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21.2021届燕博园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CAT)(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22 浏览数:250

一、单选题

1.

商朝共有七个都城(下图)商朝前十王均以毫为都城。自仲丁元年(公元前1508年)至公元前1300年,王室多次迁都。这一现象客观上(  ) 

A.加强了对方国直接管辖B.推动了中原地区的开发C.确保了分封制度的推行D.传播了礼乐等级制文化

2.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东汉政府镌刻石经,立于太学门外,在共达46枚的石经上镌刻有《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礼记》、《论语》等经的隶书本文。这一举措旨在(  )

A.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扩大皇权的统治基础C.提供规范的儒家经典教材D.繁荣活跃东汉的思想

3.

唐朝前期在中央掌握决策大计的是三省宰相班子,唐后期即逐渐过渡到翰林学士和枢密使手中。这反映了唐朝(  )

A.中枢政制的演变B.官僚政治的成熟C.中央集权的强化D.行政效率的提高

4.

元祐二年(1087年),官员王岩叟在奏章中指出,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获间,借贷赒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反映了当时(  )

A.农民获得了人身的自由B.政府重视民生问题C.政府基层管理能力弱化D.封建隶属关系削弱

5.

王阳明在谈 格物致知 时指出,把心中固有的 良知 施诸行事,即用明教伦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地为善去恶。这表明,王阳明(  )

A.质疑 程朱理学 B.发展了 致良知 学说C.强调 知行合一 D.提倡 经邦济世 精神

6.

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部分近代工业

时间

创办人

企业名称

备注

1861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军事工业

1865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当时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

1866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当时清政府最大的造船厂

1890

张之洞

湖北汉阳枪炮厂

湖北兵工厂的前身

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以求打破列强对力量的垄断B.求富思想与日俱增C.以 中体西用 为指导思想D.涉及行业范围广泛

7.

《时局全图》(《远东的局势》)是19世纪末近代革命宣传者谢缵泰先生参照西方的 瓜分图 修改或翻译而成的时事漫画。该漫画(  ) 

A.全面展示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局面B.给国人以 亡国灭种 的危机感C.直接引发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D.反映了作者变法维新的爱国情怀

8.

1937~1945年期间,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非常严重,如1945年政府财政赤字高达1051512百万元法币。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沿海省份税收和关税收入的丧失B.内战军费开支不断扩大C.滇缅公路的不畅通致使外援受阻D.国民政府超量发行法币

9.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上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所有制并存。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大规模开展工业化建设C.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步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10.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分配给每一农户的土地期限为一个季度或一年。1984年,责任制延长到十五年。更往后,土地合同被定为可以由耕种这块土地的农户继承。这一变化(  )

A.鼓励农户长期规划和投资B.促成土地逐步私有化C.导致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D.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

11.

在古希腊,个人的财产、利益、荣誉等等都是依托城邦来实现的,个人离开了城邦也就丧失了一切。因此,亚里士多德说: 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公共价值先于个人价值B.全体居民认同城邦制度C.脱离城邦更易实现自由D.民主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12.

卢梭指出,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此可知,卢梭主张(  )

A.议会主权制B.君主立宪制C.三权分立制D.直接民主制

13.

20世纪初,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等大城市,摩天大楼开始雨后春笋般出现,而有轨电车和地铁也带来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发展。立体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又导致了世界上超级大城市的诞生。这主要得益于(  )

A.蒸汽技术的新发明B.信息技术的新发现C.电气技术的新应用D.航天技术的新发展

14.

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兴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冷漠。1898—1908年盛行于法国的野兽派画家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这表明(  )

A.工业革命带来贫富分化B.启蒙理想与现实差距拉大C.西方工业文明遭到质疑D.城市发展阻碍了文明进步

15.

1943年,苏联某州的统计报告指出,在国家统一供给无法充分保障居民生活的情况下,对于工业城市和地区的居民来说,集体农庄市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食物来源。这表明,集体农庄市场(  )

A.促成新经济政策恢复B.解决了战争的保障问题C.强化了集体农庄经济D.加强了城乡的经济联系

16.

1863年国际红十字会成立,1945年联合国成立,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并取代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些国际组织的成立与发展(  )

A.有利于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B.解决了全球性问题C.反映了主权国家的合作愿望D.顺应了全球化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16世纪,西班牙开辟了一条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的海上!易通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是“The Manila Ga11eon Trade”的直译,马尼拉大帆船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的250年间,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是一种木制帆船,一般载重量在几百吨到一二千吨左右。
材料二
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16世纪, 各种因素协力促成的运动 是从中国 前往美洲 从贸易角度看,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这是一种资本巨大的远程贸易,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 丝一银 对流。
材料三
从1565年到1815年的两个半世纪中,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当局每年都派遣1至4艘大帆船,来往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之间,每年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在100万比索至400万比索,用来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等商品。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货币共计4亿比索,其中1/2流入了中国。

——全汉升《明清间美洲白银的输入中国》

(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从什么角度命名 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之间的海上贸易 ?请从不同于材料的角度,对它进行重新命名。(4分)
(2)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协力促成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的因素有哪些,并分析其历史影响。(9分)

18.

甲午战争期间,《申报》作为当时有一定影响力的报纸,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报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中国为朝鲜必当与日本力争,断不可稍有退让。 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此一举

——李新军《甲午战争前夕的<申报>舆论》

材料二

《申报》关于甲午战争的相关报告

战役

报道

黄海战役

当日击沉倭船四艘,受伤糜烂者三艘;倭船败北后,由我船带回旅顺口赶紧修理。

辽东战役

《连胜倭奴电音》云自本月十五至二十三日,九连城、摩天岭、旅顺口诸处水陆各军与倭奴交战,连获大胜,击毙倭奴无数。

材料三

《申报》关于甲午战争消息的来源构成

消息来源

分类

自采

事件当事人讲述、官府线人情报、朝廷谕旨、社会舆论。

公开征求

来自国内与国外,其中国外最多的是日本。

转载翻译

转载国内同行报纸和国外报纸,其中香港与日本报纸是转载消息两大重要来源。

——摘编自曾庆雪《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申报>的失实报道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前夕《申报》对战争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度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中《申报》关于甲午战争的报道,可以确定的史实有哪些?哪些属于失实报道?依据材料三分析失实报道出现的原因。 (6分)
(3)对《申报》关于甲午战争的态度与报道,应该如何评价7(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以下为一些排列无序的历史概念。
《权利法案》、《农政全书》、《国富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物种起源》、《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定国是诏》、《论法的精神》、《马关条约》、垄断、《天演论》中译本、《社会契约论》、新大陆、电气时代、《西风颂》、《战争与和平》、《共产党宣言》、 《等待戈多》、 史蒂姆英国人 、《四洲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变法通议》、大航海。

——摘编自方维规著《什么是概念史》等

根据材料,任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历史概念,再补充一个材料外的历史概念,以此构建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且与所选和补充的历史概念有内在逻辑关系;阐述史实准确,论从史出,表述清楚。)

四、材料阅读

20.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一
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具有代表性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首次创立了纪事本末体,弥补了纪传、编年体两种文体的不足之外;朱熹撰成了《资治通鉴纲目》创立了纲目体。宋代继承唐末五代以来的监修国史制度,皇帝任命提举官,通过提举制按照自己的意愿调配修史官员,便于将自己的观点和意志贯穿到官方修书的过程之中。与此同时,设立内侍检查制度,替皇帝监察修史。此外还有保密制度、记注制度、保存制度等。

——摘编自张羽《宋代官修书成就及思想特征研究》

材料二
宋太祖在开宝六年下诏修《五代史》,明确指出: 唐季以来,兴亡相继,非青编之所纪,使后世以何观?将使垂楷模于百代,必须正褒贬于一时 ;司马光私家著述书成后神宗赐名《资治通鉴》,取意 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摘编自田志光王柚程《两宋史家的修史观及其时代特征》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宋代史书编撰呈现的特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史书编撰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6分)

2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材料
《凡尔塞和约》并未给各国带来安全,法国首倡《非战公约》,但美国却成为《非战公约》的签订过程的实际主导者,其真实用意则是体面的孤立。法美两国不同的态度有着同样的心理基础: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它向世界展示的面孔。所有的国家都有相同的目标——保护国家的完整和利益 公约没有关于对违反公约的权威断定的任何规定;没有规定集体执行该公约义务的办法 。这些导致了《非战公约》的签订,徒有 非战 的躯壳却无 非战 的精蕴。
二战后纽伦堡审判中,美国首席起诉人杰克逊法官谈及《非战公约》提出: 重新接受存在非正义战争的原则以及非正义战争是非法的原则,可以追溯回顾为若干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首先具有重要意义的是1928年《非战公约》。……这一公约改变了侵略战争的合法状况 。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为据。然而,纽伦堡的参与者们或许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总结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历史:在引用国际法的同时也发展着国际法。《非战公约》正是凭借纽伦堡审判而奠定了自己在国际法发展序列中的位置——战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

——摘编自王立桩《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非战公约》在二战前后的 历史定位的转变 。(4分)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非战公约》在二战前后历史定位不同的原因。(8分)

2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处于战后的罗城, 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 。成龙到官, 申明保甲、捕治盗贼、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 。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以前有因被洪水冲上泥沙覆盖的田地一千八百顷,前任长官金世德请求免除田赋,没有得到批准,成为百姓的负担。于成龙又上奏章请求,朝廷听从了。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

——据《清史福·于成龙传》

(1)根据材料概括于成龙治理地方的主要措施。(6分)
(2)除于成龙自身原因外,当时的皇帝、民众及后世赞扬于成龙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