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0.2020—2021学年度山东省高一第一学期选课调考大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9 浏览数:319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指出,商代法律是在继承夏代 奉天罚罪 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根据 的名义制定的,统治者对人的处罚都特别强调鬼神和上帝的意思。据此可知,商代(  )

A.沿袭了夏代的官僚体制B.政治领域神权色彩较浓厚C.民众普遍崇信天神意志D.统治者借助神权实现集权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被中原人称为 荆蛮 ,但楚人却公认炎黄联盟的祝融为其祖先,并把楚人起源地河南新郑称为 祝融之墟 。这反映出楚人(  )

A.对华夏文明的认同B.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涵C.重视传承华夏文明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融合

3.

在秦朝,郡级行政机关由郡守主持全郡政务,但郡守必须上承中央政令。同时,秦朝在郡中还设郡尉,负责军务;设郡监,监察该郡的行政。这表明秦朝(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权威D.注重地方权力相互制约

4.

表1为东汉田庄生产一览表。据表可推知,东汉田庄 (  )
表1 

生产行业

种类

农业

粮食作物

麦、粟、黍、粳稻、大豆

经济作物

胡麻、牡麻、蓝靛

手工业

食用

酿醋、酿酒、制糖

服饰

纺织各种麻布和丝织物

冶铁

制造各种农具、兵器

A.内部商品交换频繁B.已摆脱了政府的控制C.行业之间彼此隔离D.生产具有自给自足性

5.

公元196年,曹操开始在许昌屯田,把流民以军队的形式编制起来,分给他们耕种的土地。还规定使用官牛耕种的民户按收成的十分之六缴纳地租,不用官牛耕种的按收成的一半缴纳地租。这一举措在当时的意义是(  )

A.加强了军事力量以提高战斗力B.改革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提高了综合国力以推动全国统一D.恢复了生产并稳定社会秩序

6.

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佛教宣称 人王即是法王 皇帝即当今如来 。北魏僧法果曾说: 我非拜天子,乃礼佛耳。 这些言论反映出北朝佛教(  )

A.汲取了儒家思想的精髓B.在中国本土化的倾向C.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获得君主的倾力支持

7.

读图1,该图反映的制度(贡院放榜(  )
图1

A.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简化了官员选拔的程序C.实现了仕途晋升的公平D.淡化了光宗耀祖的观念

8.

宋太宗时期,宰相有9人,参知政事有23人,枢密使有4人,知枢密院事有3人,枢密副使有12人,同知枢密院事有7人,签书枢密院事有5人,三司使有22人,除去重复任职者,参与这个宰相群体的有55人。宋太宗的这些措施(  )

A.激化了君相间矛盾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意在防范宰相专权D.缩小了地方的行政权力

9.

辽太宗时期迁移汉人和渤海人,使其居于 地沃宜耕植 的上京附近地区,同时还诏令 诸道兵,仍戒敢有伤禾稼者以军法论 。材料表明辽朝(  )

A.注重对农耕经济的保护B.认识到仁政思想的重要性C.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D.由游牧文明转向农耕文明

10.

在西夏崇宗、仁宗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大兴学校,封孔子为 文宣帝 ,求购儒家经典,对其中的一些经典进行注释,并设立翰林院安置博学多才的儒士。这反映出当时的西夏(  )

A.儒家文化与党项文化融合B.自觉接受并学习儒家文化C.儒家文化深入社会生活D.文化政策由封闭走向开放

11.

据(明史)记载,洪武年间本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但后被明太祖斥责还乡:且终生不用;太祖甚至还制作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太祖此举(  )

A.平衡了宦官与宰相矛盾B.试图阻止宦官进入宫廷C.意在防范宦官专权的局面D.根除了君主专制的威胁

12.

1840—1860年,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 师夷长技 的思想,逐渐更多地关注世界。他们最早的做法是(  )

A.宣传西方政治文明B.唤醒民众的世界意识C.创办大量民族工业D.翻译并撰写著作介绍西方

13.

武昌起义后,在南北双方和谈过程中.列强声称 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 ,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这意味着(  )

A.辛亥革命面临失败的风险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C.列强希望中国建立民主政治D.南北和谈 已宣告失败

14.

图2为1911年出版的《妇女时报》第2号刊载的一幅题词为 刘君吉生与陈女史定贞本年四月二十三日新式结婚时之摄影 的结婚照。据此可知,当时 (  )
图2

A.拍结婚照是社会普遍现象B.新式婚俗在中国已经出现C.自由婚姻是年轻,人的共识D.城乡婚俗有很大的差异

15.

1924年9月的《银行周报》对中国蚕桑业的发展进行了报道: 年来湖北、山东,福建等省,均在提倡蚕桑,产茧日多,只因限于省界,凡华商前往采办,除纳产税外,每过一省 ,须纳通过税厘,丝本合重,裹足不前。 这一状况(  )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D.阻断了商品的自由流通

二、材料阅读

16.

图3、图4、图5分别为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列国形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摘编自许绰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根据图3、图4、图5的信息,从两个角度得出历史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阐释。(12 分)

17.

汉代与宋代都比较重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汉武帝以前,对于西南夷与中原的政治联系,史书上仅留下战国后期楚人庄蹯领兵入滇,就地为王的传说。西汉王朝初期,西汉与西南诸夷各设关卡,只有邻近的巴蜀地区与之有暗中的民间贸易。汉武帝接受唐蒙的建议,试图借助夜郎兵力来消灭南越国势力,从此揭开了两汉王朝经略西南夷的序幕。唐蒙到西南夷后,向夜郎及其周边部族的君长赠送丰厚的财物,诱使其臣服于汉朝。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借助南越的兵力在西南夷地区伐叛柔服,所向披靡,赐封夜郎王、滇王,允许他们统治本族;设置沈犁等7郡,将西南夷正式纳入西汉王朝版图。

——摘编自彭丰文《从两汉西南夷经略看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宋朝十分重视对西南地区的经营管理。宋代是广西历史上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但是由于广西区内的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发展速度明显跟不上其他地方,同时,区内不同地方的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宋王朝对广西境内不同地区的治理策略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调整。在桂西北地区,宋王朝主要采用 以夷制夷 的治理方法,通过设置羁縻州、县、峒来管理地方。

——摘编自易建龙《论宋王朝治理桂西北民族地区的策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南夷与汉朝关系的发展及汉朝经略西南夷的措施。(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在桂西北采取 以夷制夷 治理方法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原政权治理西南边疆的影响。(3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明政府只要有货币,就可以随时在市场上买到所需的行政物品和军用品,也可以在市场上雇人服役。同时,为了简化征收手续和省去麻烦,明政府向人民征发的赋役由实物改为货币,由劳役制改为雇役制和代役制。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进行经济改革,在全国实行 一条鞭 法的赋役制度,在役法上,把各种役目合并,取消了 力差 ,由官府雇役充当。实行赋役合一, 计亩征银 ,除江南供应宫廷用的漕粮外,其余地区如山东等地的赋役全部改为征收白银。在浙江海盐县,隆庆时人钱薇说: 邑城南境人以钱为租,地每岁八百,肥者千。 在松江地区,嘉靖、隆庆年间,大学士徐阶在华亭县岁租银九千八百余两,上海、青浦、平湖、嘉兴不计也。

——摘编自李龙潜《试论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9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解读的认识。(4分)

19.

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就是在反帝反封建的历程中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840年以后,救亡以实现民族独立,启蒙以实现人民解放成为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由于缺失先进的政治制度、主体性救亡力量和从容的时间和空间,中国救亡从一开始就陷入困境。民主正是在破解救亡困境的历史课题中被提出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唤醒了经世致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爆发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推动了洋务派借助中体西用谋求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经世致用和中体西用的救亡策略虽然不可能突破君主专制体制,但它们却不经意地点燃了现代科技意识、世界意识、救亡意识的启蒙星火,为民主在中国的萌生积累了主客观条件,历史的变动跑到了历史主体的前面。
甲午战败引发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但清王朝依然固守君主专制制度。于是,中国的教亡运动在经历了短暂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之后,走向了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造成了不可逆的制度革命。新文化运动推动资产阶级的民主启蒙达到高峰。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启蒙产生了保留和转向,马克思主义逐渐成长为民主启蒙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刘永春《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研究》

(1)编写一幕发生在近代中国历史学术研究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8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救亡的历史是一部 近代化史 。 (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