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3230.2014届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3
浏览数:133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
“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权。
”
该体制是( )
A.宗法分封体制
B.
“
丞相
”
体制
C.监察体制
D.科举选官体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下列政策措施中,具有
“
抑商
”
作用的是( )
A.秦朝向农民征收实物税赋、劳役、兵役
B.汉朝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C.隋唐时期鼓励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D.明清时期,采用白银收税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对于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讲,为近代民主而抗争,实际上始于( )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
A.工农红军面临王明
“
左
”
倾错误破坏
B.国民政府推行蒋介石个人独裁
C.1923年世界经济危机横扫中国
D.抗击日本灭亡中国的系列侵略战争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费正清(John FAirbAnk)说:“(中国)一场伟大的革命,或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在于它将人类最广大的一群带入到一种新秩序之中……”。费正清所言
“
新秩序
”
指的是( )
A.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度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在汉语中
“
城市
”
是
“
城
”
与
“
市
”
的结合。在中国的历史上,
“
城
”
与
“
市
”
的关系经历了5个演变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其贯穿历史演变的原因主要是( )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B.坊市制度废除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
D.工业革命推动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孟德斯鸠曾断言,共和国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式国家,一旦国土面积扩大、统治疆域过广,要实施有效治理,国家形态必然从共和走向帝制……。能够证明其
“
断言
”
存在缺陷的史实是( )
A.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历史
B.战国争雄到秦帝国的历史
C.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与发展
D.美国建国及其发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在苏联历史上,首次有力度地向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发动冲击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两极格局下
“
冷战
”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某国际组织通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争端解决机制、补贴纪律、可持续发展、服务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手段把协调管理的触角从边境措施延伸到国内决策与立法领域,监督职能空前强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
“
经济联合国
”
。该组织是( )
A.联合国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欧盟
D.世贸组织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美国政治家基辛格在1973年指出:“(世界)在经济方面,至少已出现五个主要集团。从政治上看,更多的势力中心已经出现……”材料表明,基辛格认为( )
A.
“
两极
”
格局即政治、经济两极
B.美苏国际政治、经济竞争局势激烈
C.世界出现多级化趋势
D.基辛格反对美苏两强霸权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自1500年至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移动发生在( )
A.欧洲人口向美洲的移民
B.非洲黑人被掠卖到美洲
C.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D.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移民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7分)
材料一
在马克思之前,所有重大革命——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发生在西方。但在20世纪,所有重大革命都发生在第三世界(落后国家):1917年——俄国、1949年——中国……。20世纪90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失败,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
——以上材料均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
(1)材料一所指
“
美国革命
”
与
“
法国革命
”
,其共同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是自古希腊以来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2)材料一所述20世纪
“
重大革命
”
与
“
马克思之前的革命
”
有何不同?你是否同意
“
20世纪90年代……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
”
的观点?陈述理由。(8分)
(3)据材料二,
“
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
”
,这个
“
形象
”
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概述民国成立后的前十年之间,为
“
扭转这一形象
”
所做的主要努力。(8分)
(4)综合上述,指出
“
中国最近30年的发展
”
的突出表现,并阐释该发展的原因。 (7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以世界市场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构建,是人类历史主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25分)
材料一
在中国步入世界市场的问题上,存在两个观点:
观点1:在16世纪和17世纪,中国是早期世界市场体系构建的
“
引擎
”
(发动机)之一。由于中国对白银的大量需求,直接影响了日本和美洲银矿的开发,并推动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铜币和其他商品进入世界市场。
观点2:鸦片战争前,中国白银开始大量外流,至二十世纪初达到高峰。此时期,中国被迫逐渐卷入世界市场,并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起,至七十年代初,一直被美国主导的世界市场隔绝在外。进入七、八十年代,中国重新进入世界市场,至本世纪,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1)据材料一的观点1,结合所学,概括16世纪和17世纪,
“
中国对国外白银大量需求
”
的原因,指出中国此阶段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6分)
(2)据材料一的观点2,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清朝后期白银大量外流的原因,概述中国社会为改变这一局面(在此阶段)所做的努力。(9分)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述新中国政府为反击美国封锁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概述七、八十年代中国得以重新进入世界市场的国际因素。(10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