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3.2020—2021学年度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3 浏览数:215

一、单选题

1.

2015年11月考古人员在石家河古城中心区域的谭家岭遗址寻找大型建筑遗迹时,意外发现9座瓮棺葬,其中5座有玉器随葬。这说明石家河遗址(  )

A.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C.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

2.

2008 年 2月8日,马英九回到通霄马家庄祭祖,马英九先到祠堂上香献果,并与民众同乐,高唱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与该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禅让制

3.

《三国志·吴书》中提到: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 这句话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民本思想B.顺其自然C.法治思想D.仁爱思想

4.

商鞅变法规定:强制大家庭拆为个体小家庭。秦统一六国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

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5.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体现了(  )

A.荀子的 人定胜天 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 兼爱、非攻 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6.

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B.由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C.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7.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 家世州郡 家世衣冠 世仕州郡 世吏两千石 家世两千石 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东汉豪强势力发展迅速C.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8.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多民族国家政权并立,更替频繁。以下对如图朝代填写正确的是 (  )

A.①东晋②越③前秦④北汉B.①西晋 ②越 ③北魏 ④北齐C.①东晋②梁③北魏④北齐D.①西晋 ②梁 ③北魏 ④北汉

9.

汉末以来许多世族聚族而居,形成 坞堡 。南北朝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大量依附于 坞堡 中,仅关中就有 坞堡 三千多个,这种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被史家称作 坞壁经济 。南北朝 坞壁经济 的出现(  )

A.导致了农耕经济的衰落B.遏制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C.不利于大一统局面形成D.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10.

澶渊之盟 签订后,北宋每年要向辽送一笔钱物,称为(  )

A.岁赐B.岁币C.岁贡D.岁钱

11.

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754 年)到广德二年(764 年),全国人口锐减三千多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隋末农民起义B.黄巾起义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

12.

观察下图,其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  )
《文成公主入藏》

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B.通过和亲手段促进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C.凭借军事征伐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D.采用册封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朝政府

13.

780 年唐朝开始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实施(  )

A.使税制更加紊乱B.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C.减少了财政收入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14.

下述选项中,体现科举制的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C.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15.

假如你生活在两汉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成果有(  )
①根据《九章算术》来计算田亩面积   ②阅读《齐民要术》,安排农事   ③阅读《神农本草经》,了解药物的性能   ④使用《禹贡地域图》来绘制地图

A.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④

16.

国书法史上 甲骨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 的书体演变脉络,到①已基本结束,此后以书法流派和风格发展为主干。①处应填写的时期是 (  )

A.西汉初年B.北宋时期C.唐末五代D.汉末魏晋

17.

下列哪些城市属于宋元时期的主要外贸港口(  )
①上海   ②广州   ③泉州   ④明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

北宋人尹源曾说: 夫弱唐者,诸侯也 ,宋初为防止出现 弱唐 局面再次出现,采取了哪一措施(  )

A.设参知政事B.设诸路转运司C.设三司使D.设三衙

19.

有史籍在介绍中国古代 某机构 的前身时说, 朝廷立总制院,管领佛教僧徒及吐蕃境内事务,仍以 帝师 八思巴统领之。 题中的 某机构 指的是(  )

A.秦朝的典客制B.宋代的枢密院C.清朝的理藩院D.元代的宣政院

20.

元代划分行政区的原则,从原先的山川形便改为犬牙交错,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地方经济文化认同感B.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C.避免不同地区利益之争D.强化地方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21.

在图中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他们分别是 (  )

A.东汉和古罗马帝国B.唐朝和天竺C.西汉和古罗马帝国D.西汉和波斯帝国

22.

有学者认为: 宋朝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海上帝国,商业革命、交通革命、农业革命、都市革命共同构成了其灿烂的文明。 这种 灿烂文明 表现在(  )
已突破空间上的限制   ②出现了纸币——交子   ③指南针应用于海上方向测定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3.

请阅读下面的精美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24.

有一种思想认为 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准则。这种思想属于(  )

A.孔孟儒学B.宋明理学C.墨家学说D.董仲舒新儒学

25.

下图是君臣关系演变图。此图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
8603.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26.

如图是明清时期的权力空间布局示意图,明朝内阁距皇帝寝宫乾清宫1000米,清朝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养心殿50米,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同时也暗含了一条隐秘的政治轴线。这条 隐秘的政治轴线 是指 (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行政中心逐渐北移D.官员地位不断提升

27.

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 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 。据此判断,材料中的 有可能是(  )

A.明太祖B.明成祖C.康熙帝D.雍正帝

28.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句话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李贽

29.

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为 (  )

A.天人感应B.致良知C.格物致知D.君权神授

30.

《明史·外国传》载,万历时,闽人商贩至吕宋(菲律宾古国之一)者已数万人, 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 。据此可知,明代(  )

A.未禁绝对外贸易活动B.官方贸易限于东南亚国家C.已无法实施朝贡贸易D.海禁 政策并未真正推行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一 青铜牛尊 
材料二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 丝绸之路 ……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从史料角度看,图一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4 分)
(2) 丝绸之路 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 丝绸之路 的主要作用。(6 分)

32.

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将表一补充完整。(4 分)(6分)
表一 

地区

朝代

管辖机构

新疆

汉朝

河西四郡

唐朝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清朝

西藏

元朝

清朝

驻藏大臣

台湾

元朝

清朝

台湾府

材料二
唐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边疆治理的意义。(6 分)

33.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曾说: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中央制度的名称及其特点(3分)
(3)材料三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