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50.2020—2021学年度湖北省十堰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33 浏览数:231

一、单选题

1.

《左传》载: 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与此论述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皇帝制

2.

春秋战国时期,人的习语有 周文疲弊 上无天子,下无方伯 等,因而在思想界出现(  )

A.知行合一 的学说B.百家争鸣 的现象C.三教合流 的趋势D.独尊儒术 的局面

3.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 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 。据此可知,在秦朝(  )

A.君主专制制度创立B.三省彼此牵制监督C.三公 分工明确D.地方自主权力过大

4.

郭沫若曾说: 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而且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 这肯定了《史记》的(  )

A.伦理价值B.开创性C.文学价值D.客观性

5.

(北魏)东阳王丕,年已七十多岁,他不愿意汉化,孝文帝 知其如此,亦不逼之,但诱示大理,令其不生同异。至于衣冕已行,朱服列位,而丕犹常服列在坐隅 。这从侧面说明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

A.灵活变通B.缓解了民族矛盾C.果断强硬D.促进了社会繁荣

6.

唐太宗时,在文臣武将之中,魏征当过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这说明唐太宗(  )

A.善于纳谏B.知人善任C.大兴文治D.改革吏治

7.

孟子说: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后世出现的一种赋税制度,同时采用了三种征取方式,却被史学家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轻徭薄赋、项目分明的赋税制度。这种制度是(  )

A.什一税B.初税亩C.租调制D.租庸调制

8.

下面为某一朝代的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该朝代是 (  )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9.

梁启超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他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尊奉,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其主要依据可能是王安石变法(  )

A.实质上打击了地主官僚利益B.已经触及封建私有制C.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众利益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0.

元朝版图辽阔,对边疆地区实行了比较稳定有效的统治,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这主要得益于元朝实行(  )

A.和亲会盟制度B.崇文抑武方针C.册封土司制度D.行中书省制度

11.

南朝时,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有些地区实行稻麦轮作,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据此可知,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A.北方农民的南迁B.政治清明C.民族之间的融合D.国家统一

12.

中国古代的 节烈 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 死得好,死得好! 中国古代 节烈 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个人的价值取向B.封建文人的倡导C.政府政策的推动D.程朱理学的影响

13.

朱元璋认为: 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于是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设置了四辅官。其背景是(  )

A.宰相成为虚职B.丞相制被废除C.国事陡然繁杂D.治国之才匮乏

14.

古代中国某中央机构产生于应对边境重大事变,发展于首脑治国理政专业、高效之需,最终形成了有官无吏、扁平高效的决策机制。该机构是(  )

A.太尉B.军机处C.内阁D.中书省

15.

顾炎武声称 孔子未免有误 ,认为在学术上不应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但他决不自以为是,而是一有 独见 ,必细心求证。这说明顾炎武(  )

A.胸怀天下B.反对儒学C.崇尚实学D.思想激进

16.

《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清政府照会英国代表, 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 。这一规定(  )

A.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反映出清朝的近代外交意识C.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D.减少了中英商业纠纷的发生

17.

有学者指出: 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既分散又有限,难成大业。 该学者意在说明洋务运动(  )

A.兴起的背景B.阶段的划分C.消极的影响D.失败的原因

18.

谭嗣同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毫不避讳地谴责专制君主是 大盗 ,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皇权空前强化B.民族危机深重C.民众普遍觉醒D.革命势在必行

19.

中华民国成立伊始,南京临时政府就发表《告各友邦书》,明确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表明辛亥革命(  )

A.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C.彻底地推翻了封建主义D.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20.

谢毅评论道: 在这个运动中,各类人物都对中国的出路问题提出过自己的主张,而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流传过的各种社会思潮也差不多在这个时期都有自己的早期表现。 据此判断,谢毅评价的 这个运动 最有可能是(  )

A.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维新运动

21.

下表所示为参加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会议的代表名单(不含外籍顾问)据此可知,这次会议是 (  )

地区

上海

北京

长沙

武汉

济南

广州

旅日

陈独秀派遣

代表姓名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A.八七会议B.国民党一大C.中共一大D.遵义会议

22.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重要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

A.南昌起义B.红军长征C.秋收起义D.北伐战争

23.

1937年11月,侵华日军开始发行军票以充当军费使用,并硬性规定其与中国法币的比价,强制在黄河以南的沦陷区流通,从而让军票成为沦陷区的货币。日军的这一举措意在(  )

A.改善沦陷区的货币结构B.为全面侵略中国做准备C.冲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疯狂掠夺沦陷区的物资

24.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文章称: 在国内,克服腐败现象,增加进步速度;在国外,克服助日势力,增加反日势力,尚非目前的现实。 基于这一认识,毛泽东提出(  )

A.速亡论B.持久战C.速胜论D.阵地战

25.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双方协议 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 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双十协定》的签署(  )

A.体现了国民党 和平建国 的诚意B.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动性D.避免了国共内战的再次爆发

26.

1954年8月,周恩来就改善中英关系指出: 在政治上是和平,在经济上是贸易……我们可以根据这两条和一些西方国家结成统一战线。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

A.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希望与西方国家政治联盟C.外交政策实现了根本性转变D.已缓和同西方之间的矛盾

27.

有学者评论道: 这次会议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人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 该学者评价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七千人大会C.中共九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28.

新中国成立以后,住房曾长期作为民生品被纳入福利体系,其建设和分配由政府统包。改革开放以后,住房的投资品属性日益显著,房价快速上涨。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  )

A.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建立B.住房需求有了显著性增长C.经济体制有了明显变化D.政府减少了对房价的干预

29.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对台工作也开始调整,由 解决台湾问题 开始转变为 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实现和平统一 。这一调整开始于(  )

A.叶剑英的 九条方针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C.邓小平的 南方谈话 D.一国两制 构想的提出

30.

下表所示是21世纪以来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

领域

成就

经济

2006年后,我国外汇储备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科研

2007年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交通

2015年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A.小康社会的建成B.国际影响力的扩大C.综合国力的提升D.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地方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
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现象,即所谓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曹操在北方稳定统治后,急需人才。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建议后,开创了九品中正制,这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所谓中正,就是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晋以后,中正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这保证了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进行干扰。

——摘编自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研究》

材料二
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现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局面后,百废待兴,而首先是解决国家所需的用人问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曹魏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历史背景。(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3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比简图 

——据陈旭麓等《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二
大致从1921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黄金时代 的势头开始下降,棉纺织业是首先受到打击的产业。欧洲各国经济恢复后,不再进口日本、中国、印度的产品。受到打击的日本棉纺织业将大量纺织机器运往中国,并将原计划输往欧洲的纺织品,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几年前新建的纺织厂设备简陋、资金薄弱、管理不善,处于竞争和还贷的双重压力之下,1923年后,52家纺织厂停工、出售或被接管。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黄金时代 的势头下降的原因。(6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毛泽东在延安时花费大量功夫在哲学上,推动了他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方向前进。
这里有一个政治上的必要条件,即党要成为有纪律的党,党员都接受党的路线,党员都靠得住,能按照给他们的指示办事。国民党吃了很厉害的宗派主义的亏,共产党的组织小一些,他们能排除宗派主义而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依靠的是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他们一定要在理智上深深相信党的路线的智慧。

——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下表所示是部分外国学者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做出的积极评价。

序号

评价

中国现代化之父

社会主义思想的救星

最成功的改革家

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整理自马启民《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延安时期毛泽东推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并概述中国共产党为在思想上实现 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 而采取的重大举措。(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对邓小平的四种评价的主要依据。(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