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4.2014届 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7 浏览数:119

一、单选题

1.

唐代《开元占经》中提到: 五谷生、长日种者多实,以老、死日种者无实,又难生,以忌日种之一人不食 麦生于酉,疾于卯,长于辰,老于午,死于巳,恶于戌,忌于子。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农业自成体系一B.中国古代农学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C.中国古代农作物种类多D.中国古典科技侧重于对经验的总结

2.

有学者认为: 这个时代的门阀的力量,无论在经济上、社会上、政治上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优势。……他们凭藉籍祖先的余荫,不但垄断官吏选举之权,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A.九品中正制的发展B.中央集权的加强C.土地兼并的加剧D.门阀世家的壮大

3.

史载: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所表达的观点一致的是(  )

A.丞相者,朕之股竑,所与共建庙宇,统理海内 B.“(大事)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皆不鉴秦设相之患 D.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4.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中国部分地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下列选项中的排序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①③④②

5.

晚清某一时期,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地方志都有如下记载: 人口大减,土地荒芜,经界变形 ,各省 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指房屋土地),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致无所归宿,乃不得已占别家之产以之自活。辗转易主,遂至境内之田,皆非原户。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B.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

6.

1923年,孙中山和越飞达成了一项联合宣言,主要包括四个要点:(1)目前在中国不适宜实行共产主义或苏维埃体制;(2)苏维埃政府再次确认早在1920年9月27日发表的有关放弃在华特权与利益的宣言;(3)就未来中东铁路的管理与重组达成相互谅解;(4)苏维埃否认在外蒙古有任何帝国主义企图或政策。材料突出表明了孙中山是一个(  )

A.民主主义者B.民族主义者C.亲共产主义者D.三民主义者

7.

毛泽东曾写道: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因此,全世界多种多样的国家体制中,按其政权的阶级性质来划分,基本地不外乎这三种:(甲)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乙)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丙)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以上内容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8.

古罗马的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  )

A.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B.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C.保护奴隶的正常交易D.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

9.

托克维尔曾写道: 于是他们着手将无限制的政府中央集权制和占绝对优势的立法团结合在一起:官僚行政和选民政府。国民作为整体拥有一切主权权力,每个公民作为个人却被禁锢在最狭隘的依附地位中:对前者,要求具有自由人民的阅历和品德;对后者,则要求具有忠顺奴役的品质。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  )

A.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激烈争斗B.民主政治对个人自由的束缚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D.行政权力对立法权的干预

10.

马克思指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  )

A.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B.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C.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D.它建立的国家机器具有代议制的色彩

11.

有学者认为: 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东亚的奇迹 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B.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造就 北大西洋的胜利
C.第二次工业革命是 北大西洋的胜利 的重要原因D.新经济 的广泛兴起促成了 北大西洋的胜利

12.

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一经出现即风靡全球。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  )

A.对 理性王国 的失望B.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C.对时代的困惑和迷茫D.对工业化带来的精神满足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 经世致用之学 ,……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到这时候读起来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拼命。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来。总而言之,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1919年5月4日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是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36年,陈伯达发表《论新启蒙运动》,一方面强调 新启蒙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强调此次运动是对 五四 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 五四 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1937年5月,亦即纪念 五四 运动十八周年的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1)据材料一归纳 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 产生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所说的 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 的核心,并说明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 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 的主要目的。(12分)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 五四运动 的相关观点。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所描述的 新启蒙运动 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13分)

14.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12分)

3233. 湖南省永州市201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图2 中国近代某类企业发展示意图

(1)从图2中 A.B.C三个发展阶段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指出该类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把图2中的D段曲线图用黑色签字笔绘制出来。(2分)

1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以深切企望,希望他们受的种种苦难能够大部分——即使不是全部——得到消弥……所谓改革法案无非是把权力从某一个掌权派移到另一个掌权派,而人民仍得不到任何保障。

——英国《全国请愿书》(1839年)

材料二 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1836年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宪章运动开始,1837年 人民宪章 起草,包括如下几项要求: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年改选一次。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选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6分)
(2)据材料二归纳宪章运动推动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欧洲民主政治的影响。(9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18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当年的化学奖获得者是德国人弗里茨·哈伯。理由是他在九年前发明的工业化合成氨法, 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 。而来自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则感到愤怒。因为弗里茨·哈伯是一战时期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正是在他的建议下,1915年德军在伊普雷战役中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毒气,造成英法联军约15000人中毒,并带走了5000多人的性命。

——摘编自张卉妍主编《一战全史》

材料二 鉴于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的、有毒的或其它的气体,以及一切类似的液体、物体或一切类似的方法,已经为文明世界的公正舆论所谴责;并鉴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参加的条约中已经宣布禁止其使用;为了使这项禁令成为公认的对国际良知和实践具有同样拘束力的国际法一部分;兹宣告:各缔约国如果不是禁止这种使用的条约的参加国,应接受这项禁令,并同意将这项禁令扩大到不得使用细菌方法作战,以及同意根据本宣言的条款,在缔约国之间相互约束。

——摘自《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

(1)据材料一,指出瑞典皇家科学院和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对弗里茨·哈伯的不同评价的依据。(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出现的历史背景。它的出现反映了国际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9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为今之计,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而先知先觉诸人,则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若为书报,发为演说,介绍于我国民,使咸晓然于社会主义之真,非同于强盗土匪之掠夺。盖必先求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大破坏。

——1919年4月28日张澜《答梁乔山先生书》

材料二 1949年9月,张澜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说: 这个新的政治制度,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制度。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张澜的思想主张。(6分)
(2)材料二中张澜的思想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