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时间
大事
1914年
民族工业新设企业102家,新增资本14868000元。
1915年
上海工人参加国民大会,到会约4万人,会上议决反对“二十一条”,要北洋政府终止与日谈判。
1918年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就业总数
农、林、渔业
工业
建筑业
其它
1929
35286
2952
10428
1484
20422
1933
27163
2486
7204
703
16770
1935
31744
2501
8904
866
19473
1939
35857
2368
9967
1219
22303
二、开放性试题
三、材料阅读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摘编自谢俊美《东亚世界与近代中国》
改革的发生
改革的评价
苏联学者
农奴制生产方式成为社会生产和资本主义工业化不可克服的障碍,因而亚山大二世迫于农民斗争和新生资产阶级及其在政治上代表的压力,实行“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
改革维护了地主的利益,同时也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沙皇俄国已经向资产阶级君主制度转变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初的几步。
西方学者
当时俄罗斯社会上层具有西方自由主义人文理念的知识精英和官僚群体与传统利益集团斗争。
大改革是俄罗斯走向君主立宪制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一步,也是一个传统社会试图应对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成功的努力。
——摘编自王云龙《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沙皇俄国最后60年社会转型历程解析》
——摘编自陈群《李四光与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和发展》
——摘编自赵殿增《略论古蜀文明的形态特征》
——摘编自张少侠、刘汝醴《论罗马帝国时期建筑艺术风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