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3. 湖南省永州市201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30 浏览数:140

一、单选题

1.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以上言论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消极无为B.仁政治国C.严刑酷法D.经世致用

2.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 留后 ,以邀命于朝。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封国势力对朝廷构成威胁B.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C.节度使发展成为割据势力D.地方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

3.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

4.

尺铁碾去瑶台雪,一弓弹破秋江云。中虚外泛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 (元·熊磵谷)诗中描写的是(  )

A.长安城东西织室丝织业生产的景象B.苏杭等地织造局丝织品生产的景象C.江南农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生产的景象D.苏杭等地手工工场棉纺织业生产的景象

5.

明朝后期的 三言两拍 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 三言 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 二拍 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6.

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 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该学者旨在说明(  )

A.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B.随着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巨大变化
C.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随着中国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7.

《天演论》问世以后, 天演 物竞 天择 适者生存 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 物竞 天择 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干脆以 竞存 适之 等作为自己的字号。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B.严复的译笔古雅耐读C.维新思想家的宣传推介D.书中的思想足以警世

8.

袁世凯的议和代表唐绍仪,曾在南京总统府住了两天,大惑不解地说: 连大总统都没有专用的洗手间,确是奇闻,而孙先生在海外生活了二十余年竟也能习惯,更是不可思议。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临时政府(  )

A.倡导平等清廉的社会风尚B.上下一心克服财政困难C.对生活用品实行计划供应D.对城市住房建设不重视

9.

北京大学文科在陈独秀的主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与改革。文科各年级学生可以自由选修、旁听他门、他年级功课。预科学生可选修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地质学、化学、哲学概论之一种。以上措施的实行(  )

A.使北大文科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B.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C.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了学术研究的气氛D.体现了北大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办学方针

10.

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降低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C.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11.

骑士是欧洲中世纪一个特殊的阶层,骑士精神成为欧洲社会的一种重要道德规范并对各种文学作品起着巨大的影响。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说: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由此可知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是(  )

A.封建主的最下层B.城堡中的专职武士C.市民阶级的上层D.为基督教服务的军人

12.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孝远说: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呢,自己把自己的时代称为英雄主义的也是只有希腊……你比如说在《荷马史诗》里所见的英雄主义,实际上它的主题词是智慧和友谊。 其中古希腊的 英雄 是指(  )

A.达到相当文明程度的人B.倡导人文主义的思想家C.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家D.实行民主政治的政治家

13.

一位法学家说: 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么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 以上评价论证了(  )

A.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B.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C.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起源于罗马法D.罗马法系统完备,影响广泛而深远

14.

建筑是社会文化的折射。在中世纪,由于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能否得救,因此修建陵墓时大多注重表现死者生前的功德和对上帝的虔诚。到十五世纪时,陵墓的修建则突出了世俗因素,更多地表现死者生前的生活和业绩。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

A.科学技术的进步B.建筑风格的改变C.思想解放的影响D.宗教束缚的消失

15.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钟,分别放在地球的北极和赤道上。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赤道上的钟会比北极的钟走得慢一些。计算表明:当速度增大时,时间将会变慢;当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也就停止。 这一理论(  )

A.证明了哥白尼提出的 日心说 的正确性B.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力学体系
C.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D.否定了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16.

2001年1月30日,伦敦市发布《空气质量战略草案》。市长肯·利文斯通说,每年英国有2.4万人死于与空气污染有关的疾病,他将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伦敦的空气质量,消除大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影响。伦敦被称为 雾都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时期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期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

17.

影响下面表格中经济指数变化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年份

1870

1880

1890

1900

1913

世界工业发展指数

20

27

41

59

100

世界贸易指数

24

36

48

68

100

A.股份公司的出现B.证券交易所的设立C.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D.垄断组织的发展

18.

1925年,是苏俄政权发展历史上值得记住的一年。这一年,粮食产量比1921年提高了一倍,农业基本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工业指标也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苏俄政权在经济战场上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

A.苏联成立调动了民众生产积极性B.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C.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19.

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全国产业复兴法》无效。1936年1月6日,又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反宪法。最高法院创立140年中,总共宣布废止的法律不过60种,但现在不过一年,最高法院竟一口气把罗斯福的新法取消了11种之多。这一现象说明(  )

A.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不须经过总统任命B.美国最高法院的权力凌驾于总统之上C.罗斯福新政在推行中受到重重阻力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没有缓解经济危机

20.

根据下面表格内容,判断表格中从左至右的“? 处依次应填入(  )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

年份

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

西欧各国

日本

1960

100

312

265

32

1972

100

A.46.4 24.6 6.1B.7.6 29.6 12.3C.7.6 29.6 2.1D.45.1 24.6 12.3

21.

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与欧盟结构特点类似的是(  )

A.1787年之前的美利坚合众国B.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
C.1922年建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主义共和国联盟D.1992年成立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22.

图1所示的 故障 是指(  )

A.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B.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关贸总协定在解决多边贸易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23.

达利的盛誉主要归结于他自我推销的天分……他将受情感激发产生的灵感转变为创作过程,将自己内心的荒诞、怪异加入外在的客观世界,将人们熟悉的东西扭曲变形,再以精细的写真技术加以肯定,使幻想具有真实性。 据此推断,达利的绘画艺术风格应属于(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画派D.现代主义

二、材料阅读

24.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从而使大量的人口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迁到河南一带。
从唐朝开始,我国就有很多人到南洋(东南亚)一带谋生。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中国人去到南洋,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积极投入南洋的开发和建设,华侨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南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军阀混战、日本侵略、国共内战,许多人为逃避战乱,背井离乡,出现了 闯关东 走西口 下江南 等习惯性人口迁移特点。从19世纪初到1949年的五十年间,由关内迁到东北的人口就有3000万左右。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 农转非 ,务工经商的 下海潮 打工潮 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
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能直接获得货币收入。目前城市虽然下岗职工多,但他们对从事清洁、泥瓦、家具营建、装卸搬运等脏、累、差的非技术性职业不屑一顾,这就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腾出了就业空间。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势必引起大规模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对我国的户籍制度变迁提出了挑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述。(7分)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而实际上,中国最早的大学是美国长老会在山东开办的登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原是一所小学,后演变为教会中学,1882年正式升为学院。
19世纪晚期,西方基督教会开始在中国创办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到了20世纪20年代之后已蔚为大观,包括新教创办的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岭南大学等13所和天主教创办的3所。教会大学遍布华东、华北、华南、西南各地。
很多学校招收贫困家庭的子弟,学校不仅免收学费,还提供膳宿生活甚至路费。而教会大学除了一小部分学费收入,绝大多数开销都来自于海外教会和私人机构的捐赠
教会大学最直接的贡献就是把现代教育模式移植到了中国,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的中国塑造了仿效样板,使中国高等教育迅速融入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大潮。
教会学校虽然有鲜明的西方文化特点,但在中国文化传播与研究中也成绩斐然。当时的很多教会学校,不仅教授数、理、化之类的新式科学课程,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教会学校自然也有着先天的优势,他们开启了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的先河,如被誉为 近代留美第一人 的容闳赴美留学就得到了美国传教士布朗的直接帮助。

——摘编自李铁《历史深处的中国教会大学》

材料二 美国传教士明恩傅曾说: 英语国家的人民所从事的传教事业,所带给他们的效果必定是和平地征服世界——不是政治上的支配,而是在商业和制造业,在文学、科学、哲学、艺术、教化、道德、宗教上的支配,并在未来的世代里将在一切生活的领域里取回效益,其发展将比目前估计更为远大。

——董雪梅《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教会在中国兴办教会学校的历史背景和办学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会学校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26.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12分)

3233. 湖南省永州市201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图2 中国近代某类企业发展示意图

(1)从图2中 A.B.C三个发展阶段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指出该类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把图2中的D段曲线图用黑色签字笔绘制出来。(2分)

2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垂拱元年,武则天下《求贤制》: 其有文可以经邦国,武可以定边疆,蕴梁栋之宏才,堪将相之重任,无隔士庶,具以名闻! 同年五月,又 制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成令自举 。显庆四年,她和高宗 亲策试举人者,凡九百人 裁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 有学者统计,从高宗委政于武后算起,至武后卒年为止,录取进士为1157人,此数为高祖进士的44.5倍、太宗选士的5.6倍。当时应试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场面之美轮美奂、试题之丰富多彩、入仕授勋之荣耀光彩,确为我国文化史上 最盛大之节目 。同时,把以前每次1~2科,增加到7~8科。

——摘自《武则天的改制及其评价》

材料二 太后(武则天)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 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迭,因循日久,浸已成风。

——【唐】沈既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科举制改革的特点。(9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科举制改革的作用。(6分)

28.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独立宣言》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杰斐逊写《独立宣言》的时候,他的庄园里还有200多名奴隶,也就是说他当时提出所有人生而平等的时候,可能没有把黑奴包括在内。但是这种思想本身,到后来成为黑奴争取自由的思想武器。

——《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二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1)根据材料一,从制度层面指出《独立宣言》的历史意义。(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公民选举权的变化。你对此有何认识?(9分)

2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发表咨文,声称美国必须 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提出 解放 战略和 艾森豪威尔主义 ,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 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纳入到西方 自由世界 中,保护 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 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 两个半战争 的战略,即准备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
材料二 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将 两个半战争 改为 一个半战争 ,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同时在其它地区打一场局部战争。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3年,美越达成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体面结束了越战:在中东和波斯湾增强军事力量,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发生转变的原因。(7分)

3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蔡元培之决心献身教育,是自光绪二十四年始。戊戌政变发生后,他认为康、梁失败的最大原因是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人才,所以返里从事教育工作,最先接办绍兴中西学堂,又到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及爱国学社。

——摘自陶英惠《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材料二 (民国)六年一月,始任事于北京大学。其时北京大学学生,颇为社会所菲薄。孑民(蔡元培字)推求其故,以为由学生之入大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故对于教员之专任者,不甚欢迎。其独于行政、司法界官吏之兼任者,虽时时请假,年年发旧讲义,而学生特别欢迎之,以为有此师生关系,可为毕业后奥援也。
孑民以大学为囊括大典包罗众家之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兼容并包,听其自由发展,曾于《北京大学月刊》之发刊词中详言之。

——摘自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蔡元培的思想主张及其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