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44.2021届安徽省淮北市一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7 浏览数:536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 是依附于 的,臣对君可称 ,君对臣也可称 ,到了战国时期, 逐渐分离, 的观念得到了强化。这种变化反映当时(  )

A.宗法制度逐渐崩溃B.亲情伦理逐渐淡化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道德水平急速下降

2.

法家代表人物吴起先后拜大儒曾子和子夏为师,在楚国实行变法期间,他以身作则,忠实履行 二字;荀子则认同法家加强君权的主张,其弟子李斯和韩非在理论和实践上促进了法家思想的发展。这种现象说明(  )

A.法家思想源自于儒家B.战国时期儒法相互借鉴吸收C.儒家和法家本质相同D.尊崇 成为时代主流

3.

秦朝《厩苑律》规定官府定期对饲养的牛进行评比,优秀者奖励,低劣者处罚;汉朝有盗马盗牛律, 杀伤马牛,与盗同法 ,处罚重至死刑。这反映了秦汉时期(  )

A.法律规定较为严酷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社会治安状况较差D.牛耕技术更加成熟

4.

东汉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三公之一),不再负责监察之责,而任其原属下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并将御史中丞改置为少府(管理皇宫事务)之属下。这一变动表明(  )

A.中央监察制度完善B.家天下局面开始出现C.专制皇权得到强化D.丞相的监察权力削弱

5.

唐前期以身份等级来划分社会,法律明确规定了尊卑贵贱的不平等;唐朝中期以后,贫与富则成为人们阶层划分的新标准。这种变化说明(  )

A.平民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经济发展引起社会结构变动C.封建等级制度逐渐瓦解D.商人阶层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6.

宋代名臣柳开指出: 同年登第者,指呼为同年。其情爱相视如兄弟,以至子孙累代,莫不为昵比,进相援为显荣,退相累为黜辱 ,如王安石、司马光等 皆假考试之名,以行其学说,展其势力也 。这表明宋代科举(  )

A.促进了程朱理学的发展B.导致社会阶层固化C.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D.易于形成朋党集团

7.

元世祖忽必烈时创蒙古国字,称为八思巴字,当时的南方理学大师吴澄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是 国音之舟车 欲达一方之音于日月所照之地 ,北方儒学大师许衡 尤精于国字与言 。这说明(  )

A.蒙古国字在当时使用普遍B.理学已经摒弃传统华夷观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认同D.元朝全面推行蒙古化政策

8.

明初崇尚耕读的学者吴与弼教导弟子: 秀才,若为懒惰,即他日何从到伊川(程颐)门下,何从到孟子门下 ;清代思想家颜元也认为 吾用力农事,不逞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 。由此可知(  )

A.劳动的道德教化价值受到重视B.士农界限已被突破C.中国文化的耕读传统初步形成D.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9.

1840年以后,民间涌现出《朔方备乘》《东北边防辑要》等一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其中主张无论是 筹边 谋防 ,首要一点就是必须 知边 ,亦即了解 边情 。这表明(  )

A.政府积极筹备边防B.经世致用思潮开始出现C.边疆危机得到关注D.向西方学习受学者重视

10.

在北洋海军的建设中,李鸿章宁愿花费巨资从外国购买轮船,也不愿意从福州船政局购买;左宗棠西征前,宁可在兰州设立制造局,委托商人从国外购买军火,也不肯把订单交给金陵机器局或江南制造局,因为它们的实际操控者是李鸿章。这种现象说明(  )

A.外国武器价格低廉B.洋务派已成列强代理人C.国内市场相对混乱D.洋务运动缺乏统一规划

11.

1909年,陆士谔创作了翻新小说《新三国》,描述了魏、蜀、吴相继进行改革,蜀国因措施得当、抓住立宪的实质而导致国力大增,最终逼东吴签订屈服条约、远征魏国成功,统一了天下。该小说的创作(  )

A.寄托了作者政治改革的主张B.深受封建正统观念的影响C.掀起了小说创作领域的革命D.体现出立宪成为国民共识

12.

《青年杂志》第1卷第1—6号各介绍了一位人物的伟大事迹或代表作品,如第1号介绍了 艰苦力行 自强不息 的励志典范——美国富商卡内基,第6号介绍了美籍华裔航空英雄谭根。这反映《青年杂志》(  )

A.着重宣传美国的精神文化B.塑造英雄以激励青年C.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D.重点关注科技的发展

13.

1912年,袁世凯颁行参议院制定的《服制》,规定礼服以西洋服饰为主, 料用本国丝织品或毛织品 ;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服制条例》,重新将中式长袍马褂作为男子礼服的唯一样式,男女礼服及制服限用国货。这说明(  )

A.袁世凯力图全面学习西方B.中西文化冲突不断加剧C.土洋并存的服饰格局消失D.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14.

传统中国的妇女基本不具有公共领域的话语权。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社会平等、妇女解放,山东根据地一般是 以妇女工作最活跃 ,冀西的报告也称该地工作进展程度 妇一、青二、农三、工四 。这反映了(  )

A.女性成为抗战的主要依靠力量B.中国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C.根据地基层动员工作成效显著D.统一战线遇到了重大挑战

15.

1955年,新中国电影对国际电影节的参与不再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主动参加了瑞士洛迦诺电影节、英国爱丁堡电影节和法国戛纳电影节等,部分影片还获得了很好的奖项。这从侧面反映出(  )

A.中苏关系出现严重恶化B.外交逐渐突破意识形态影响C.双百方针促进电影发展D.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已被打破

16.

图1 1980—2010年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图
据图1可知(  )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助推开放B.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严重C.中国的工业化体系最终建立D.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17.

伯利克里指出: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因为在某个领域表现突出而被推荐来管理公共事务,没有一个人会因为属于某个特定阶层,而不是因为他本人的优秀而受到尊敬;没有一个贫穷但能给城市带来优良服务的人会由于身份微贱而被排斥在公共事务之外。 伯利克里意在强调(  )

A.公民能够平等的参与政治B.个人素质是参政的前提C.民主政治消除了阶层对立D.雅典重视对下层的救助

18.

中世纪神学家阿奎那认为,理性是一切生物的第一准则,法律是理性的,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圣法四个种类,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谈道: 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上帝有他的法;物质世界有它的法……人类有他们的法。 这反映(  )

A.启蒙运动传承了传统的理性思想B.两人的法律思想内涵一致C.孟德斯鸠没有真正否定宗教神学D.法律以人性为根本出发点

19.

1563年,英国政府颁布法律,规定由治安法官厘定劳工工资并监督执行。1813年,英国议会不顾工人们要求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呼声,断然废除了有关治安法官厘定工资的条款。这反映了(  )

A.政府取消了对经济的国家干预B.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经济政策C.英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持续下降D.工业资产阶级已经控制议会

20.

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指出: 这个公平则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面、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面的观念化的神圣化的表现。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 恩格斯意在强调(  )

A.应从现实条件出发分析问题B.通过革命手段解决住宅问题C.经济发展能实现真正的公平D.资产阶级革命具有进步作用

21.

表1 美国部分州国会参众两院席位分配统计

项目

罗德岛州

新墨西哥州

佛罗里达州

面积

人口2009

2706平方千米

105万人

314309 平方千米

210万人

151670平方千米

1670万人

参议院席位

2

2

2

众议院席位

2

3

25

据表1可知(  )

A.参众两院存在着分权与制衡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C.国会选举兼顾大小州的利益D.大州主导了国会的立法进程

22.

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这说明(  )

A.经济危机阻碍了苏联对外贸易B.斯大林模式弊端逐渐暴露C.西方国家对苏联封锁逐渐加强D.工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23.

冷战时期,美国总统肯尼迪组建了 和平队 ,以志愿者的方式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教师、医生、护士以及各种技术人员等 中等人力资源 。这一做法(  )

A.意在扶持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B.成功改变了美国的国家形象C.表明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外交D.有利于打压苏联势力的扩张

24.

图2为梵高的绘画作品《星月夜》,对其所属流派风格描述最准确的是 (  )
图2

A.采用变形和抽象表现手法B.特别强调画面的整体统一C.用主观感受塑造客观现象D.展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唐代民事法律除成文法外,还有不成文法的礼和习惯等。《唐律疏议》中的《名例》《户婚》等诸篇均有涉及民法,规定了有关民事权利主体的身份、土地所有权、婚姻、家庭、继承等内容,违者治罪。唐代民事法律虽有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实际的救济方法,但有违犯律、令和部分触犯习惯、礼教的民事行为,一律视为犯罪,符合唐代法律重刑事轻民事的惯例。相对于同时代的刑事等法律,唐代民事法律不甚发达,尤其在物权、债权领域没有建构起系统、明晰的规则体系。

——摘编自金眉《论唐代民事法律的发展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民法的特点。(8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要求清政府改革宪政,尽快与西方制度相接轨,并承诺放弃领事裁判权。此时,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顽固派意识到必须革新法律以保其统治。1907年9月,宪政编查馆正式将民法的编纂列入修律计划,制定了《大清民律草案》。《大清民律草案》起草过程中,既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的法理原则与制度,也保留了不少中国固有的传统制度,充分表现出外来法与传统法的冲突。《大清民律草案》打破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旧体例,是中国民法法典化的开端。

——摘编自马珺《从<大清民律草案>看传统法与外来法的冲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民法制定的背景及影响。(12分)
材料三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 民法典时代 正式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

——摘编自《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民法典》制定的意义。(5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柳卸林、葛爽、丁雪辰《工业革命的兴替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化——从制度基因与组织基因的角度》

材料是 者对三次工业革命领先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演化进行的归纳。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形成了长达一千多年辉煌的译经事业,这一时期,翻译理论主要显现在佛经翻译方面。晚明时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科学技术和学术思想趋于衰微,出现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渴求。中国士大夫们面对外患内乱的国势,期望通过会通中西哲学、宗教、科学,以期达到富国强兵。

——摘编自何晶、申连云《明末清初翻译高潮成因分析》等

材料二
正是靠着一批留学生、一批精通外文又心甘情愿献身革命的知识分子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以及共产国际的指导性文献,十月革命的经验才被传入并融化进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大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才得以迅速提高。大量马克思主义译著的出现和有关苏俄问题的译介,尤其是早期共产党人的翻译和传播活动,给中国人带来了新思想的火种,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成长提供了理论上和人才上的准备。

——摘编自王英鹏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翻译内容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翻译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意义。(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