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6.2021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新高考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528

一、单选题

1.

《汉书·地理志》记载,周初姜太公始封于齐时,周公问姜太公: 何以治齐 ,太公说: 举贤而上功 。而当姜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时,周公说: 尊尊而亲亲 。两国治理理念的差异说明(  )

A.封建宗法制度走向衰落B.齐鲁区域竞争激烈C.地域文化存在着差异性D.西周王室权威下降

2.

公元八年,王莽更名天下田为 王田 ,奴婢为 私属 ,严禁买卖;又参照孟子所说的 井田制 中一夫一妇授田百亩的原则,宣布凡男口不满八人而土地超过九百亩的,应当把余田分给九族邻里中无田和少田的人。这一改革措施(  )

A.较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B.意在缓和汉末土地兼并矛盾C.得到地主官僚的普遍支持D.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3.

位于山西太原西南的晋祠圣母殿中的宋代彩塑侍女像曾深深地吸引了京剧大师梅兰芳。他赞叹说: 一笑一颦,似诉平生 ,并根据侍女像创作京剧手势动作。晋祠中的彩塑侍女像体现出宋代(  )

A.人文精神开始孕育萌发B.社会等级制度严格和僵化C.戏剧形态已经成熟完善D.雕塑创作具有世俗性特点

4.

明朝科举制度中存在着 优养 制度:从启蒙的社学阶段,有对贫寒生的优待,如免缴学费、供给饮食、发给纸笔;进入府州县学后,可在赋役上有所优免;参加考试的士子,有盘缠银的补助。这一制度(  )

A.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B.维护了官僚阶层的特权C.强化了封建专制皇权D.推动全国教育体系形成

5.

清初, 西学中源 论流行。天文学家王锡阐认为:西洋历法号称优于中国传统历法,实则 悉具旧法之中 ,是 西人窃取其意 。王锡阐所持观点(  )

A.解释了近代科学的起源B.促进了中西科技发展C.弘扬了科学的实践精神D.不利于学习西方科学

6.

鸦片战争尚未爆发时,道光要求两广总督 上不可以失国体,下不可以开边衅 ;当战局不利,谈判受挫时,道光帝又密谕耆英等大臣, 务须慎持国体,俯顺夷情,俾兵萌早戢,沿海解严,方为不负委任 。清朝统治者在 维护国体 俯顺夷情 之间的矛盾心理体现出(  )

A.维护国家利益的主权理念B.近代化道路上的摇摆不定C.军事上遭受挫折后的无奈D.坚持天朝体制的僵化立场

7.

晚清到民国年间各地海关贸易总值及占全国的百分比:

1882

1912

1931

总额

百分比

总额

百分比

总额

百分比

沿海海关

185461660

735

789093596

646

3212687879

816

沿边海关

0

0

61618815

50

39422959

10

内地海关

66837827

265

371536156

304

683327317

174

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内地商埠推动区域经济发展B.近代民族工业体系逐渐完备C.沿海和内地区域发展日趋平衡D.列强对边疆地区侵略日益加深

8.

1922年12月,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通过了中国棉纺织工业史上第一个集体限制生产的决议: 自(民国)11年12月18日起停止工作四分之一,以三个月为限,届时设市面仍无起色,续停四分之一 。一战后上海棉纺织业的限产(  )

A.说明工业体系尚不完备B.与战争期间大规模扩张产能有关C.导致棉纺织业陷入衰退D.与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关系密切

9.

从1931年开始,介绍 民族英雄 的报刊杂志和历史书籍大量问世。如刘觉所编著的《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中郑重写明: 本编所列民族英雄,不限于汉族,凡满蒙回藏,对外有功绩者,亦并载叙 。这一看法(  )

A.表明家国意识开始形成B.彰显了民族危机下的时代精神C.推动少数民族区域自治D.说明全民族抗战迎来重要转机

10.

中国平均法定关税税率下降的轨迹图(1992—2003)
平均关税税率(%) 
上图表明中国 (  )

A.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B.加入世贸组织成效较显著C.经济特区建设效果明显D.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提高

11.

在每年狄奥尼索斯戏剧节的开幕式上,雅典城邦会把同盟诸邦缴纳的贡赋摆在舞台中央,向全体公民展示;同时城邦向在战争中牺牲的公民年满18岁的儿子颁发一套重装步兵的武器装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A.加强公民的政治教育B.树立公民集体观念C.培养公民的牺牲精神D.扩大雅典公民权利

12.

有学者对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进入世界其他地区后的影响展开研究:

西班牙水手在航行途中因食用马铃薯而避免得坏血病

马铃薯传入中国后,人口增长导致大量山坡地森林被砍伐殆尽

在英格兰,许多制造商尝试用马铃薯取代面粉制的面包,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工业化进程

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战争,大规模军事动员使马铃薯的食用遍及欧洲广大地区

据此可知(  )

A.食物来源决定人口增长规模B.战争促进区域文化交流C.物种交流改变人类历史进程D.人口迁徙推动文化认同

13.

下表为美国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行使否决权的统计。
总统的否决(1789—1984) 

总统

否决国会提案

被国会推翻的否决

乔治·华盛顿

2

亚伯拉罕·林肯

7

西奥多·罗斯福

82

1

富兰克林罗斯福

635

9

约翰·肯尼迪

21

理查德·尼克松

43

7

材料表明,美国 (  )

A.美国总统可以操纵国会B.总统与国会相互制衡C.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D.国会权力受总统压制

14.

下面是苏联1950年一个集体农庄庄员的年收入明细:

集体农庄的工资劳动日报酬,附加工资

221卢布

受雇在国营单位和合作社工作

220卢布

个人义务交售和向国营单位、合作社、集体农庄出售牲畜、家禽和食品的收入

35卢布

在市场上出售牲口、家禽、从集体农庄分得的产品和自产的产品

487卢布

国家发放的养老金、补助金和其他收入

114卢布

从亲戚和别人那里得到的钱

56卢布

1950年所有货币收入

1133卢布

据此可知(  )

A.农产品生产的私有成分相对发展B.集体农庄的生产经营效益较好C.战后苏联粮食问题得到彻底解决D.农业生产中的私有经济被消灭

15.

1945年7月3日,美国部分科学家给美国总统递交请愿信: 我们手中的原子弹只是迈向毁灭的第一步,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将拥有几乎不受任何制约的毁灭能力。因此,一个国家如果率先将这种新开发的自然能量用于毁灭的目的,那么这个国家对所造成的后果就责无旁贷。 上述科学家(  )

A.主张和平结束对日战争B.强调核武器威慑作用C.反对研制新型原子武器D.反对政府滥用核武器

二、材料阅读

16.

唐朝的国运和运河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时期

运河状态

唐朝的政治变动

唐初

大量物资由江淮运抵洛阳后,再走八百里陆路转运到长安。运费昂贵,交通不便

唐高宗在位期间,七次行幸洛阳,有一半时间在洛阳处理政务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后

宰相裴耀卿实行分段运输,江淮粮食运抵洛阳后,江南船返回,粮食储存在当地粮仓中,待时机成熟,用当地船西运。韦坚于渭水之南开凿漕渠,永丰仓和三门仓的粮食可直抵长安

唐玄宗从此长期住在长安,不再东幸。唐朝国势昌隆

安史之乱后

长期战乱导致运河淤塞废弃;运河周边绝少人烟,劳动力缺乏;盗贼和跋扈军人掠夺物资

中央政府虚弱无力,粮价高涨,社会动荡

唐代宗、德宗时期

中央与藩镇冲突不断,藩镇时常切断运河交通线

中央政府财政艰难困窘,粮食恐慌

唐德宗后

唐朝政府在运河枢纽徐州、汴州驻扎重兵,竭力控制运河交通线,委任重臣治理。运河运输时断时续

唐朝统治得以延续

——据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隋唐大运河对维系唐朝统治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运河状态和唐朝的政治变动之间的关联性带给你怎样的启示。(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晚清学者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1861年)中明确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而郑观应则在《盛世危言·自序》(1892年)中写道: 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1898年百日维新高潮期间,有赞成维新变法的官员将两书同时进呈光绪皇帝,光绪帝对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最为赞许,当天下饬令印刷一、二千册部送各衙门,要求签注意见。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4分)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牧民群众积极参与1954年宪法草案大讨论 
材料二
宪法起草的亲历者董成美教授回忆指出: 当时还编辑了三辑资料,叫《宪法参考资料》。第一辑是1918年苏俄宪法和1924年苏联宪法;第二辑是美、英、法、德意志和瑞士联邦宪法;第三辑是从清朝、北洋军阀到国民党蒋介石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第三辑资料于1953年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的名称印刷后发给所有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以及参与宪法起草工作的有关人员。
当时的讨论中,有人提出一院制,有人提出两院制,还有人提出三院制。我记得两院制是由当时的民盟副主席张伯钧提出的。我认为应该实行一院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毛主席在宪法起草中是不同意规定迁徙自由的,他认为人不能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得有制度;城里人就是城里人,乡下人就是乡下人,不能随便来回移动。但是后来宪法仍作了规定,没有听毛主席的,我们大都认为规定迁徙自由是有必要的。

——摘编自《董成美教授访谈录》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史料价值。(17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718世纪,欧洲人仍大量使用亚麻、羊毛制品。但工业化和人口增长,使亚麻、羊毛这两种纤维的生产,差不多无法再继续下去了。首先,用机器将含油而坚韧的亚麻纺成纱,较为棘手。其次,羊毛存在很大问题。在许多重要的市场上,毛织物没有销路,特别是在热带地区。更糟糕的是,羊毛生产面临严重的生态限制。同样是一种纤维,饲养绵羊所需的土地远大于种植纤维作物所需的土地。事实上,光是用羊毛取代1830年英国所进口的棉花,就需要九百三十万公顷土地,也就是拿全英国的农地、牧地来养羊都不够!当然,解决之道就是从美洲进口棉花。进口的奴隶负责棉田粗活,欧洲乡村则吐出人力,成为工厂工人。英格兰的新纺织厂隆隆作响,预示新经济时代的来临。

——摘编自彰慕兰等著《贸易打造的世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棉纺织品取代亚麻、羊毛制品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棉纺织业兴起的历史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