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3.2020—2021学年度江苏省扬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40 浏览数:210

一、单选题

1.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分层化也比较明显。对陶寺遗址的解读合理的是(  )

A.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B.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D.反映了商朝的社会矛盾

2.

春秋战国的一位思想家 通常被看成是中国的 第一位私人思想家 ,他有效地避开了政治秩序的结构而把他的通见直接传授给了门徒。 他是(  )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

3.

战国时期,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可以养活六到九人,甚至十人,这就使得 五口之家 八口之家 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铁犁牛耕的推广B.统一趋势日益增强C.商鞅变法的推动D.各诸侯国兴修水利

4.

《中国社会史》中记述: 公元前198年,中国一公主下嫁匈奴首领单于。汉君每年向单于奉献丝、酒、米、铜币等重要礼品。 为改变这一状况,汉武帝采取的直接举措是(  )

A.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B.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C.任用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反击D.实行盐铁官营,加强经济控制

5.

李白有诗云: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诗中 吴宫 位于图中 (  )

A.建业B.洛阳C.成都D.荆州

6.

据《通典》记载,唐时 其制诏举人……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第者特授以美官,其次则予出身。 该制度是(  )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

7.

《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 火烧令坚 后用于印刷。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经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黏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由此可见(  )

A.古文献资料时代久远均不可靠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判断D.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

8.

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反映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  )

A.由汉返胡B.模仿北宋C.专制集权D.因俗而治

9.

下表是北宋时期户数及其增长指数表,这最适合用来说明这一时期 (  )

年 代

户 数

增长指数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

3090505

100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

4132576

134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

8677677

281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

12917221

418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

17211713

557

A.农业成就突出B.手工业显著进步C.城市空前繁荣D.经济重心的南移

10.

历史上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在文学、历史、律令、辞书等方面留下了大量文献资料。这表明(  )

A.北方社会发展水平超越了北宋B.宋元新文学体裁有了新物质基础C.中华文明史上又书写了新内容D.新大一统王朝建立的时机已成熟

11.

朱元璋是一位比较勤政的皇帝。他即使 眛爽临朝,日宴忘餐 还是招架不了,不得不承认, 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废丞相B.设内阁C.设军机处D.密折奏事

12.

达赖、班禅及其他大小活佛辞世后,要通过 灵童转世 的方法选择继任者。最初,势力庞大的农奴主,经常操纵 灵童 的人选。为解决这一问题,乾隆帝推行了(  )

A.册封五世达赖B.完善金瓶掣签制度C.设立伊犁将军D.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13.

18世纪中国本土商业网点更加紧密。每一重要行会(山西的银行家,安徽新安的商人)在大城市都拥有地方会馆,作为会堂,拥有供过往人员用的客栈以及仓库、分支机构、钱庄。材料表明(  )

A.山西、安徽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实力雄厚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C.工商皆本 的观念影响广泛D.传统小农经济已经失去优势地位

14.

据《清宣宗实录》记载,1842年3月,道光皇帝发出了一道长长的上谕,向大臣们一口气提了19个问题,如 英国到底在什么地方,它离中国有多远? 听说英国女王才二十多岁,何以被推为一国之主? 这直接反映出他(  )

A.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B.夷夏观念的根深蒂固C.民族意识的巨大缺失D.天朝上国的狂妄自大

15.

下图为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的目录节选。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B.戊戌维新运动C.清末 新政 D.辛亥革命

16.

近代中国著名实业家张謇主张 以为举事必先智,启民智必由教育;而教育非空言所能达,乃先实业;实业、教育既相资有成,乃及慈慈,乃及公益。 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A.诠释了实业、教育、公益三者的关系B.强调发展实业的重要性C.说明了实业振兴与教育发展不可分割D.忽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17.

维新派在教育文化方面采取的有力措施是废八股改策论和举办京师大学堂。若用两个词组总结其特点,最合适的是(  )

A.民主 科学 B.除旧 布新 C.文明 进步 D.保守 鼎新

18.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一书中提出了 现代性 概念,其特征主要包括:民主化、法制化和工业化。辛亥革命在 法制化 方面的主要表现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

中国的现代政治漫画于20世纪初开始见诸报纸和杂志。下图是沈伯尘的一幅政治漫画,这反映出当时 (  )

A.预备立宪,政治骗局B.洪宪帝制,倒行逆施C.军阀割据,蹂躏人民D.国民政府,专制独裁

20.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指出, 这一次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其尖锐彻底的程度、所向无前的气势,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1.

毛泽东曾说: 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 据此可见,五四运动是一场(  )

A.伟大爱国革命运动B.伟大社会革命运动C.伟大思想启蒙运动D.伟大政治改良运动

22.

《西行漫记》中有一段描述:一位农民说 如果让我们选择,我们当然要红军。我的一个儿子就在红军里,是我自己把他送去的。白军来了要粮食,从来不说一句付钱的话。 这一场景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民族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3.

愿全国民众平日同情于本党之主义及政纲者,更移其平日同情之心,进而同情与本党之出师,赞助本党之出师,参加本党之作战;则军阀势力之推倒,将愈加迅速,统一政府之建设,将愈有保障。 上述内容有可能出自(  )

A.《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C.《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D.《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出师北伐宣言》

24.

下图是一张保存不完整的近代中国形势图。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

A.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燎原之势B.实现了红军战略大转移C.为夺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D.加速解放战争胜利进程

25.

1938年春,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等人专程拜望八路军领导人朱德、彭德怀等,感谢八路军 对于忻口战事有极大帮助 ,盛赞其 是复兴民族的最精锐的部队 。材料中的 忻口战事 (  )

A.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B.标志着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C.体现了团结御侮的民族精神D.粉碎了日军 三个月亡华 的企图

26.

下列是一位中国农民的一天记录。据此推断,它发生在(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根据地C.陕甘宁边区D.山东解放区

27.

1945年9月29日,《大公报》发表社评: 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民听了高兴,世界人民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毛泽东此行的目的地是(  )

A.南京B.重庆C.天津D.武汉

28.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 大长城 牌香烟,烟标采用雄伟坚固的长城图案,象征着中国人民 抵抗侵略,保家卫国 的决心。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  )

A.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B.打出了国威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表明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9.

1954年以后,周边国家政府对中国的疑惧心理明显减少,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迅速增加,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的政策开始被冲破。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提出了(  )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一边倒 的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 的主张

30.

从全国社会总产值的构成来看,1957年总产值达到1606亿元,比1952年增长70.9%。其中,农业产值537亿元,增长24.8%,所占比重降为33 4%;工业产值704亿元,增长1倍多,所占比重上升到43.8%。这说明我国(  )

A.国民经济已得到了基本恢复B.初步改变了以农为主的局面C.已建成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D.大跃进运动取得了重大成果

31.

中共八大决议指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说明我国必须(  )

A.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自主B.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C.加快实行社会主义改造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32.

下图是《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的长篇通讯,据此推测最可能发表于 (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C.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

33.

《光明日报》1978年5月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中指出: 他们(革命导师)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毫无偏见。 这是强调(  )

A.坚持 两个凡是 的观点B.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C.制定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D.坚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34.

1979年5月安徽省农委干部周曰礼夜里11点走到官亭区金桥公社地界时,看到不少农民乘着皎洁的月光在田间紧张地忙碌。这主要是因为当地实行了(  )

A.土地改革B.互助合作C.人民公社D.包产到户

35.

1982年常州被国务院设为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把企业与政府、集体、个人的经济责任环环紧扣起来,同时将经济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这主要是为了(  )

A.强化政府对企业管控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C.变革企业所有制性质D.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36.

有学者认为: 从中国处理港澳问题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的制度体制,具有完全自主的 知识产权 ,体现了中国智慧,是典型的中国方案,值得他国借鉴。 材料表明这一 制度体制 是(  )

A.直接针对港澳问题的科学设想B.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南C.理论与国情相结合的制度创新D.处理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7.

下图是国家博物馆知名新千年藏品—— 入世槌 。它仅长32.3厘米,却是我国当代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其价值主要在于见证了 (  )

A.首批经济特区的设立B.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C.全方位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D.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3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有(  )
①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推进大国协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④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材料阅读

39.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效果与地方行政制度变革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汉高祖总结秦亡的原因时,认为秦朝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是其短命的关键所在。因此,……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姓子弟为王,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元朝形势图(133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 郡县政治 的主要政治绩效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汉初在地方治理上采取了哪一措施?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措施的治理效果。(4分)
(3)材料三反映元朝在地方主要推行了什么制度?据该图判断,推行该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分别指出管辖吐蕃地区和今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的中央机构。(4分)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秦、元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有什么价值?(2分)

40.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我们到了19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在19世纪以前,与中华民族竞争的都是文化和基本势力不及中国的外族。到了19世纪,与中国抗衡的是几个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列强。我们在道光年间受了重大的打击,但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及民族的危险。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 、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均根据不同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进步与升华,培育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创业精神和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为代表的新民族精神。

——摘编自俞祖华《民族精神提振与中华民族复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其中主要的 救国救民的方案 ,并归纳这些方案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 民族精神 的核心和动力。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民族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典型表现。(4分)
(3)结合所学知识,选一例来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创新。(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