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7.2020—2021学年度江苏省南京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3 浏览数:291

一、单选题

1.

右表是小王同学记录的新石器时代某种文化遗存的主要特征,该文化最有可能是 (  )

特征1: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

特征2:陶器为黑陶,器表常有绳纹、刻划纹

特征3:有大量稻壳遗迹和猪、狗、水牛等家畜遗骨

特征4:采用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

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仰韶文化

2.

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 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主张 节用,节葬,非乐 。他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 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来充当,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B.庄子C.墨子D.韩非

3.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疆域图,下列属于这一朝代的历史事件是 (  )

A.商鞅变法B.围魏救赵C.焚书坑儒D.党锢之祸

4.

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史学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材料论述的著作是(  )

A.《黄帝内经》B.《史记》C.《汉书》D.《九章算术》

5.

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 材料中所述现象表明,氐人(  )

A.建立政权已经统一北方地区B.充分了解汉族典章制度C.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D.逐渐改变传统生活习惯

6.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愈发扩大,他们自行任免下属文武官员,地方官吏几乎成了节度使的家臣,士兵几乎成了节度使的私家武装。节度使一旦死去,或由子嗣继任,或由部下接班。朝廷委派的继承人选往往无法立足,朝廷也无可奈何。史学界对以上现象称之为(  )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朋党之争D.五代十国

7.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格局,不可能为官僚政治选拔出优秀的人才,相反还对中央集权产生离心力量,于是变革势在必行。 变革上述 格局 的选官制度形成于(  )

A.两汉时期B.曹魏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8.

莫高窟盛唐第217窟壁画中的人物,身穿驳领窄袖袍服,脚穿乌靴。幞头是唐朝典型的冠式,而驳领窄袖袍是胡服的特征。形成于唐朝的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

A.开放包容B.影响深远C.领先世界D.固守传统

9.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青苗法规定: 愿请领青苗钱者,十户为一保,约钱数多少,量人户物力,其愿请者必须有偿还能力,不得亏损官本。 由此可见,青苗法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救济广大流民B.增加政府收入C.消弭战争威胁D.恢复募兵制度

10.

据史书记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 以上现象出现在(  )

A.辽朝B.西夏C.金朝D.元朝

11.

宋与金政权之间民间往来十分密切,官方在边界 皆设场官,严历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 。材料中 场官 的主要职责是(  )

A.领兵作战B.维护贸易C.批复奏章D.强买强卖

12.

在众多理论著作中,他的《梦溪笔谈》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以笔记体的形式记载了大量的内容,涉及科技、医药、工程、诗歌、音乐、书画等众多学科领域。 材料中的 是(  )

A.僧一行B.郭守敬C.沈括D.徐光启

13.

明永乐朝的海上活动,起初主要是为了寻找失踪的惠帝,但演变到后来,却变成宣扬国威和搜求奇珍异宝。搜求的方式不外发动各国进贡,或交易取得。 对材料中的这场 海上活动 表述正确的是(  )

A.首航得到明太祖的支持B.最远到达非洲好望角C.有利于平息倭寇的骚扰D.财政负担大未能持续

14.

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清朝雍正帝进一步完善了密折奏事制度。拥有密奏权的官员既有封疆大吏,也有七品县令,人数有1000多人。由此可见,密折制度(  )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B.加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管辖C.摆脱了对内阁大臣的依赖D.缓解了各级官员之间的矛盾

15.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结构的重要变化之一,是经济作物种植业在农业中的地位有较大的上升,而水稻种植业的地位则相对有所下降。在太湖地区,甚至还出现了 桑争稻田 的现象。以上材料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  )

A.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量减少C.农业生产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D.普通农户的家庭收益急剧降低

16.

魏源《圣武记》中记载: 官设水师米艇(便捷战船),每艘官价四千,已仅洋艘五分之一。层层扣蚀,到工又不及一半。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闭关锁国B.白银外流C.制度缺陷D.官吏贪污

17.

下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曾国藩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孙中山

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蒋介石

太平天国之战争,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据此可知(  )

A.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没有定论B.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C.评论者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D.后世观点比当时言论更加真实

18.

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刊印的《朝鲜水战得胜捷图》,配文 此时朝鲜陆路屡胜倭人,北洋海军养精蓄锐,所望风驰电扫……载兵十万,协海军全力直指东京,使彼肉袒牵羊势穷力屈。 材料中所述的战争是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

在漫画《太多的高利贷者》中,俄国皇帝、德国皇帝和英国国王手中都拿着要求清政府赔款的条文,同时,俄国、日本和英国君王手中还拿着天平秤。一个中国人双膝跪地,目瞪口呆的举起双手。漫画右侧是山姆大叔,他若有所思的注视着这一切。与该漫画内容最为相关的是 (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

孙中山在总结辛亥革命胜利的经过时说: 武昌既稍能支久,则所欲救武汉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汉之一着,而在各省之响应也。 这说明(  )

A.武昌起义成功是历史的偶然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C.清朝统治已从内部分崩离析D.广大人民群众主导革命进程

21.

《东方杂志》上曾有人撰文说: 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主义(注:布尔什维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 雄鸡一鸣天下晓 的情景。 材料中叙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于(  )

A.1911—1915B.1915—1927C.1927—1937D.1937—1945

22.

一位美国外交官记述: 1925年5月30日,我在上海市中心的一条人行道上散步的时候,看到我前面的一条大马路上挤满了人 在挤过了两三段街道之后,到达了人群的前沿 年轻的共产党人带头举行了抗议示威 。这些抗议示威活动(  )

A.揭开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序幕B.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C.探索了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道路D.显示了中国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

23.

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材料中开启14年反抗日本侵略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

24.

下表是二次大战中美、苏、中、英抗击世界法西斯的主要统计数据示意图。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抗日战争是炎黄子孙的全民族抗战B.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超过英国
C.中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主要依靠盟军的支持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5.

下图中的纸币发行于1949年5月,是中国货币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虽然面值高达60亿元,但在当时只值1/100块银元。按当时上海一石米的价格计算,这张纸币只能买到大约77粒大米。这说明 (  )

A.物资供应充足推动经济繁荣B.纸币发行破坏解放区的稳定C.边疆地区已经实现社会转型D.国统区的经济正在走向崩溃

26.

早在1941年,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广大的国际朋友,周恩来明确提出: 干革命的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 求同存异 ”。在新中国初期的对外交往中,为团结更多国际朋友,明确提出该思想的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B.中缅会谈C.亚非会议D.中印会谈

27.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表(摘编自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年份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煤产量

1952

164亿吨

14万吨

135万吨

065亿吨

1957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增长

19%

26%

296%

100%

导致这一时期粮、棉、钢、煤产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恢复国民经济B.土地改革C.一五计划实施D.抗美援朝

28.

基于时间轴的观察和解释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A.B.C.D对应的历史解释,正确的是 (  )

A.七千人大会促进经济增长B.自然灾害加深经济困难C.中共八大调整了经济结构D.大跃进促经济高速发展

29.

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明确规定: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和平统一是解决两岸分歧的唯一方式B.民族问题导致两岸的长期对立C.一个中国的原则已成台湾各界的共识D.立法体现中国政府的统一决心

30.

从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增长的状态。结合下图相关信息,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中国政府大力引进外资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C.计划经济体制长期推行D.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二、材料阅读

31.

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推动了周边各族对中华文明高度的认同感。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汉高帝将宗室女奉献给单于,又约定每年向匈奴贡献一定数量的丝绸酒米,以求苟安。文帝时匈奴再次南下掳掠,并不断在边境侵扰,汉朝不能抵御,仍维持既定之议。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大将军卫青率大军北击匈奴,再次收复河南地,移民十万驻朔方。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领大军先后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境)和祁连山,大败匈奴军,斩俘四万余人。

——摘编自蔡美彪著《中华史纲》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

——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在处理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待边疆各族的策略并归纳其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说明清代在民族政策上的 有所创新 ,并简析清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意义。(5分)

32.

民族意识的觉醒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道路上不可缺失的重要的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到了十九世纪,与我抗衡的是几个以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强国。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我们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和民族的危险,因此不图改革,枉费了二十年的光阴。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才有同治初年由奕 、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既是肯定人的基本权利,也是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

材料三
不言而喻,1919年的伟大思想浪潮是由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北京大学已成为现代化的高等学府,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时,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思想,这种进步风气很快推动了语言改革运动。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的侵略,爱国民众日益关心国家的命运。军阀们为了私利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1919年山东问题的纠纷,使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达到新高峰。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 重大打击 自强运动 历史事件分别指什么?作者认为中国遭受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思想有什么进步之处?这种进步因哪一战争的失败而引发?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实现国民拥有政治权利的途径。(5分)
(3)材料三中 伟大思想浪潮 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归纳其成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的作用。(5分)

33.

坚持道路自信是中共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准备蓄积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与强大敌人在力量不够时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渐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 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 ?并由此开辟了一条怎样通向革命胜利的道路?(3分)
(2)为实现材料二中所述的 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怎样重大的战略决策,具有怎样深远的历史意义?(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近代以来 引领中华民族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的三位领袖人物。依据材料三,概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