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76.2021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294

一、单选题

1.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24)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在全国实行的重要制度,《礼记·礼器》记载: 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据此可知,礼乐制度的实行(  )

A.推动了西周文学艺术的发展B.有利于全国共同价值观的形成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违背了广大平民的价值取向

2.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25)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有孔子图像及生平介绍文字,其中孔子的生年比《春秋公羊传》和《春秋穀梁传》的记载早十四年,比《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早十五年。下列关于孔子生年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海昏侯墓中的孔子屏风是考古发现,真实可信B.《春秋公羊传》是对《春秋》的注释,更可靠
C.《史记》是公认的正史,记载的孔子生年最可信D.上述记载都受到客观条件制约,准确性很难确定

3.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26)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过了不久,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实际上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的制约B.唐宋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弱化趋势C.政治体制变动的随意性太大D.行政效率提高、相权得到增强

4.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27)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在淮北进行盐政改革,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一时(盐价大幅度下跌)私贩(食盐走私)无利,皆改领票盐。据此可知(  )

A.国家取消了食盐专卖制度B.市场经济导致物价下跌C.去垄断化有利于物价合理化D.促进制盐业的迅速发展

5.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28)洪秀全等人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后,宣布建立 太平天国 。这个政权名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是(  )

A.中国和西方两方面理想结合的产物B.充满迷信和宗教色彩的农民运动C.要建立一个西方式的民主自由政权D.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宗教神权国家

6.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29)下表为解放战争初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在东北地区的发展概况(截止1947年4月)表中数据表明 (  )

类别

控制面积

县级政权

控制区域总人口

人民军队

数量

90万平方公里

242

1800

46

比例或发展

70%

75%

46%

初期外地派人11

A.中共已经建立了稳固的东北根据地B.中共在东北地区的力量优于国民党C.东北地区的人民已经获得基本解放D.中共已控制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城市

7.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30)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关于经济建设的宣传画。据此可知当时在经济建设中 (  )

A.各项领域正在全面快速发展B.比例关系潜伏着较大失调风险C.重点发展钢铁工业,脱离中国国情D.确立了各个领域协调发展的方针

8.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31)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可以推知,新时期的中国 (  )

A.城乡经济差距逐渐加大B.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C.市场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D.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9.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32)梭伦改革后,僭主(独裁者)庇西特拉图残酷镇压反对派贵族,进一步削弱氏族贵族的权力,大力发展工商业,鼓励农业,分配土地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减轻农业税。这表明了庇西特拉图的统治(  )

A.基本消除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使民众在城邦事务中地位平等C.获得民众对僭主政治的支持D.为民主政治创立创造了条件

10.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33)达·芬奇设计了直升飞机、自动机床、纺织机、起重机、扬水机等一系列先进机械,但这些机械大多停留在初步设想和草图阶段,没有制造成真正的机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基本上没有科学理论依据B.没有资金条件进行制造C.制造业没有具备相应水平D.产品没有任何市场需求

11.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34)北美殖民地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今美国东北部地区)盛行地方自治。自治以市镇为单位,由成年男子参加的市镇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及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提出、讨论和通过议案,处理地方重大事务。这种现象对独立后美国的直接影响是(  )

A.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B.实行联邦制政治体制C.国会实行参众两院制D.实行中央集权体制

12.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35)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 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 规定在尖端技术产品等方面禁止对社会主义国家出口。后来,西方国家各自开始逐步减少了禁止出口项目,1994年, 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 解散。之后签署了《瓦森纳协定》,主要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实行了类似的禁令。这反映了西方国家对外政策方面(  )

A.受到经济全球化和 冷战 思维的影响B.西欧与美国不同,重经济不重意识形态
C.由美国左右,完全追随美国的外交步伐D.左右摇摆,目的不明确,手段比较混乱

二、材料阅读

13.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书院,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

类别

四书五经

儒学大师的著作、讲义

历史典籍、诗词

实用技术

学规和学风

内容

《大学》《中庸》《论语》《盂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程颢《明道学案语录》,程颐《伊川语录》。张栽《正蒙》《西铭》,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小学集注》《近思录》《传习录》,陆九渊《语录》

《左传》《公羊传》《谷粱传》《史记》《汉书》《战国策》等;《诗经》《楚辞》等及学者讲学留下的诗赋

分斋教学,设立经义治世两斋

学规及立教之目、为学之要、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

——郭明玉宋丹《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西欧12、13世纪的大学课程设置 

——依据徐磊《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等相关资料整理编制

(1)依据材料,比较宋代书院课程内容设置与西欧12、13世纪大学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同之
处。(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上述不同之处的原因。(12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不同之处对各自国家或地区长远发展的影响。(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对于中外关系史研究,特别是中国与世界大国关系史的研究,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王真的《动荡中的同盟-抗战时的中苏关系》、李嘉谷的《合作与冲突——1931—1945年的中苏关系》、曹振威的《侵略与自卫-全面战争期间的中日关系》。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美关系某一阶段历史,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阶段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1979年2月,国务院发布38号文件,提出在若干年内把深圳建设成为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颁发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对外宣布 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 。在80年代,深圳第二产业,尤其是 三来一补 工业迅猛发展。

——黄超《激荡四十年·深圳》

材料二
九五 时期,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格局,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90年代以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崛起,200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1年的8.1%提高到9%,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

——汪开国《深圳经济特区社会阶层的基本特点及分析》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深圳从工业化的中期走向工业化的后期。在这一所段,一(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在融合发展,除了制造业比重和质量不断提高外,以金融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深圳经济的新增长点,并对制造业产生了促进和推动作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始作为驱动发展的双轮,不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

——向晓梅《以创新为驱动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深圳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产业结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产业结构特点形成的原因。(9分)

16.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给美国国务院的电报提出了美国应采取的对苏政策方针:由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原因,苏联必然选择消灭资本主义和与美国对峙的政策立场。与这样一个难以妥协的敌人对话谈判,收效可能微乎其微。正确的美国对苏政策应该是:面对苏联政府,既不能妥协,也不必诉诸武力,放弃继续在国际事务上与苏联合作的天真幻想,通过媒体教育美国民众了解苏联的真相,防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扩散,致力解决美国国内问题不让苏联有可趁之机;援助欧洲各国战后重建,培养欧洲的反苏阵营以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总之,尽管美苏不大可能合作,但(可)……促使苏联政权衰弱并走向最后崩渍。此后,美国对苏政策基本采用了乔治·凯南提出的方针。

——沈诞琦《乔治·凯南:一封让世界颤抖的电报》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乔治·凯南电报产生的背景。(10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封电报 让世界颤抖 的原因。(5分)

17.

(2021·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第二次联考·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徐光启,出身于农民家庭,他经常下地帮助父亲做农活。他还向别的老农学技术,给棉花结顶打权,产量比原来增加不少,由此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已然萌发。后来先后遇上了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和利玛窦,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西方科学知识,包括农学知识并深切体会到西方科技对富国强兵的积极意义,于是放弃了诗词歌赋,重拾童年爱好,研究天文地理、水利测绘等领域。另一方面,青年和中年时期的徐光启也积极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最终考取进士,此后逐步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但他在官场几起几落。徐光启回家守孝期间,曾经在家乡试种红薯,成功后将经验写成小册子散发,将红薯种植推广到江浙一带。后来,有一次辞官在天津附近试种红薯,将红薯种植推广到北方地区。又一次被罢官后,回到家乡将积累多年的农业资料系统地进行增广、审订、批点、编排,这就是著名的《农政全书》。《农政全书》中著有开垦、水利、荒政等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并且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这是其他的大型农书所鲜见的。书中还记载了前人和他自己所掌握的农业技术,特别重视农业技术经验的推广,其中就有他以前写的《甘薯疏》。

——彭勇《徐光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

(1)依据材料,概括《农政全书》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具有上述特点的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