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2.2014届 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2 浏览数:152

一、单选题

1.

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以下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

A.《淮南子》开创了中国科技著作的先河B.作《离骚传》反映了楚辞在汉代的流行C.刘安谋反是对郡国并行体制的反抗D.反映了在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势在必行

2.

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理论化、思辨化,还影响到文学艺术等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 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这体现了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

A.理一气二B.反省内心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

3.

有人将右面漫画中跑路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  )

A.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B.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C.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D.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4.

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中国某出版社翻译西学著作数量统计示意图。该社译著类别具有代表性,它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学习 西学 的趋势是(  )
3232. 安徽省淮南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A.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B.由肓目排外到全盘西化C.由对内革命到对外反帝D.学习西方层次由表及里

5.

2013年6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宣布:应联合国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向联合国驻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派遣工兵、医疗和警卫分队近400名官兵。这是中国军队自1990年首次派出联合国维和人员以来,参与的第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也是中国军队首次派出安全部队参与维和。此举说明(  )

A.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地区性组织成为中国重要国际舞台C.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正稳步推进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始确立

6.

古希腊法律制度涉及社会各领域,而其中很突出的便是在文化方面的制度性规定。与中国秦代的 书同文 极为相似,古希腊也通过对语言文字使用的立法来加强文化思想的 大一统 ,从而为公共生活和民主决策创造精神氛围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

A.古希腊是西方民主政体发祥地B.古希腊民主政治以法制为基础C.秦朝与古希腊的阶级本质相同D.思想文化专制曾盛行于东西方

7.

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三人相关理论告诉我们(  )

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

8.

下表是《1913—1938年英、法、德三国对外出口占欧洲总额百分比情况统计表》,由此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1913

1928

1938

英国

261

236

222

德国

247

193

211

法国

136

137

86

A.法德两国经济水平逐渐赶超了英国B.英国对外出口总额总体呈下降趋势C.法国和德国的海外市场均小于英国D.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9.

一位同学查阅1970年某份老报纸时看到以下报道: 在过去的十年里,口口口政策已在国际生活中得到了有力的确认,因为它在人类处于灾难的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必须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 该报道中的“□□□”部分字迹不清,它最有可能是(  )

A.全球化B.冷对抗C.不结盟D.争霸权

10.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 求变之风 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

A.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B.苏联和东欧的经济陷入困境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二、材料阅读

11.

(30分)土地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41—1942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中共针对性地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 双减双交 的土地政策。这就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团结了包括地主在内的各阶级一致抗日。

——摘编自聂佳辉《中共领导下的土地革命和改革》

材料三 建国后的乡村建设使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基础空前加强,遗憾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给无数的农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1978年后,新的土地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劳动积极性,在保证国家工业化的前提下准许农民获得有限的自由发展空间。

——摘编自李昌平《回首乡建一百年,有待我辈新建设》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土地制度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社会影响。(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对地主政策的变化,并从政治形势角度分别概括其作用。(8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1958年后中国土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导致土地制度或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10分)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6分)
材料一 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被称为 荣光女王 ,其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而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开始确立。……1689年,议会宣布威廉为英国国王,玛丽为女王,双王统治持续到1694年(玛丽二世去世), 生而自由 的精神一直得以保留和传承, 王在法下 的传统也逐渐成为英国人的共识。从荣光女王到双王统治,英国霸权时代呼之欲出。

——摘编自徐明月《大国崛起——英国》

材料二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在观察美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对国际体系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友。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 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 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在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惟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

——王诗成《中国2l世纪海洋战略构想》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文化角度概述材料一中 从荣光女王到双王统治,英国霸权时代呼之欲出 的有利因素。(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崛起的主要原因。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角度论证材料三中三个时代论断的合理性。(1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