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978
1980
1985
1990
国有企业
54.6
51.4
40.4
39.6
集体企业
43.3
44.6
37.2
31.7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2.1
4.0
22.4
28.7
——《中国统计年鉴》
史实
结论
A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决了农村的贫困问题
C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语:脱贫致富、下海、炒股等
计划经济体制得到完善
D
2017 年我国的小学、初中净入学率已达 99.9%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第十一章 在战火中诞生的第三共和国
一、第三共和国——在战火中诞生的“早产儿
二、从消极抵抗的“国防政府”到急于求和的国民议会
三、________—— “19 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
四、扑朔迷离的政体之争
五、尘埃落定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政府组织:政府机构较小,没有较大的常备军
历史传统:没有地主贵族
宗教文化:缺少很有实力的宗教势力
市场环境:巨大的开放的统一市场
二、材料阅读
三、开放性试题
——摘编自刘耀辉《克里斯托弗·希尔与英国革命研究》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五、开放性试题
文化现象类别
内容
图书馆
19世纪的国家图书馆对本国的“印刷记忆”加以保护,同时汇聚各时代、各民族的知识。这些知识宝库的影响力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马克思在英国国家图书馆为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完成了科学论证。流亡者也在这里酝酿革命计划,如中国的孙中山。
博物馆
大革命的时代里,王室收藏变成了公共博物馆。1815年之后,各国收回了拿破仑掠夺到巴黎的战利品,并修建博物馆陈列这些艺术品。民俗博物馆的展品大多是欧洲人从被殖民地区掠夺而来的。
世界博览会
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在伦敦举行。1876年的费城世博会让世界看到了美国的科技和工业潜力。最先进的成就、最时尚的话题,往往是博览会的主题。博览会证明即使世界最偏远的地域和种族,也可以成为全球知识体系的一员。
百科全书
民族主义者很早便意识到百科全书的价值:它是科学力量的总汇和文化地标,同时也是文化创造力的象征。在19世纪末,西欧北美各国都已拥有至少一套“百科全书”。各国都希望自己的百科全书能够成为汇集全球各时代、各民族的知识,记录科学最新成果的“万能宝典”。
社会报道
新的研究门类——社会报道和实证调查由此而出现。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
——摘编自【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19世纪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