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25.2021届百师联盟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1年 题数:17 浏览数:374

一、单选题

1.

商代时,商王和 服国 首领之间 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 。周初,周天子由夏、商时的 诸侯之长 变成了名副其实的 诸侯之君 。这反映了周初(  )

A.血缘纽带的松弛B.专制思想的萌发C.王权观念的形成D.君臣关系的确立

2.

表1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 

表1

记载

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行政管理制度严密B.国家法律条文严酷C.地方官员权力较小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3.

《晋律》确立了 准五服制罪 的制度,即九族以内的亲属之间的相互侵害行为,依据五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定罪量刑;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这一规定体现了(  )

A.律令儒家化的特点B.礼法融合的开始C.法律与教化的冲突D.宗法观念的淡化

4.

明代,东南的丝织业三吴闽越最多,原料取于湖(湖州)丝;西北的丝织业山西潞州最好,原料取于四川的阆中。这反映了当时(  )

A.区域经济差距拉大B.经济重心不断南移C.各地经济联系密切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5.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人一般称租界为 夷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文人的笔下和官府的文书中, 夷场 逐渐变成了 彝场 ,音同而意转,更多的则称之为 租界 英界 法界 沪北 洋场 等。 租界 称谓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

A.崇洋风气日益严重B.人们对西方认识的深化C.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东西方文化的剧烈冲突

6.

19世纪90年代,除丝茶之外,中国出口货物的种类明显增多,主要有豆类、草帽辫、草席、花生、皮毛桐油、锡、猪鬃等。这主要是由于(  )

A.世界工业发展的需要B.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C.中国通商口岸的增加D.近代关税税率的降低

7.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把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9月,又将 人民共和国 改为 民主共和国 。这一变化旨在(  )

A.扩大民主的范围B.贯彻 三三制 原则C.争取长征的胜利D.适应抗日救亡的需要

8.

图4中的股票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产物。下列选项与其关系密切的是(  )
 

图4

A.市场经济的发展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C.国民经济的恢复D.土地公有制度的正式确立

9.

关于罗马法,英国人霍兹华斯(1770—1850年)曾说: 我们只在合理的小剂量内,在不同时期,并且根据我们的需要来接受它。它对于我们本民族的法律系统是一种强力剂,而不是药品或毒品。 霍兹华斯在此强调(  )

A.以灵活原则来改造罗马法B.罗马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C.以实用精神来接受罗马法D.罗马法激发英国民族意识

10.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将中华帝国引作专制政体的反面教材,说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从而变得更加凶暴 ;而伏尔泰则认为中国是推行 开明君主制 的成功典范。这表明二人(  )

A.政体主张形式不同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C.政治理念存在差异D.反封建程度差距明显

11.

表2为1933年美国政府通过的部分法律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表2

法律

主要内容

《银行法》

建立了联邦储蓄保证公司,由政府担保存款安全

《农业调整法》

设立农业经济调整署,缩减农业生产

《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

吸收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造林、森林防火等工作

A.提高国家信誉B.增加就业岗位C.扩大国内市场D.创新政府职能

1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哥拉内战期间,美苏分别给予安哥拉国内正处在战争状态下的两大政治派别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在这一次争夺中,苏联战胜了美国。这反映出当时(  )

A.民族解放运动遭受重创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C.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D.美苏对中间地带的激烈争夺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初,宋太祖在反思了前朝的教训后,做出了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的规定,并将其上升为国策。宋代士大夫们表现出比以往更多的历史责任感,敢于通过多种手段限制皇权。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让使者传话: 但道臣沆以为不可! 此事遂罢。元丰年间,吕公著上书宋神宗告诫道: 人君一言一动,史官必书。若身有失德,载之史册,将为万代讥! 。士大夫们还严格控制太子或年幼皇帝的学习方向和接触范围。此外,在士大夫的解释与强调下,风雨雷电等自然变化常常迫使皇帝避正殿,减常膳,大赦天下。……宋代士大夫政治中毫无疑问地贯彻着忠君思想,要求皇帝尊重并更多的听从士大夫,从而保持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二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上院中的支持者以控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控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限制皇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在手段及结果方面的不同之处。(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4 近代日本思想界代表人物对华态度

代表人物

对华态度

出处

内藤湖南

表面上主张中国统一论,却将满、蒙、回、藏地区排除在中国之外…就中国的治理问题,他提出了国际管理论放弃国防论…他还提出了日本对华使命论,强调日本的优越性……

杨栋梁《民国初期内藤湖南的支那论辨析》

胜海舟

对于甲午战争等…存在默许、赞同的一面;其倡导的亚洲联盟不外乎是一种日本利益至上的策略型联盟;其将清末中国比喻为尧舜政治的做法只是对中国的讽刺揶揄,乃至侮蔑与轻视

刘岳兵《胜海舟的中国认识——兼与松浦玲先生商榷》

北一辉

中日军事同盟的构想中,直接提出了联合新兴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中国的部分领土亦被当作争夺的对象

王美平《辛亥革命时期的北一辉的对华观》

吉野作造

满蒙权益中的核心问题持有坚守态度。九一八事变时,从日本民族生存的必要性角度,诠释日军侵略行径的合理性

赵晓靓在《吉野作造的日本在华权益观》

——据尹晓亮《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对华行动选择》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日本思想界的中国观,并对此进行合理解读。(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致仕是官吏辞官归家、告老还乡的总称,史书上称之为 乞骸骨 乞归 等。汉代,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发展,致仕制度逐步确立。当时官吏致仕的主要原因有年老生病、避祸、退位主动让贤以及不称职或不受重用而被皇帝辞退等。上述因素中,决定官吏能否辞官成功的最重要一点就是皇帝的个人意志。元康四年,张安世上书归侯,天子不许: 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 于是张安世被迫视事。西汉前期并无明文规定官吏致仕后的待遇如何,直到汉平帝正式发布诏令: 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 官吏致仕不仅解决了皇帝的麻烦,有利于解除执政阻碍,而且也为更多士人提供了入仕的机会。此外,致仕制度的建立完善,让后世有典范可依据,为以后官僚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高彦君《西汉官吏的致仕》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致仕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致仕制度的影响。(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九·一八 事变爆发后,中国向国联提起诉讼,请求国联主持公道。22日,国联发出内容相同的要求中日两国 立撤军队 的紧急通告。可惜日本并不领情,关东军继续扩大侵略规模,一周内侵占了东北30多座大中城市。而国联直到30日才通过了第一个决议案。决议案 既没有谴责日本的侵略,又没有采取不扩大事态 的有效措施。关东军很快侵占了辽宁、吉林大部以及黑龙江主要城镇。那么,国联缘何会采取这样的态度呢?一战后,法国 在东亚的投资和势力被其他国家远远地甩在后面 1930年各国在东北的投资中,日本占70.45%,英国占到1.15%。英法等国始终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世界的威胁才是最大的 。日本正是准确把脉了英法等国国情,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侵华战争。而国联则对日本毫无办法,对事件如何处理一拖再拖。10月8日,关东军轰炸了锦州。

——摘编自马永与王勇《九·一八事变后国联的反应》

(1)根据材料指出 九·一八 事变爆发后初期,英法主导国联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对日本侵华的态度产生的影响。(6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俾斯麦出生于一个容克地主世家,早年受过良好教育,1839年大学毕业后回到自己的领地,经营庄园经济,进行商品生产。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71年,他带领德国实现统一并成为帝国首任首相。他曾多次谈到社会贫富分化的问题,认为下层阶级的贫困是非常糟糕的事情。19世纪下半叶工业化进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导致工人激烈的抵抗。对此,德国知识界希望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法、孤寡救济法等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工人的生活境况,这与俾斯麦的想法不谋而合。在他的倡导下,德国从1883年开始,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养老和伤残保险法》等法律,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在本质上是对德国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关系的调整……19世纪末,德国成为了世界一流强国。德国的做法为欧洲其它正遇困难的国家找到了一条新道……英国、挪威、丹麦等国纷纷着手于社会保险立法。

——摘编自戚文闯《试论俾斯麦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制度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倡导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俾斯麦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7分)

Baidu
map