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4.2021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慕华•优策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535

一、单选题

1.

在礼崩乐坏的情势下,孔子、墨子率先对礼乐进行自觉反思,庄子则吸收了儒墨思想成果,从 的存在这一哲学本体论高度对礼乐教化国家意识形态运作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其精神向度于 的抒情性回归,思想关切于主体性的自由与解放。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儒墨思想在战国时期已成为显学B.诸子思想在发展中得以同化C.战国时期儒家教化成为国家意识D.庄子思想中具有人文主义光辉

2.

在统一的帝国中,亲亲的宗法原则通过儒家的鼓吹与发挥成为专制政治的一种补充。为了防范异姓势力对皇权的觊觎,皇帝任用皇亲国戚或身边的近侍奴仆,以制约政府官员。分封各地的皇室宗亲虽没有治民的权力,但庞大的皇族势力本身就是对皇权的保障。这体现出(  )

A.封建社会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血缘政治B.家国同构 政治格局始于统一的帝国中
C.宗法观念对 家天下 政权模式的支持D.血缘分封体制在封建社会得到全面恢复

3.

宋代使用便钱会子,这些会子很多是豪民富户发行,后来富户向政府申请获得准许,但需要上缴三司每贯20文。宋代在对盐、茶、铁、酒、香药等商品进行专卖时,采用了盐引、茶引的信用票据方式。这些做法的积极影响是(  )

A.民间金融信用合法地位增强B.豪民富户成为国家财政的依靠C.宋代对商业由限制走向松弛D.推动了饮茶之风在中国的盛行

4.

明朝大臣奏章递进以后,经通政使司官员交司礼监呈送皇帝审阅;皇帝阅后再由司礼监交文书房送内阁票拟,经皇帝同意后由司礼监批红,经文书房 落底簿 ,然后经过内阁发至六科,六科审核无误,即交六部执行。可见,明朝票拟批红制度(  )

A.使内阁和宦官能独立处理政务B.使内阁成为法定决策机构C.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相权的缺失D.强化了内阁对六部的控制

5.

自明清以至抗战时期以来.戚继光与郑成功形象经国家与人民大众的诠释与书写,以三种形象呈现于世人面前(如下表)戚继光与郑成功形象变化 (  )

时期

形象

明清

在封建君主专制的集权主义论释体制内被为御侮将领

晚清

知识分子在国族想象中被演绎成为国族英雄

抗战时期

被纳以民族解放与复兴为主题的抗战话语体系中

A.受历史背景及时代主题的影响B.表明民族英雄内容从多元走向单一C.固化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认知D.说明了政府是构建英雄形象的主体

6.

1843—1852年,广州港的对外贸易逐步走下坡路,其中心地位日渐削弱;自1853年起,广州港在外贸上的中心地位为上海港所取代。这些状况的出现缘于(  )

A.中国外贸格局改变B.政府放弃闭关政策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7.

1953—1954 年,在中印、中缅两个联合声明中,原先五项原则中的 平等互惠 被修改成了 平等互利 。这一修改(  )

A.体现了国家主权平等原则B.适应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C.旨在强调双方的共同利益D.意在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8.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尖锐地提出要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在新的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文章被一些人指责为 砍旗 ,但文章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特定的历史条件,赋予了这场讨论超越一般理论观点争论的意义。该讨论的意义在于(  )

A.破除了人们在思想上计划与市场的纠缠B.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走向成熟C.利于思想理论根本性全局性的拨乱反正D.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指导地位

9.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与另一条格言 勿过度 一起刻在德尔斐神庙中,教人有自知之明,不要忘记自己在太阳神面前是软弱的,行为要拿握分寸。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苏格拉底否定人在宇宙中的作用B.神灵在雅典人心目中地位下降C.中庸思想是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D.两条格言是对道德反省的结晶

10.

下图为某时期某工业大国确立自由贸易的逻辑体系。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

A.罗斯福新政应对工农业产品的严重积压B.19世纪中期英国确立自由政策的必然性C.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应对经济政治危机D.19世纪末洋务运动民用工业已陷入困境

11.

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美国就很少再参加诸如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等国际机构的援助计划,相反美国政府更青睐其能控制的双边计划。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杜鲁门主义发表成为冷战的开端B.二战后联合国未能发挥应有作用C.美国的对外援助由务虚走向务实D.美国经济外交服务于其全球战略

12.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以资产转移为主要特征,以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为转移内容;90年代以来以服务业为转移内容,以外包为转移方式,发达国家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等活动,分别转包给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去完成。这些现象表明(  )

A.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B.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削弱C.发达国家经济优势逐步丧失D.世界经济新秩序逐步形成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编纂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官修丛书。它主要是对重要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汇辑,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作为一部丛书,延续了自晋、隋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经部下设10个类别,即:易、书、诗、礼、春秋、孝经、四书等。史部下划15类,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传记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等。子部则涵盖诸子百家的经典著述,下分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小说家、释家、道家、杂家、天文算法、术数等14类。编纂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也禁、毁图书3100多种。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却没能收录其中。

——摘编自罗红丽《<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的一个世纪两个世界》

材料二
1751年至 1772年,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汇集了伏尔泰、卢梭、霍尔巴赫等150余位作者的智慧结晶。通过梳理 启蒙运动 与《百科全书》的关联,笔者发现整部书籍71818个条目可以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倡导宽容,反对宗教压迫;第二部类则是除旧布新,摆脱蒙昧状态,倡导平等、实现社会公平。这两大部类恰好契合了 启蒙运动 的两大主题:自由与理性。下表为《百科全书派》主要作者及其编纂条目表

撰写人

涉及学科

条目代表作

伏尔泰

历史学、哲学

历史、智慧

孟德斯鸠

哲学

情趣品味

卢梭

政治经济学、美学

音乐

霍尔巴赫

政治经济学、化学、宗教史、自然史

达朗贝尔

前言、数学、物理学

日内瓦

迪德拉

美学、农学、手工艺、政治学、哲学

艺术、农业、手工业者、钢、自然法、爱真理者、政治权威

——摘编自林硕《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欧文化差异》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所透视出的中欧文化差异,并简析这种文化差异的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对中法两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开始,晚清 官督 官营 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以招商局为代表的官督商办企业也正是这样:既是企业,又是衙门。在对发展资本主义的态度上,与清政府的防范政策相反。日本明治政府在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全面改革这一根本问题上是真正的 举国一致 。洋务派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却又牢牢地控制。
竞争是学习资本主义经营管理最好的学校。1876年,三菱在同大英轮船公司的竞争中,为节约开支,不得不大量精简人员。后来,日本邮船会社的船队在同欧、美各大远洋航运公司竞争中以人员精干著称,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三家 齐价合同 签订后,尤其在1885年以后,招商局以苟安代替了竞争,根本没有想到努力改进管理以争揽客户。到1895年,招商局只剩下24艘轮船,最终走向了衰败的道路。

——摘编自张伯昭《企业经营方式的近代化——轮船招商局与日本邮船会社的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夏朝《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当时有关田赋贡纳的一些情况。夏朝 的原形为 ,即提供、供给于上之义。 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贡赋之差 ,即根据各地物产的不同,确定贡纳物品的不同。土地出产什么,就向王朝贡纳什么。
贡已经具有赋税的各项基本属性。各地诸侯向朝廷贡纳根据各地经济生产发展状况,各地与王城距离远近及交通条件,将田地划分为九等,征收不同的赋额,以达到不同田地的田赋负担均等。由此不难看出《禹贡》已朦胧认识到平均负担原则对于赋税征收的意义。

——摘编自周少琰《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在演进及税制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夏朝税制的基本特征。(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夏朝税制改革的意义(8分)

16.

【历史——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日本发动 九一八 事变之初,首先通过外交途径在国际上广泛宣传 自卫 不扩大 方针,努力使列强们相信这只是一小撮军队极端分子所为的偶然事件,与日本政府无关;当日本进一步扩大侵略行动时,日本政府则抛出了所谓 对华谈判五项大纲 ,以此作为日本撤兵的先决条件。为了配合 五项大纲 的宣传,外务大臣一天连续四次打电报给驻巴黎的国联事务局长泽田,强调日本 在满权益 遭到侵害,要求引起国联注意,以此来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当日本看到限期撤兵的规定已经明确取消,百般争取的 匪贼讨伐权 已经争取到手之后,便立即展开了夺取东北全境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日本把从列强手里夺取的 匪贼讨伐权 当成了肆意扩大侵略的保护伞,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英美的 宽容 谅解 ,并最终得偿所愿地夺取了整个东北全境。
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也给英美等国敲响了警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美、中在远东危机之后的合作进程。中日两国间的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 九一八 事变无疑是中华民族大觉醒、大团结的开始。

——摘编自田雪峰《论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对英国政治绥靖政策的利用》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对英国绥靖政策利用的基本策略(6分)
(2)根据材料,分析日本对英国绥靖政策利用的影响。(9分)

1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秋瑾(1875年一1907年),又称 鉴湖女侠 。生长在地主官僚家庭,却英气十足,磊落倜傥,积极投身于革命的浪潮中。1900年,她眼见祸乱起,慨然叹息曰: 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 秋瑾在东京留学期间,经常省下自己的花费,去资助更贫苦的学生上学。1904年农历年底,秋瑾因资助长沙起义失败东来同志的生活,以致经济告竭,乃回国筹措学费。1907年,瑾因母丧回绍兴,遂以学堂为据点,派人到浙省各处联络会党,自己则往来杭、沪间,准备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事泄。13日 ,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 秋风秋雨愁煞人 以对。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秋瑾革命家形象是通过多种历史因素的因缘际会而建构起来的。1912年12月,孙中山莅临杭州,在革命党人欢迎会上的演讲中称秋瑾为 最好的同志秋女侠 ,并亲到西泠桥畔吊祭秋瑾烈士墓。1939年春,在重庆任中共中央代表的周恩来回到绍兴,曾给表妹王去病题词: 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 认为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 三从四德 封建束缚的 新女性 。近年已有研究者注意到: 秋瑾作为女性而就义这一性别的因素,在使其死事迅速曼衍、掀起轩然大波的过程中,无疑起了关键的作用。

——摘编自李细珠《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历史建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秋瑾所具有的可贵品质。(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历史建构的影响因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