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61.2021届广西贵港市高三毕业班12月联考监测文综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197

一、单选题

1.

鲁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 铸刑书 ,将刑罚条文铸于鼎上公布了刑书,对这惊动朝野之举,在洞悉世事变迁、原本与子产非常友好的晋国叔向看来,无异于末世来临,引起了他的极大不安与愤怒,于是……专门去信于以激烈反对。叔向这种态度的原因是(  )

A.刑书与礼制冲突B.刑书损害了地主阶级利益C.刑书超越了时代D.刑书违背了法家政治理念

2.

关于董卓祸乱京师后的情况,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这样记述 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则记述为 遇操至,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 据此可知(  )

A.史学著作受作者身份影响B.文献记录与事实相背离C.文化集中反映了时代特征D.历史记录在流传中失真

3.

考课是古代一种对在职官吏的官箴和功过考核的制度。南宋思想家陈亮针对宋代考课不注重实绩,只重年资,考课流于形式的弊端,在《中兴论》中提出了以实绩考核职官的主张,该主张(  )

A.标志循资原则的成熟B.利于国家对人才选拔C.提高官吏工作积极性D.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4.

下表是明清时南方江南松江府一带的米价变化表。这一变化表明 (  )

1632年,明崇祯五年

白米每石一两银子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

白米每石需纹银五两,合计铜钱12000多钱

1647年,顺治四年

白米每石纹银四两

1656年,顺治十三年

白米每石二两银子上下

1669年,康熙八年

新米每石纹银六钱……后至五钱

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发展走势B.粮食产量大大增加C.白银大量涌入致使物价下降D.赋税改革成果显著

5.

《环游地球新录》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以亲历者身份记述世博会(1876年)所见所闻的著作。作者李奎是第一个以官方身份正式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李鸿章读后十分赞赏,并上呈总理衙门,给资印行3000部。李鸿章的这一做法旨在(  )

A.提高清廷国际地位B.宣传西方技术助力洋务企业C.传播西学开启民智D.鼓励学者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6.

1918年底出版了胡适的《尝试集》,这是中国最早的新诗诗集。《蝴蝶》是其中一首: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恒于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这表明新诗(  )

A.抛弃了旧传统B.体现时代主题C.创作新旧杂糅D.缺乏社会基础

7.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没收地主、反革命及农村公共土地……以 最有利于贫农、中农利益的方法 按人口或按劳力平均分配;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允许农民出租、买卖。这一措施(  )

A.确保国民革命运动胜利进行B.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促进人民统一战线发展

8.

1984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欢庆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盛大庆典。在首都群众游行队伍中,一条 小平您好 的横幅突然展开,被新闻摄影记者牢牢地定格(如图6所示),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这说明 (  )
 
图6

A.个人崇拜依然严重B.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效C.邓小平理论已形成D.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9.

亚里士多德说: 有些奴隶具有自由人的灵魂,有些人则有自由人的身体,无可置疑,如果人们之间在体形上的差别有如神像和人像的差别那样大,那么大家就应当承认,低贱者应当成为高贵者的奴隶。 这体现亚里士多德(  )

A.崇尚自然法的原则B.为奴隶制辩护C.主张提高奴隶地位D.提倡宗教信仰

10.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是马克思国家学说中的一条重要原理。这原理的实质是(  )

A.巴黎公社的经验与原则B.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C.对待旧国家机器的态度D.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

11.

1930年美国《斯穆特——霍利法》规定:将应税品的平均关税率提高到55.3%,而1934年的《互惠贸易协定法》却授权总统与外国进行双边关税减让谈判时,可将关税升高或者降低到50%。通过谈判,关税大幅度地降低。美国关税变化的原因是(  )

A.意识形态影响B.美国工业竞争力增强C.经济危机加剧D.重商主义政策的盛行

12.

图7《筛谷的妇女》是库尔贝1854年的作品,作品朴实地表现了乡下人民劳作的场景,这幅作品 (  )
图7

A.是浪漫在义绘画代表作B.利用色彩来突显人物C.继承了印象派绘画艺术D.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历史上传统的消费观受到质疑,新的消费思想应运而生。这集中体现大明代陆样的思想上,他在其《蒹葭堂杂著摘抄·禁奢辨》中指出 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致于统论天下是势则不然 彼以梁肉奢,则耕者鹿者分其利;彼以统绮奢,则鬻都尔留分其利

——摘编自吕晓萌《中国古代鼓励消费的经济思想辨析》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客奖奢侈品的狂热消费,突破了等级与阶层,奢侈消费经济兴起。曼德维尔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套侈传统进行辩解。英国思想界甚至掀起了 奢侈大讨论 ,预示着奢侈消费正在经历 去道德化 趋势。亚当·斯密也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法国启蒙思想家也极力为奢侈消费鼓与呼。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商业计划》中这样描写英国社会: 人口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爱慕虚荣,每个人都出手阔气。

——摘编自曹瑞臣《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消费观念,并分析其形成的相同因素。(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消费观念产生的不同影响。(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中国所闯入的外来者具有两重性:其一,它是入侵者,它对中国权益的不断侵犯和夺取,使中国失去了诸多主权,失去了独立与平等地位;其二,它是较农业文明更为先进的工业文明的传入者。历史上,处于较高发展阶段的中原文明曾经多次同化了征服者。而此次,面对着更高发展阶段的文明,中国社会丧朱了数千年来未曾丧失的文化优越感,面临着如何向入侵者学习的问题。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6分)
材料
王安石积极倡导科举以经义取士,并把《孟子》列为考试科目之一,以改变 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 的状况。他把改革科举看成是 一道德 ,即统一思想,造就改革派人才的主要途径。熙宁四年(1071)二月,王安石在所拟改革科举的中书札子中,认为: 古之取士,皆本学校,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才皆足以有为于世。 因此他提出 宜先除去声病偶对之文,使学者得以专意经义 贡举新制 规定,应举人不再考试诗赋、帖经、墨义之类,而以《诗》《书》《易》《周礼》《礼记》为本经:《论语》《孟子》为兼经。第一场选考本经中的一经,第二场考兼经,都要 务通义理,不须尽用注疏 :第三场考论,第四场考时务策。同时废罢明经诸科,另设明法科,凡是原先应试明经诸科,而又 不能改试进士 科的,考明法科, 试以律令《刑统》大义断案,中格即取 。新的明法科,时称新科明法。

——摘编自白寿彝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意义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德军在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万的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多万颗炸弹投向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在这危急的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苏联人民也团结起来,人人手执武器在废墟中同冲击市区的德军展开搏斗,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冲上去。……一名护士为了掩护伤员,端起机枪消灭了30多个德军,自己身负重伤,仍坚持到自己的部队赶到。有7.5万名姑娘,成为高射炮手、无线电兵、卫生员和护士,地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域的人民和苏军密切配合,共同奋战。在参战期间,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战士,到处都是战场,希特勒的军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久战不胜。德军的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11月19日,苏联红军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斯大林发起了大反攻的命令。坚持了六个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终于结束了。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

——摘编自申海田《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格勒大战的历史意义。(6分)

17.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中国医学的发展由于理论上等若干因素的制约,不甚重视人体组织解剖之深入研究,直至清朝仍限于秦汉水平。鉴于此,医术名噪京师的王清任深切感受到认识人体对发展医学的重要意义,强调: 治病不明胜膀,何异于官子夜行 著书不明住所,也不是若人说梦 ,抱着 为愿医林中人,一见此图胸中雪亮,眼底先明,临症有所遵循……是吾之厚望 的态度,恭身于滦州稻地镇解剖观察疫死儿童尸体三十余具,还千方百计赴刑场观察处死男女犯人的尸体,并参照动物解剖和亲自查访刽子手对人体解剖的了解经验,先后历时四十二年,终于将所了解的人体内脏之解剖知识,特别对照古人之有错误者,一一绘成人体各内脏之解制图,并以文字予以论证,终手于1830年著成《医林改错》。此外,王清任在医学治疗学上也颇富声誉。他的活血化瘀论和血府逐瘀汤是现代治疗冠心病等的重要理论和药物。梁启超高度赞扬王清任 诚中国医界极大胆之革命论者

——摘编自白寿彝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分析王清任研究人体医学的原因及其历史贡献。(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清任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