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94.2021届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0 浏览数:377

一、单选题

1.

在百家争鸣中,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 治国,平天下 之道。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

A.侧重于实现人生价值B.治国主张具有互补性C.蕴含服务社会的理想D.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2.

如表所示是不同书籍中对春秋和汉朝时期的相关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记述

出处

越王勾践命人种葛,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吴王夫差

袁康《越绝书》

在汉代,浙江会籍与河南陈留、陕西汉中、山东淄博并称四大麻坊织业中心

陈桥驿《浙江省地理》

会籍吴人陆续:建武中为尚书令。美姿貌,喜着越布单衣,光武见而好之,自是常就会稽郡献越布。

班固《后汉书》

A.南北手工业技术交流频繁B.浙江纺织技术水平较高C.纺织业在南方占重要地位D.南北经济差距明显缩小

3.

司马光批评王安石某法令的执行,令 贫富相兼,共为保甲 ,贫者得钱后无力偿还, 吏督之急 则逃散四方,富者不去,则独偿数家所负数。该法令是(  )

A.均输法B.免役法C.青苗法D.市易法

4.

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在地方各省设立左、右布政使各1人。作为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提刑按察使1人,负责司法之事;都指挥使则负责本省军事防务。明初这一措施(  )

A.仿照了宋代地方管理制度B.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大变革C.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控D.易于造成地方官吏不作为

5.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说: 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 清廷签约代表曹英也认为, 唯一切善后事宜,尚须明晰妥议,立定章程,尽一办理,方可期一劳永逸,永杜兵端 。这反映出,《南京条约》签订后(  )

A.国家平等交往原则在中国确立B.统治集团对国际形势形成理性判断C.传统天朝体制的影响逐步消除D.中国外交开启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6.

康有为称严复 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并发出 眼中未见有此等人 的赞叹。这一赞誉主要是基于严复(  )

A.借助进化论宣传维新思想B.明确反对专制,主张君主立宪C.呼吁民众自强以救亡图存D.托古改制,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7.

如表所示为1920年《新青年》刊发的关于各地工人状况的部分调查报告。这说明当时 (  )

作者

篇名

作者

篇名

陈独秀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李崑

《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莫如

《南京劳动状况》

李幽影

《北京劳动状况》

高君宇

《山西劳动状况》

马伯援

《湖北河南底风俗》

铁民

《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

刘云生

《汉口苦力状况》

A.中国共产党重视工农联合B.全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C.国民的参政意识日益增强D.知识分子注重社会实践

8.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齐齐哈尔市市长的朱光在《齐齐哈尔工作简单介绍》报告中说: 我们占领齐市后,能否保确保,尚难肯定。故主要工作应是宣传党的各种政策,接收和掌握政权,镇压反动,肃清市里的反动残余武装,使市民复业、复工、复学,安定秩序。 该报告(  )

A.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B.表明东北成为解放战争的大后方C.为中共中央工作中心转移积累了经验D.体现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愿望

9.

有人认为,万隆会议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处理和发展周边国家关系进程的延伸和拓展。中国对万隆会议的立场和态度,集中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对民主中立国家的认识和国际格局发展变化新的战略判断。据此可知,万隆会议(  )

A.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方针B.是特殊时期外交战略的有效探索C.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D.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实践的开始

10.

1978年以来,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如表所示(单位:%)这一变化得益于 (  )

1978

1985

1990

1995

1997

粮食作物

804

758

765

734

733

经济作物

96

156

144

150

146

其他作物

100

86

91

116

121

A.农民经营自主权扩大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中央政府的统一规划D.农村土地制度的性质

11.

公元前406年,因与斯巴达作战,雅典迫切地需要扩充海军,因此对任何愿意在海军中服役的人,都授予他们公民身份,一些奴隶也因参加与斯巴达的战争而获得公民身份。这表明当时雅典(  )

A.城邦内的居民均能够成为公民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有所扩大D.公民的城邦意识较强

12.

19世纪以前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被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强烈的冲击和挑战。欧美社会普遍出现了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在此背景下产生的艺术源派是(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3.

1875年年底,法国在选举75名参议院终身议员时,当选者中有60名共和派;1876年,选举其余参议院议员时,又有92名共和派当选;同年举行的众议院选举,共和派也取得了胜利并得到360个席位,而王政派只有155席。这表明,当时法国(  )

A.民主自由之路异常艰难B.实行共和体制是大势所趋C.总统共和制度真正确立D.政治保守势力已荡然无存

14.

1904年,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有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产值占总产值的38%。这反映了此时美国(  )

A.生产关系经历变革B.经济指导思想发生变化C.开启了近代化历程D.近代工厂制度应运而生

15.

1939年8月,苏德双方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图2所示是为讽刺该条约的签订而创作的漫画《荒唐的伴侣》。对该漫画主旨信息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  )
图2

A.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B.为苏联赢取短暂和平C.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并没能阻止苏德交战

16.

21世纪以来,不仅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数量大量增加,而且欧盟 东扩 以及亚太经合组织制度化,原有的区域经济集团也不断取得新发展,这表明(  )

A.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B.经济全球化得到发展C.南北经济合作日益频繁D.新兴经济体发展迅猛

二、材料阅读

17.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西汉时期、隋唐时期、明朝中后期)的工商业中心城镇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图1                                                                    图2 
图3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工商业中心城镇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在西潮东渐逐步扩张的过程中,新的地理知识伴随着日渐发达的报刊与出版品等现代媒介,在中国广泛传播。与此同时,清中叶以来,一连串由西方列强所发起的 商战 学战 兵战 ,给晚清政府带来的屈辱性后果,有力地挑战着士大夫思想中的天朝意识与天下观念。从此,以 世界大势 为价值标准的新地理观开始主导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一个 万国 竞逐的 国家体系 逐渐代 天下 而起——民族国家取代了专制王权,国际法下的对等关系取代了朝贡制度,以国力比拼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取代了 怀柔远人 式的文明教化。不过,即使有上述的转变,传统天下观中 驾于欧美之上 的理想也始终是近代中国国家主义的一个特色。

——摘编自黄克武、王建朗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晚清社会国家观念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活动继续延续民国前期的发展轨迹,相对盲目且自发,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以向本国政府施加压力为主要方式,争取各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支持。局部抗战时期,国内学生、留学生特别是归国留日学生以学生运动为主要形式,掀起了民间外交活动的高潮。1931年9月28日,中央大学学生就质问外交部部长王正廷为何不积极抗日。1932年3月,部分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自发成立国民外交协会,发行《国民外交杂志》宣传其主张,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活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宋庆龄、沈钧儒、李公朴等知名人士,以及辽宁国民外交协会、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也积极参与进来,开展民间外交活动,但收效并不明显。

——摘编自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不仅立即着手创设官方外交,而且几乎同时创立了新中国的民间外交(时称 人民外交 )。民间外交成为新中国发展与非建交国家,特别是非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主要渠道。20世纪50~70年代,在开辟民间外交的实践中,中国逐步形成了 民间先行、以民促官 以官代民、官民并举 的方针,并建立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民间外交组织,积极开展与各国各界人士的友好交往。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外交中心工作的转移。民间外交从开辟国家关系逐步向服务经济建设转型,民间外交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为新中国构建新型外交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张骥等《中国民间外交、地方外交与人文交流70年人民的外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日战争时期至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民间外交活动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民间外交转型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外交转型的历史启示。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8世纪后半期,英国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的飞跃发展需要强大的运输方式作后盾,充当了工业革命大动脉的运河应运而生。到1835年,英国在地理上建立起了全国性的运河网络。由于运河的开凿,内陆煤矿资源得到开发,从第一条运河的开凿到1830年,英国的煤产量翻了六番,运河的通航使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的煤价降低了一半。大量工厂沿着运河兴建起来,如切斯特菲尔德运河的通航刺激了数十家制铁厂的建立。运河通常开凿于人口稀疏的地区,但大城镇往往是其终点,一批新城镇因运河运输而崛起。

——摘编自张艳伟《试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运河业》

材料二
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启工业并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发展运河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德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欧交通业发展的认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