是为了 (  )

A.促进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B.提醒考生诚信考试不能有作弊行为C.警示考官公正执法不能徇私舞弊D.宣传 天下为公 的理念

7.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十六中提出 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 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

A.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B.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的流通C.实行农商并举的惠民经济政策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8.

市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市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明明朝前期(  )

A.政府对市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B.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的排他性C.重农抑商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D.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9.

在洋务运动时期,作为最突出的国防建设——海军建设,从一开始就具有严重的封建腐败色彩,各军队之间各成体系,彼此之间无统一制度,亦无统一行动。甚至其造价高昂的兵船,也只是用于运送货物,拖船载兵和迎送官员。此现象表明(  )

A.中国社会转型艰难B.中体西用的实效C.政府对海防的重视D.顽固派的盲目阻碍

10.

下表是1933年中国手工业生产占净加值(注:净加值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百分比。对表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

业别

百分比

业别

百分比

木材产品

951

衣服

832

金属产品

326

橡胶、皮件

736

电器用具

114

食品、饮料、烟叶

903

交通运转设备

918

纸张印刷

706

石器陶器

785

其他

926

化学品

374

全部工业

702

A.经济的近代化仍处于低水平状态B.政府对民族工业未予以政策支持C.轻重工业比例明显处于失衡状态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11.

毛泽东说: 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湖南暴动 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段话表明(  )

A.萌发了救国救民道路的新思想B.武装斗争必须依靠人民战争C.城市中心革命论已无市场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已形成

12.

1903年梁启超到美国转了一圈,发现先前推崇的美国政治不过是纸面上的概念和主观想象,真实的美国政治则令他大失所望;1950年钱穆在《论中国传统政治》中批评某些近代中国学者,常把西洋现成名词硬装进中国,并不是实事求是;这反映了近代仁人志士(  )

A.向西方学习程度在不断加深B.逐步消除全盘西化认识C.文化自卑心理源于被动挨打D.探索救国道路的复杂性

1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的主张,甚至可以提出跨界别的共同建议。材料可用来说明人民政协(  )

A.拥有部分人大权力B.主要履行监督职能C.具有开放和包容性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

14.

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 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在此,邓小平着重强调的是(  )

A.发展义务教育,提高民族素质B.落实 科教兴国 战略C.培养基层干部D.加强执政党建设

15.

1985年1月,《经济日报》刊登了13个省市自治区的商业、供销部门的调查情况:吃的比重居高不下,穿的消费持续增长,用的比重逐年增大。由此可知,当时(  )

A.生活用品供应日趋紧张B.市场经济刺激了需求增长C.民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D.对外开放改变了消费观念

16.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0年至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年至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关于错失第三次机遇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B.倾错误的影响C.文化大革命 十年动乱D.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17.

雅典公民大会只能讨论由五百人议事会所提出的议案,任何人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与事先准备的议案无关的其他问题,都会受到严惩。但公民大会可以有公开指控叛国或谋反罪的临时提议,这是唯一可在五百人会议拟定议程之外讨论的议题。这表明雅典(  )

A.民主政治无制衡机制B.五百人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C.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D.公民大会的议事内容不可改变

18.

因信称义的教义不是说罪人是因为相信,借着其信心而被称为义。相反,路德的突破却在于承认上帝提供了一切称义的所需,以致罪人要做的,就是接受它。路德重在强调(  )

A.宗教信仰的自主性B.宗教改革的必要性C.上帝的权威D.教会的腐败

19.

下表是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代表情况表,据此可知1787年宪法 (  )

代表

土地投机者

高利贷者

工商航运者

持大量公债者

奴隶主

人数

14

24

12

40

15

A.体现了人民主权B.消除了各阶层间的矛盾C.宣扬了自由平等D.强调实际的集团利益

20.

1845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 在工业中,人——个人,仅仅被看作一种资本……在任何地方,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穷 。该观点(  )

A.揭露了工业革命的弊端B.主张废除资本主义制度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D.宣告了工人阶级的使命

21.

嘎斯车是苏联时代的代表性符号之一。而最早在苏联生产 嘎斯 车的,是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在高尔基市,福特与苏联建立了汽车联合企业,从1932年起,每年有十万辆嘎斯牌客车和卡车下线,在苏联的道路上奔跑。这反映出苏联(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计划经济体制优越

22.

20世纪80年代,大多数美国人认为 日本的经济力量比苏联的军事力量对美国的安全有威胁 ,部分日本人把二战后美国在日本的存在形容为 看家狗简直变成了疯狗 。美日民众的观点反映了(  )

A.美国战略重心发生转移B.日本挑战美国国际地位C.日美同盟失去存在基础D.经济竞争影响国民感情

23.

下图为西班牙画家达利在1931年创作的油画《记忆的永恒》。达利描绘了一个死寂般宁静的旷野,以及一个不可能在这个环境中出现的方形台座、一块板、一棵树。画面突出表现了像软饼似的三块钟表和一块没有变形的红色钟表,上面爬满了黑色蚂蚁,方台上一块软表上还歇着一只苍蝇。这一作品(  ) 

A.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对理性王国失望B.用扭曲变形表达痛苦和无奈C.以夸张手法讴歌光明、诅咒黑暗D.把理性和荒诞有机结合在一起

24.

十九大以来,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向北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向南同孟中印緬缅经济走廊携手,向西同中巴经济走廊联通,再向西同欧洲重振辉煌的梦想交汇,同时和非洲各国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这反映出我国外交(  )

A.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B.多边外交得到不断发展深化C.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D.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晋商把经营过程中发生业务往来的商号之间的联系称为 相与 ,这种 相与 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是以信誉为基础的。大盛魁商号与天亨玉商号是 相与 ,平时两家在生意上就互相扶持和关照。祁县的巨富如城内的何家、北梁的李家、贾令的李家等名门大户,都和乔家是亲戚关系。乔家通过婚姻与其他家族组建了关系复杂的社会网络,他们在政治上相互依存,在经济上相互支持,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路康《晋商的群体精神及其启示》

材料二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他晚年叹息: 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三
1954年,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 红色资本家 的称呼由此而来。1979年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 。邓小平要荣毅仁在引进外资方面多多出谋划策。……不久,他拿出了 方案 ,建议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瞭望东方周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商经营活动中呈现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为中国近代化发展所做的贡献。(8分)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现代经营活动的启示。(9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本届进博会是在特殊时期举办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带来严重冲击,也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中国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办这一全球贸易盛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现代史相关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12分)

四、材料阅读

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京滨铁路是日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 日本铁路之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60年代末,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1869年,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京滨铁路于1872年全线竣工。明治天皇和政府主要官员参加了铁路开通仪式。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报刊杂志竞相报道火车的神奇,不再视火车为 奇技淫巧 洋货 洋风 洋俗 也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开来。东京也吹拂洋化之风,铁路和时髦的银座街区同被视为 文明开化 的象征。日本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

——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滨铁路得以建成的原因。(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京滨铁路对日本的影响。(8分)

28.

【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前期,从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到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遭受侵略的国家虽然得到世界舆论的同情与部分援助,但由于当时缺乏整体性的反侵略机制,被侵略各国没有形成统一战线,他们不得不在孤立状态下承受侵略者的打击和占领,因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0年法国战败、德国空袭英国使西方国家处于整体沦陷的危境,1941年德国实施 巴巴罗萨 计划和日本袭击珍珠港更是将两个原本想避开战争的大国——苏联和美国拖入了战场。至此,任何置身事外、避战自保的意图都被击碎,法西斯国家对人类社会构成的 普遍性威胁 已成为众所公认的事实。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人类的整体利益凸显出来并得以推动各国政府寻求联合抗敌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原来分散的反侵略斗争由此汇聚为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诉诸整体性人类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反法西斯联盟,使人类的共同体意识得到了一次超越民族主义的提升。

——余伟民《一个历史在场者眼中的二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期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付出沉重代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战争历程指出二战后人类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的变化。(7分)

29.

【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可治 久疟 。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与青蒿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屠呦呦的主要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屠呦呦能够发明青蒿素的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