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65.2021届贵州省盘州市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贵州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312

一、单选题

1.

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王要征求平民 国人 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西周晚期,王室重臣召公曾以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言论。这说明当时(  )

A.宗法分封制取代禅让制B.具有原始民主传统C.君王权力遭到严重削弱D.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2.

秦朝设置儒学七十博士,并允许其授徒讲学:秦亡后原秦朝儒生叔孙通参与西汉王朝朝仪的制定,曾经是秦廷博士的伏生在汉初独授《尚书》。由此可知,秦汉时期(  )

A.儒学处于官方统治地位B.焚书坑儒事件子虚乌有C.儒学及其经典得以传承D.统治者不重视法家思想

3.

辽宋夏金时期,大体上可以把淮水、大散关连成一条线,全国的经济区可以此线为对称轴,南北经济的发展是北不如南;从走向看,南与北的经济发达区,大多靠近这条轴线:离这条对称轴越远,经济则越落后。这表明(  )

A.政治中心开始北移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区域经济差异较大D.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4.

明朝中后期,江浙地区 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 ;福建南部 因为稻利薄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 ;河南、山东农村广种棉花,形成新兴产棉区;江西、陕西改田种烟。这种生产(  )

A.主要目的是满足自身需要B.冲击了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C.刺激了传统粮食生产发展D.把农业纳人商品市场体系中

5.

19世纪中期淮军与西方军队装备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据此可知 (  )
表1 

武器

发明时间

西方军队装备时间

淮军装备时间

雷明顿步枪林明顿

1865

1866

1873—1874

李式步枪黎意

1877

1879

1879

温彻斯特连发枪

1866

1877

1873

加特林机枪

1862

1864

1873

A.淮军军事力量壮大威胁清政府统治B.洋务运动在近代化领域取得重大成果C.淮军装备已赶超世界军事先进水平D.淮军实现了旧式军制向近代军制转变

6.

中国近代前期新办工矿业发展情况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阶段

新办工矿业数

资本总额增长万元

18721894

72

20907

18951898

80

1787

18991913

469

102427

导致以上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列强侵华方式的改变B.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C.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D.政府政策调整的推动

7.

抗战时期,抗战宣传队在根据地教唱百姓顺口溜: 懂了民族国家事,打倒日本心更坚。提笔墙上写大字,大家要知持久战。 晋察冀边区中学课程内容包括,研究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抗战策略边区政权及其基本政策。这些措施旨在(  )

A.巩固扩大抗日民主政权B.提高民众文化知识水平C.壮大反抗国民党的力量D.完善学校思想教育体系

8.

1958年,教育部提出初高中各年级都开设生产劳动课,每周2课时;各年级每学年均有14—28天的体力劳动时间。1961年,教育部又要求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倡导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劳动课时明显减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B.教育方针作出了重大调整C.工业化降低劳动技能要求D.适应国家调整的时代要求

9.

古罗马帝国的法理学家们大胆地提供判断,是为了解决面临的每一个具体问题,调整理论与实践之间细微的不平衡,两者兼顾,取得最好的效果。况且,大部分判断在若干世纪以后,从未被怀疑或抛弃,甚至从未被修改过。这说明(  )

A.罗马法具有精确性和实用性B.罗马帝国的统治具有示范性C.法理学家们的理论造诣深厚D.罗马自然法理念具有普遍性

10.

19世纪下半叶,德国出现了重大体制创新:一是教育与研究的结合,研究生教育、研究型大学开始出现;二是科学与产业的结合,产业实验室开始出现。随之,德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这反映了(  )

A.高等教育发展是科技中心形成的前提B.科技教育与工业的互动助推科技进步C.垄断组织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D.不同学科之间出现互相渗透的新特点

11.

某一文学流派描绘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下列作品与之属于同一文学流派的是(  )

A.《人间喜剧》B.《巴黎圣母院》C.《战争与和平》D.《等待戈多》

12.

图5为2017年国际进出口地区份额分布图。由图中可以看出 (  )

A.地区贸易不平衡现象严重B.世界贸易助推经济全球化C.国际经济旧秩序已被打破D.各国普遍推行贸易自由化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朱熹认为要认识世界,要找回 天理 ,可从分析万物下手,识其 性,最终得其 。这就是所谓 格物致知 。朱熹对《礼运》中月有盈缺问题的怀疑,鲜明地体现了科技所要求的怀疑精神,在当时无疑是积极的思想观念。理学家们强烈地探讨自然的兴趣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昌明的时代,不仅有世界三大发明的完成,而且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医药学、工农业、纺织技术以及火药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摘编自宋时磊《国学学术发展简史》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主要是以文化观念的形态呈现,由思想精英们揭示的科学态度、科学信仰和科学方法,作为一种内在解放力量蕴含于新的价值观念当中,汇成了一股以文化的、伦理觉悟为号召,以启蒙为目的的救国思潮,他们将启蒙建立在对科学的依赖之上,使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成为理性精神的固有品质、他们认为科学所带来的技术、政治和经济变革,只是科学功能的一方面。科学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为人们提供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于是,推翻不合理的伦理价值体系,树立新的秩序原则,培养独立人格,改善社会与人生的境遇,种种文化救国的主张背后都无不体现着科学理性精神。

——摘编自任鸿隽《科学救国之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 格物致知 主张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 科学 的内涵及其积极作用。(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二十世纪的百年是迄今人类历史上变革最大、斗争最激烈、折腾最多的一个世纪,有人称之为 人类流血最多和怨恨最深的世纪 。有人概括道: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世纪;也是人类历史上社会震荡最激烈、最不稳定的一个世纪;还是人类历史上意识形态斗争最激烈、思潮变化巨大、技术知识猛增、信息传播速度最快的一个世纪。对20世纪而言,自由主义历史观的预言是 自由而繁荣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激进主义历史观的预言是 社会主义新纪元新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罗荣渠《二十世纪回顾与二十一世纪前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选择一个角度,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15分)
材料
明初实行世兵制,军士编制在卫所中,军官一般15岁可以袭职,60岁退役,其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宁卫地方,一是屯田生产。守卫地方城池的称守军,进行屯田生产的称屯军。屯军以屯田生产的收获供给自己也供给守军,整个军队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武装集团。因此朱元璋说: 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来。 但正统年间(明建国70年后)世兵制已经走到了死胡同,明廷不得不实行募兵。募兵完全是战斗部队,薪饷来源于国家财政,是名符其实的国家常备军。但实行募兵制能否建立一支精锐的部队关键在于募兵之人和领兵之人。嘉靖年间,在东南沿海谭纶和戚继光都亲自募兵,募后严加训练,所以都成了精兵,尤以戚继光的 戚家军 更为有名。而明末往往不是将领亲自募兵,募兵一人,领兵为另一人,募时不加挑选,募后不加训练,逃跑不加追究,所以这时募兵组成的军队同卫所军一样不能打仗。

——摘编自范中义《论明朝军制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兵制的特点,并分析其衰落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世兵制相比,募兵制发生的变化,并对募兵制进行评析。(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16年,索姆河战役中,双方死伤人数高达120万人。因此,英国要求所有白人不可用做后勤劳工,于是英法被迫使用有色人种劳工加入军需后勤的行列。1916年,中国与英法分别签署了招工合同。1917年1月18日,英军第一艘劳工船从威海卫起航。此时计划的航线有两条:一是经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到达马赛;二是经印度洋、好望角、西非、直布罗陀到英国德文港、马赛。1917年2月17日,载有中国劳工的法国客船阿多斯号在地中海马耳他附近海城被德军鱼雷击沉,船上的543名中国劳工遇难。同时,德国海军的袭击也开始从地中海延展到了印度洋,这促使英国改变原来的运输劳工航线,启用太平洋——加拿大——大西洋线路。加拿大政府迅速回应,同意用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承运中国劳工。在整个运输的过程中,德国的鱼雷潜艇未侵入太平洋航线,加拿大全境也是和平的,1917年德军的鱼雷潜艇也全年没有在大西洋加拿大海城出现。一战中,14万中国劳工赴协约国战场做后勤保障工作,其中由太平洋——加拿大——大西洋航线运送的,占运输总数的89%。

——据石晓宁《一战中国劳工过境加拿大过程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华工参战的主要原因及其主要贡献。(11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改用太平洋——加拿大——大西洋航线的原因。(4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荣毅仁生于1916年,江苏无锡人。1937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荣毅仁便开始辅佐父亲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逐渐成为荣氏20多个家族企业的代表。建国前夕,荣氏家族其他成员和上海的其他资本家一样,纷纷离开大陆,而荣毅仁决定留下来。他积极支持抗美援朝,捐献七架飞机和大量衣物。1954年5月,他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对申新纺织公司等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在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起了带头作用,并将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捐给国家,被称为 红色资本家 文革 期间,他虽身处递(逆)境,但始终没有动摇自己对党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改革开放后,曾担任国家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79年10月,荣毅仁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他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做法,广泛开展中外经济技术合作,引进资金和技术,在国内开展金融、技术、贸易、房地产、经济咨询、卫星通讯等业务,并在海外择机投资,发行债券,在诸多业务领域成为国内首创,将中信公司建成为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摘编自袁自强《荣毅仁与共产党的合作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荣毅仁的主要功绩。(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荣毅仁人生成功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